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獵頭的歷史遠比文字悠久。

對尼安德特人與北京人的考古中都曾發現顱骨有外力刻意敲碎的痕迹,這些最初的獵頭者或許都是當時的猿人漢尼拔,獵頭也大多為滿足口舌之欲。

文明史開始後,獵頭開始變成一種彰顯男性地位與武勇的習俗。在邊遠的荒蠻之地,男性首領的荷爾蒙通過斬下敵酋的頭顱獲得極大的宣洩與滿足。然而僅僅消滅肉體似乎不夠爽,不夠亦可賽艇。

有什麼辦法能讓戰勝敵人更有象徵意義呢?蒙古高原上的匈奴人想到了個主意。

匈奴破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

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幾千公里外同樣是游牧民的斯基泰人,有一套更詳細的獵頭審美。

斯基泰人把敵人的頭顱眉毛以下的部分割去,並把頭顱內部弄乾凈。如果這個人是窮人,那麼他只是把頭顱外麵包上生牛皮來使用;如果他是富人,則外麵包上牛皮之後,裡面還要鍍金,再把它當作酒杯來使用。他所敬重的客人來訪時,他便用這種人頭酒杯來款待客人。

——希羅多德《歷史》

獵頭審美

人死肉爛,頭也只留下眉骨以上的部分。即使這樣,窮人的頭只配生牛皮,富人的頭卻是高「其他頭」一等的,弄得和現代人收集手辦一樣。也算是非常人類的一件事情了。

不過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從冷兵器到熱兵器,從野蠻迷信的農業社會進入到科學理性的工業社會,使用頭顱來記述戰功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關於獵頭的故事講到這裡應該可以告一段落了吧?

然而並沒有,近代西方社會還開發出了新「玩法」。

並且進行商業化運作,將其變為一個血腥的產業。

現代希瓦羅人與風乾頭顱

作為商品出售的風乾人頭

19世紀,隨著整個世界逐漸聯繫為一個整體,歐美社會在成為主導力量的同時對一些邊遠地區的異域風情產生了濃烈甚至有些病態的興趣。

1860年後,西方探險家們在南美雨林中發現了希瓦羅人部落,原本只是個普通的印第安人部落。結果西方人發現希瓦羅原始部落有將敵人首級通過炙烤風乾等手段縮小防腐的手藝。

西方探險家一看,哎呦這個東西掛家裡牆上豈不是比什麼掛鹿頭、掛犀角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買買買。

這些腦袋漂洋過海進入歐洲迅速成為了高價暢銷商品。想像一下吧,當時歐洲,無論是貴族小姐的閨房還是大學教授的書房,都會想方設法掛著幾個黝黑乾癟的人頭來滿足一下主人的裝逼欲,似乎都忘記了這是一條條人命。

歐美女性的風乾人頭買家秀

更可怕的事情發生在希瓦羅人之間。為了獵取足夠人頭換取西方人的錢、武器,不同氏族部落間互相展開了大規模的獵頭活動。

最初獵頭的目標限制為對方成年男性戰士,後來則瘋狂到獵殺對方婦女、兒童甚至自己族內的族人,事實上這種大逃殺式的獵頭活動使得許多希瓦羅人部落人口驟降,甚至徹底消失了。

一位歐洲人與他的藏品

到十九世紀末,這種恐怖貿易迎來了鼎盛,歐洲中間商將這一病態趣味逐漸做成了定製產業,根據顧客的口味來定製風乾頭顱。如果你需要一個刻有紋身的頭顱,那麼中間商會去找部落酋長,酋長會找來自己的奴隸,給他花上一段時間刻好紋身,然後一刀砍掉他的腦袋。站在那位奴隸的立場,他看著兩個人唾沫橫飛地商討著自己頭顱的價格,感受著腦袋上紋身針帶來的刺痛,計算著自己還有幾天生命,他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而在此時遙遠的歐洲,《人權宣言》的發表已經過去了百年;

奴隸貿易的廢除已過了五十年;

紅十字會也迎來了成立的第四十年。

但這顆奴隸的腦袋卻依然堂而皇之地郵遞到了某位歐洲達官貴人的書房之中,成了洋洋得意給親朋好友觀賞的最新藏品。

這種恐怖的生意持續到二戰才漸告結束,這個時候已經有無數人的腦袋被做成了掛壁工藝品,數量之多以致於巴拿馬海關專門有一個出口名目曰「風乾人頭」,海關標註風乾人頭每個定價25美元。

$25,一條生命的價格。

原創作者:朱斌君

責任編輯:孫月

原創文章,保留版權,轉載須經本人同意,並註明出處。

weixin.qq.com/r/g3VAWAT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