雪花台湾

【Merrill】{Neck Reset}{更換牛骨下枕(Long Saddle)} C-28

⚠️案主敘述⚠️

◾️ 手感不佳以致彈奏困難,下枕雖有足夠高度可供打磨但不想為了降低弦高而減損共嗚

◾️ 在手感舒適的前提下希望保留至少原廠弦枕高度的扭距(Break Angle)

⚠️診斷⚠️

◾️ Neck angle已嚴重走位,15格後的指板區域已明顯被拉離面板

◾️ 由琴踵heel處的補土研判是經過品質不良的Neck Reset才又致使復發

 

低音側弦高幾乎破表

高音側也有3mm

弦距離面板高度10.5mm,是個標準的範圍

由於琴橋本身就是較薄的設計,下枕尚有足夠高度可以打磨

反之通常需要Neck Reset的琴都是琴橋被削薄過,下枕高度卻仍不理想

延伸閱讀:【Martin】{Neck Reset}{Refret}{更換牛骨下枕} Martin MC-28 (1991)

 

典型的Nek Angle不足造成的指板投射線會在琴橋頂面的下方

理想狀態是尺會輕觸於琴橋頂面,至多往下2mm

下枕略為前傾

響孔區的面板因琴弦拉力的影響,已有典型的弓型凹陷

通常是薄面板的琴會有的毛病,此狀況若愈趨嚴重即使Neck joint處沒有鬆脫

也仍因琴身幾何跑掉的關係需要Neck Reset喔!

逆光檢視

Neck Angle俯視,從14格處起飛

起飛的原因就是這條大縫

以及欲蓋彌彰的補土

補土的範圍頗大

高音側的縫更嚴重了

補土也更好更滿

顏色較淺的線都是補土啊

有趣的復刻Fret end工藝

溢膠顯示這根復古形Long saddle是有上膠的

狂野的溢膠

斜邊弧線修整的很漂亮

也代表著Long saddel千萬不能老樣子的拿去磨底部

弧線對不上會大穿幫的

縫縫測試

 

琴踵處密合度檢視

記錄下弦距離指板邊緣的空間以供Reset後水平確認

 

 

卸下第15格fret

 

中心點往外1cm處各鑽一個5/64"的蒸氣孔

開始預熱指板

退膠至15格處

上自製的專用治具

打入蒸氣退膠Joint接合處

高科技貼紙墊片與一大坨殘膠顯示接榫處的密合度並不高

趁熱初步除完殘膠

補土即代表縫隙,成就了非常非常容易退膠的琴頸

因琴漆原本就有許多裂痕,造成了漆面更容易白霧化與擴散

面板指板接合區高音側有一塊黑黑的,正是名片插的進去的那條縫讓面板長期暴露空氣造成的

還中間處面板少了一塊肉不曉得是第幾手維修技師剷掉的

殘留的補土

這塊"內建"的楓木墊片也被黏得有一大條縫

究竟是墊片還是母榫槽壁不平呢

公榫頭tenon檢視

像黃明志小便歪向左邊,呼應了那麼大一塊楓木墊片的必要性

側板的幾何檢視,都已經不是平的了大多呈弧形

加上Binding的收縮變小,這些不影響Neck接合力只影響心情的部份只能接受它

將楓木墊片底部切開增加彈性空間

加壓後即可平穩的黏在壁上

修整好琴踵準備設定角度

一邊設定角度一邊dry fit測試

慢慢來,比較快

將漆面沿指板邊緣割開

最大化指板的接合面積

除漆完成

開始整理母榫槽Motrise

深色部位是凹陷不平處,會嚴重影響燕尾榫的緊迫效果

整平完成

準備公榫頭Tenon的墊片

另一側用薄片

黏合墊片

接榫後中線檢視

正式Dry fit上弦測試

檢視各處是否有縫、鬆動、音準是否穩定

低音側弦高控制在2.5mm

高音側2.1mm

準備清潔接合面的氧化部位

直接打磨會減損面板厚度與整體平整性

故採用溫和緩慢的工法移除髒污

清潔後

最後看一眼所需的墊片

正式上膠接合

除膠後檢查縫隙

取2塊上次切剩的Ebony修補蒸氣孔

敲回Fret

溫和的加熱退膠

無損的取出下枕與保留琴橋形狀

指板弧度14"

"原廠"下枕20"

取一塊大號的原胚重製Long saddle

修整與指板同步14"

修整好長度厚度

初步成形

從頂面打磨來微調弦高

設定好後取出做最後拋光成形

應案主要求再加製1根高一點點的,以供點12與點13的弦可以交換使用

最後溫和的處理掉因蒸氣白霧化的部位

再換上質感較好的大頭背帶釘就大功告成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