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女花魁 Sakuran 》

/用煙桿抽菸的女人真的性感到不行!(我暈~)

 

座位:罌粟小姐

電影年份:2007

不負責評分:★★★★  4顆星(滿分5顆星)

 

「愛人是地獄,被愛也是地獄,唯有美色才能存活在這個地獄。」

 

首先,請容我在這篇介紹《惡女花魁》的影評中完全捨棄它的中文片名,

接下來我只會稱呼它為 Sakuran

其一是因為原本的日文片名雙關得太有意思了,很值得好好提起,

其二只是想鬧一個比較題外的彆扭(笑)

就是呀,我很常看不慣台灣片商在翻譯片名或是對白的時候沒有盡其可能地忠於原意,或是擅自貼一些標籤,

《惡女花魁》這個片名本身可能並不具有太多爭議,

畢竟它確實就是在講一個行徑相對叛逆的花魁的故事,

只是蜷川實花執導的第二部電影作品《惡女羅曼死》(Helter-Skelter) 同樣被冠上「惡女」之名,

兩片的原文明明都各有很巧妙的引申的意義,

這樣翻,好像硬要將這個導演的格局就只縮小在「惡女」體裁上,

就算「女性」的確是蜷川實花長期著眼並且非常擅長處理的,

可是這兩部電影並不是基於她個人的有什麼「惡女系列計畫」的安排,

我自己覺得這樣的「系列標題」實在不是個好選擇啦,

畢竟,蜷川鏡頭底下的世界,並不侷限於此嘛。

 

(而且前些陣子蜷川實花來台受訪的時候,也透露了目前正在規劃第三部長片作品中的主角是位小男生噢!)

 

好的好的,批判完了,就進入正題吧。

 

(這個正題夠正吧)

 

先談談前面提過的「女性」題材。

這的確是一部很女性的電影,

不僅題材很女性,電影本身就集結了日本好幾名滿袖子才氣的女性。

 

導演蜷川実花、配樂製作椎名林檎、領銜主演的土屋安娜,除此之外,

更不能不提,Sakuran 是由日本女性漫畫家安野夢洋子 (安野モヨコ)在2001年開始連載的同名漫畫改編!

 

 

不熟悉日本少女漫畫的人可能不知道她的來頭

可是呢,身為(跟罌粟小姐同一個年代的)少女,

你一定看過她的另一部有改編成電視動畫的作品:

那就是 魔女的考驗!

 

(相信不少人一定也認識 巧克莉 和 香草 的)

 

安野的畫風很鮮明,

她筆下的女孩都是錐子臉、細眉、檸檬形狀的超巨大雙眼,

關於這個,Sakuran 的選角就選得很不錯,

土屋安娜的五官和神韻在詮釋這個漫畫角色的時候,

既讓她繼續保有原本的臉孔,也讓她好好地活了起來。

 

 

さくらん(Sakuran)

這個日文字原本的意思是「錯亂」,

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

不管是在原本的漫畫或是電影中,

畫面都如其名,總是很華麗得很凌亂。

還有啊,相信大家都知道櫻花的日文是さくら(Sakura),

 一定不難發現 Sakuran 和 Sakura 兩字只差了一個鼻音,

正也吻合情節裡頭大量使用「櫻花」的意象,

就算不看畫面,光想到這個,就美到不行了。

 

 

但,不談畫面怎麼可以呢哈哈哈(自己打臉)

 

在這之前,簡述一下整個情節走向和情感怎麼堆疊。

 

清葉如何成為花魁,

只有提及最初因賭氣而發的決心,

略過(想必吃了不少苦的)過程,將其他的原因都訴諸她渾然天成的魅力。

劇情的重心還是放在清葉的情感,尤其在成為日暮花魁後,

以及清葉和生命中出現的影響她甚深三個男人的情感是如何終了或昇華。

 

(這是清葉剛被賣到遊廓時服侍的花魁粧妃 和 小時候的清葉)

 

那些情感很濃稠,顏色很穠麗,

形成清葉自己窒息式的情緒,

甚至是我們的。

我們一邊大口呼吸,

一邊嗅到所有豔麗中黯淡的氣味。

飽滿的感情,滿溢而不溢出來的時刻最迷人。

而那個溢出與否的臨界點,

就存在在希望和絕望之間,

至少在片中對清葉而言,我看到的是如此。

關於情節產出的所有悲傷,那都是在寫意勇敢。

強烈和隱晦相佐,如此迷人。

 

(「當花街下櫻花雨,我就嫁給你!」)

 

在遊廓裡,真正的淒楚的不是這個酒氣沖天的性愛地獄,

愛人才是地獄,被愛更是,

每一句承諾都是利刃。

 

 

「放在瓶裡牠可以活得很好,金魚要是放到河中,不過三代便會淪為鯉魚之輩,放在瓶裡才動人。」

 

 

「金魚是人造基因魚的配種,牠們美麗外表其實是人類觀賞欲望下的產物。

金魚的外表會隨人類需求不斷改良,就生物來說,牠其實非常脆弱,但人們卻覺得好看就好,只想滿足感官的需求,人類的欲望全都包含在這個軀體中。」——蜷川實花

 

金魚和花在蜷川実花的攝影作品中本來就是她常使用的元素,

電影裡頭也貫串兩者,

蜷川自己對金魚的見解,

 

也充分契合 Sakuran 中那股幽微的悲戚。

 

如果情感未與畫面並重,空有美麗的畫面是不會動人的。

在我看來,Sakuran 有成功克服這點。

 

蜷川実花的鏡頭下,綺麗而紛亂的顏色,

以及大量使用的蜷川的招牌「重複曝光」手法,

層層堆疊,

就像角色的心境一樣吧,

綠色的酒氣、黃色的體液和光暈、紅色的血,

使用這些飽和度極高的正色,

好似在張揚著什麼,

待到視覺疲乏之後,就會發覺其實這些強烈的色彩想宣示的,

也只是它們的純粹罷了。

 

 

體悟總是在疲乏之後才來到,

就像片中鋪陳的情感、就像人類的情感。

 

 

被自己看懂的同時,

所有深沉的、酒紅色的情感,

便得以明朗成櫻花的粉紅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