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巴山位於中國西部。簡稱巴山。大巴山長度超過千公里,是四川、陝西、甘肅和湖北的界山;同時也是四川盆地和漢中盆地的界山;漢江與嘉陵江的分水嶺。

第二、如果想去大巴山旅遊,首推位於大巴山腹地的漢中市。漢中是漢家的發祥地——劉邦以漢中為基地,築壇拜韓信為大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統一天下,成就了漢室天下四百多年。從此,漢朝、漢人、漢族、漢語、漢文化等稱謂就一脈相承至今。漢中自然風光秀麗,諸多名勝古迹,劉邦的拜將台、古漢台等勝跡歷歷。

第三、大巴山最值得遊覽、最著名的景點,當屬位於漢中市北郊的石門棧道(也叫褒斜棧道)。漢中石門棧道風景區位於18公里外的褒河谷口,以石門水庫為依託,風景秀麗,古迹芸萃,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史載:石門棧道始建於春秋而興盛於西漢隋唐。早在戰國時代就已有了「棧道千里通於蜀漢」的文字。是歷史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一條棧道,它北起關中眉縣斜峪關,經太白山過秦嶺穿越石門,出褒峪關入漢中,全程約500餘華里。

三國時期,諸葛亮率軍從四川揮師北征,六出祁山伐魏,都是走的這條石門棧道。石門棧道也被譽為世界交通史和文化史上的「奇蹟」。

現在,就請隨我一起去遊覽著名的漢中石門棧道,尋找「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等故事的發生地......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大詩人李白以一首《蜀道難》,生動描寫出了古代人們想要進入四川的道路艱難。

「棧道」是中國古代交通史上一大發明——人們在懸崖絕壁上開鑿孔穴,插上石樁或木樁。鋪木板或石板,可以行走和通車。為防止木材被雨淋腐爛,又在棧道頂端建起廊亭,亦稱棧閣之道。

石門棧道,在我國古棧道交通史上,開發最早、規模最大,並且屢廢屢修延續時間最久。這條棧道始建於戰國。如果想了解這條棧道曾經的熙熙攘攘,不妨翻看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記載——「棧道盤虛……層崖峭絕。柄木亘鐵,因而廣之,限以鉤欄。狹徑深涇,銜尾相接,從而拓之,方駕從容。急宣之騎,宵夜不惑。郗曲凌層,一朝坦夷……繇使行者忘其勞,吉行者余其軀,孥行者家以安,貨行者肩不病,徒行者足不繭,乘行者蹄不剜……」

劉禹錫此文的意思是說——行走在這條修建在懸崖峭壁之上的棧道上,服勞役的人忘記了勞累,拖兒帶女的人可以在沿途安家,挑著擔子的貨郎肩膀都不會得病,徒步的行人腳底都不長繭子......

聽聽,這是一條多麼舒適的道路啊,現在聽來也令人神往。

來到石門棧道風景區,首先要進入一個很大的三國文化廣場。主題反映的是:率大軍自四川而來的諸葛亮,通過此石門棧道進入漢中,北伐曹操的故事。

站在一組組雕像下,耳畔彷彿聽到風嘯嘯,馬嘶叫。這一組諸葛亮率軍北征雕塑,很是壯觀。

據說這大紅油漆寫的「袞雪」兩個字兒,是目前唯一見到的曹操手書真跡。漢建安24年(公元219年),曹操駐兵漢中褒谷口,就在這片土地上運籌國事,見褒河流水洶湧而下,撞石飛花,揮筆題寫「袞雪」二字。

當時,曹操暢飲美酒,揮筆寫下這二個大字。一旁有謀士提醒:「曹相國,袞字缺水三點呀」。

聞聽,曹操撫掌大笑:「一河流水,豈缺水乎!」

遂成千古美談。後刻於河中巨石上流傳至今。

穿過三國文化廣場,便進入石門棧道的主幹道,眼前頓時出現一副高峽出平湖的壯麗景象。新建的古棧道飛架在峭壁懸崖上,成為古褒斜道的縮影。

當年,楚霸王封劉邦為漢中王。劉邦來到漢中封地之後,即焚毀棧道,以此昭示世人,表示自己再也沒有北進中原的野心。暗地裡卻以漢中為基地養民招賢,迅速強大起來。兩年後,劉邦採用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計策,假裝派樊噲帶領一萬人去修當年燒毀的棧道,麻痹了項羽。劉邦的精銳部隊卻順利翻越另一條通往關中的道路,挺進中原。

楚漢戰爭由此拉開序幕,最終結束了項羽對中原的統治。劉邦韜光養晦的直接結果,由是成就了西漢政權幾百年歷史。

根據石門十三品,描繪出的石門棧道模型圖

而今進入石門風景區,看到的古棧道,是近年來為發展漢中旅遊重新修建的。準確的說,石門棧道並不是一個旅遊景點,而是一個文化景區。以「三國」文化為主題,輔以周秦、漢唐等歷史故事,包括與石門棧道相關的文武典故,整個景區沿褒河而建。景區文化內容豐富,有主題群雕、泥塑微景、壁畫故事……

一路走過、看過,倒也不覺疲勞與單調。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中的「棧道」,即指此處的石門棧道。漢武帝時,曾發數萬人治褒斜水道,欲使通漕運,未成。三國時,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就是就是由此道出秦嶺,分兵屯田於斜水。

褒河的起名也很有意思——西周末年,周幽王廣招天下美女,褒河因西周美女褒姒而得名。褒姒是當地窮人家的女兒,長到15歲出落得傾城傾國,被選入宮中,得到了周幽王的萬般寵愛。

後來,發生了「褒姒嬉笑諸侯,周幽王被殺」的故事,這條河改名為褒河。修建於褒河之上的石門水庫壩高88米,頂長260米雙曲拱。水庫造型宏偉,湖水碧波蕩漾,遊人乘坐遊船或快艇,穿梭在17公里長的湖面,盡情飽覽湖光山色。石門附近有漢代以來文人墨客題留摩崖石刻一百多處。

過去,進川之道過於艱險,人馬貨物損失甚多;而石門棧道由秦入蜀近了五百里地,且安全。腳下的這條石門棧道,又稱「褒斜道」。是我國歷史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一條棧道。它北起關中眉縣斜峪關,經太白山過秦嶺,穿越石門,出褒峪關進入漢中。

據傳,「褒斜道」極盛時期「五里一閣、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驛」,共修有各類建築6000餘座。且路面平闊,可行車馬,其恢弘壯觀,令人嘆服。

如今,重新修建的仿古石門棧道長達2.8公里,氣勢恢弘,逶迤飛架在褒斜谷的懸崖峭壁之上,令遊人真切領略到「棧道千里通於蜀漢」的世界古建築奇觀。

走上古棧道,頭頂懸石嶙峋崔嵬,腳下急流峽谷幽深。仰天長望,崖天一線。一個巨大的驚悸猛然從心頭掠過——哦,這就是烽火戲諸侯的冷美人褒姒曾走過的古棧道么?這就是劉邦和項羽、諸葛亮與劉備等歷史名人曾揮戈妙算,導演過歷史名劇的古棧道么?

回答是肯定的——沒錯,就是這兒!

前人僅憑藉簡單工具和原始技術,在這險山惡水中鑿孔架木,破石開道,修築了這條連通蜀漢的古棧道,也留下了諸多謎一般的故事傳說。

棧道無語,崎嶇蜿蜒,默默匍匐於谷底。一任來往的兵馬踩過,一任不熄的戰火在它身上點燃……

史載:東漢順帝下詔:「罷子午,通褒斜道」。於是,歷時六年,採用「火燒水激」法,鑿通一條長達15米的穿山隧洞,古稱「石門」。因此,所謂「石門」,就是古人在褒河東岸山體上開鑿出的隧洞,分別為小石門和大石門兩個隧洞,其中大石門長度16米。

古人當時開鑿隧洞時還沒發明火炸藥和鐵器,用的是原始的「火焚水激」法,即火燒岩石涼水猝激,使岩石龜裂。古人真是太偉大了!

褒斜道自東漢以來,因為政治或軍事的原因時開時閉。而每次的開通,都要以摩崖石刻的形式,或記事或詠頌。自春秋戰國以來,石門棧道一直是溝通我國中原、西北與西南交通的要衝,在「難於上青天」的諸多古蜀道上,石門是棧道最險最奇之處。歷代政要、文人墨客路經石門棧道,也要借物詠志,思古抒懷一番,其文直接鑿刻在摩崖上。歲月流失,摩崖石刻越來越多,到清代已達一百多快,與群山溶為一體。

上世紀七十年代,當地築大壩修褒河水庫,以解決水利灌溉,導致河水上升,這條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隧道沉睡水底,大量石刻被淹沒。好在當年修建褒斜水庫時,有一部分文物被搬遷到了漢中市博物館,其中包括著名的「石門十三品」。其餘的百件珍貴崖刻帶著遺憾沉入了水底。 《漢石門頌》原拓

開鑿石門的人是誰?目前學術界普遍認可的一種說法,認為石門是時任漢中太守楊孟文,於漢永平六年至九年(公元63年—66年)承修褒斜棧道過程中開鑿的。

最早提出「楊孟文開石門」之說的人是酈道元,他在《水經注》中寫道:「褒水又東南歷小石門,門穿山通道六丈有餘,刻石言漢明帝永平中司隸校尉楊厥之所開。

」赫赫有名的《石門頌》,其全名應該是《故司隸校尉健為楊君頌》。這是東漢建和二年,漢中太守王升,為順帝初年的司隸校尉楊孟文所撰寫的頌詞。

王升和楊孟文同是犍為武陽人,楊孟文做官比王升更早,當王升任漢中太守時楊孟文已去世。王升於建和二年仲冬上旬,「涉歷山道,推序本原,嘉君明知,美其仁賢,勒石頌德,以明厥勛」。王升用「故司隸校尉健為楊君頌」作題額,其中的「故」字表示楊君已去世。

雖然楊孟文生卒年月不詳,但他因重開石門,貢獻卓越,《華陽國志》稱頌他「孟文翹翹,丕顯有成」,意思是說楊孟文卓爾不群,大有成就。

如今,只有通過《石門頌》、《石門銘》等摩崖石刻,來尋找將近兩千年前的盛況。

現今出版的《辭海》典籍,封面上辭海二字,就選自石門摩崖碑刻。

這裡的山上水下,文物古迹薈萃。古代、近代、現代的道路建築、水利工程、石門隧道都交織陳列在此。

1934年,漢中成為抗日大後方。國民政府為儘快改變川陝交通「瓶頸」制約,決定沿褒斜棧道修筑西漢公路。當時,施工改變原設計方案,將線路抬高了幾十米,從而使得石門隧道和石門石刻得以避過一劫。

重新修建的石門棧道盡頭處,便是這座「虎嘯亭」。氣喘噓噓走到這裡,極目遠眺,山水景物盡收眼底。

難怪古人登高後,總是仰天長嘯;此時的我,也想吼一嗓子,發泄心中的激動。

然而,掃興的是這些遊客留下「詩句」,什麼「張三到此一游」,「李四在此留念」。如果書法好也就罷了,寫的還是歪七扭八的,看著影響心情。

眼前這條山路,就是千百年前古人行走的真正古棧道了。此時,它靜靜地卧在面前。山風呼嘯著吹過,象是在對我講述著昔日的故事......

想繼續往前走,卻發現一個路牌上寫:前方有蛇類......於是,便停住了腳步。

眼前的景色很美,遠離了都市喧囂,站在山道上,任思緒在狂勁的山風中飛揚.....

突然,遠遠的古棧道轉彎處傳來動靜,還是女人的說話聲。

頓時,我毛骨悚然——這條山道早已經敗破不堪,無法通行,此時乍會有女人出現?!

人耶?鬼耶?

片時功夫,眼前竟然出現了排成一隊的五個美女,飄然自山道上走過來。

我笑問:「美女們好呵!請問你們是從四川沿著這條棧道走過來的嗎?走了幾天呵?」

聞聽,眾美女們笑的嘎嘎地:「你這個帥哥說的是啥子喲,我們也是遊客,是從山道上走回來滴!」

我讚歎:「你們的膽子真大!請問前面還有什麼美景?」

美女們回答:「除了大山就是大山,沒景點了,還是回去吧!」

說話間,這些美女們的身影早已消失在了山道上......

我獨自坐著,靜靜地觀景兒。但見群山險峻陡峭,棧道緊貼石壁崎嶇蜿蜒。頭頂磊磊懸石嶙峋崔嵬,腳下湍湍急流峽谷幽深。

仰天長望,崖天一線,日光飛瀉,棧道馱負著歷史走過了一代又一代。前人僅憑藉著簡單的工具,修築了這條動人心魄的古棧道,也留下了謎一般的故事傳說。

這是一個流傳千年,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烽火,是我國古代使用的一種警報信號:在山頂修建一些烽火台,台上堆置柴草、畜糞等易燃物,派兵駐守。遇到敵人侵犯,馬上點燃烽火,白天濃煙滾滾,夜晚火光衝天,在遠處也可見到。相鄰的烽火台見到後,也立即點燃,互報軍情。如果國都四周的烽火高燃,則說明國家出現敵情,危在旦夕,各方諸侯立即率兵前來勤王救駕。

相傳,周幽王得到褒姒之後,見褒姒每天愁容不減,很是心痛。有大臣獻上一策,周幽王聽後大喜。領著褒姒登上烽火台,下令點燃烽火。各路諸侯率領兵馬紛紛趕來救駕,但卻找不到入侵之敵。

這時,周幽王才在烽火台上摟著褒姒,向各位諸侯宣布:國都平安無事。眾諸侯方知上當,一個個搖頭嘆氣。褒姒見此,啟開紅唇,露出貝齒,大笑起來,愁容盡消。周幽王終於如願以償。

各方諸侯見周幽王舉烽火,命他們趕來,只是為逗褒姒一笑,都含怒而歸。待到宮中發生變故,情勢危急,周幽王連忙令人再將烽火點燃。然而,面對著衝天而起的烽火,各方諸侯以為周幽王又在為取悅褒姒,而欺騙他們,都按兵不動,不來勤王。

結果,周幽王被亂兵殺死,褒姒被擄走。西周就此滅亡。

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此時我所站立著的土地上......

古棧道已在歷史的風雨變遷中悄然消失,只有石壁上一排排生著綠苔的石孔,幽幽的向後人講述著昨天的故事。

遠遠看去,棧道沿著山勢迂迴曲折,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亭子,真正是古時的「五步一亭,十步一閣」。

走在水泥石頭砌成的棧道上心裡還踏實一點,一旦走在木質的棧道上,再聽到腳下木頭「吱呀」的聲音,擔心一不小心掉下去。蜿蜒的石門棧道,勾通了南通巴蜀、北進中原的重要交通主幹道。遙想當年,車馬和人流南來北往不絕於途,商賈貿易雲集於此,一派繁榮景象。

在石門風景區,遊人看到的棧道是當地為發展漢中旅遊重新修建的。舊的棧道廢棄了,新的通途連接著南北,盆地有了更多和外界融通的機遇。石門水庫將褒河水聚集起來,灌溉百里漢川,使之成了魚米之鄉。

指點五丈原、戲說此諸葛與彼司馬;遙望群山,想像著斜峪深處,那條通往漢中古棧道雄姿。只不過,是一個夢裡依稀的影子了......群山蔥蘢翠綠,山谷里的各種鳥鳴,更增添了古道的悠遠與寂靜。景區內林木蒼翠、怪石嶙峋。既有雄偉壯觀的水利景觀,煙波浩淼的水域風光,又有底蘊深厚的人文歷史遺迹。

真正的石門古棧道,因為石門水庫的修建,已淹沒在水下。石門水庫不算是一座大型的水庫,無法與此「三峽大壩」或「小浪底水庫」相媲美。但依然體出現出了人的力量是巨大的道理。

瞧:這就是著名的大石門。它是戰國時期為修褒斜棧道而鑿,後經歷代方告開通。石門洞長16.3米,寬4.2米。石門,是我國最早的一座人工隧道。開鑿於距今大約兩千年前,那時沒有雷管炸藥,沒有挖掘機,古人如何打通一條將近16米長的隧道,而且做到洞內崖壁平滑、無斧鑿痕迹?

我們只能從文獻中尋找答案——火焚醋潑鑿石門。東漢永平四年(公元61年),漢明帝劉庄下詔,在七盤山下阻礙棧道之地開鑿穿山洞,漢中郡太守奉詔承辦。石洞呈南北向,走向與褒谷河道平行,底部高度與棧道在同一水平線上,總長15.75米,寬4.15米,高3.6米。當時這條隧道並沒有名字,當地人以石門喻之,於是就叫棧道石門。

唐代劉禹錫的《山南西道新修驛路記》中記載:「熾炭以烘之,嚴醯(音xī)以沃之,潰為埃煤,一簪可掃。」

「醯」,即醋。這句話一語道破天機——用熱騰騰的炭火烘烤岩石之後,然後用冷水激或醋激被火燒烤處,再用鎚子敲打,原來堅硬的山石像切豆腐一樣容易。這種「火燒醋潑法」,其實就是物理學的熱脹冷縮原理。驟降的溫差讓石頭迅速開裂,再利用醋酸腐蝕石頭中的碳酸鈣,再堅硬的石頭也會土崩瓦解。

......站在石門隧道的入口處,凝視著隧道前方隱約顯出的光亮,一時間晃如穿越歷史,行進在千年之外。這份感覺,就像是離家多年的遊子回歸故土一般。

之前雖然不曾到過漢中,而石門古棧道也已消失了幾個朝代。可隱約之中,總覺得早與這古棧道有約在先。

今朝此行,只是為了踐約......


大巴山是秦嶺南邊,東西走向的山脈。起於湖北神農架,終於甘肅境內。這條山脈景點就多了。劍門關是其中一個景點。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勾連就是這裡。往東有巴中的光霧山和洛水河。再往東有萬源的大巴山國家地址博物館和八台山,花萼山國家級保護區,可以看日出雲海和佛光。另外還有龍潭河的漂流和畫廊。


你好,我所知道的大巴山是重慶城口縣的大巴山自然保護區。

至於旅遊攻略嘛!談不上,簡單的就是從市區直接坐車到城口縣,把大件行李放置在城口縣城的酒店或客棧,然後坐城口到東安鎮的車道大巴山下車就到了,城口縣城到大巴山大約四十多公里。

也可以直接在河魚香住宿,然後搭摩托車到大巴鄉山。

大巴山屬於自然保護區,不是景區不收門票,可以徒步上去。

如果你指的是整個大巴山山脈的話。那就很難說清楚了,因為連神農架都屬於大巴山山脈

建議直接先弄清楚直接想要去的是什麼地方,是像觀光旅遊,還是像玩穿越


大巴山是指漢水與長江之間的山系,東到武當山,西到劍門關,最高峰是神農架,之所以叫大巴山是因為先秦時期,在長江中上游,川東地區有個古老的部落國,巴國,這個巴國與古蜀國是長江上游比較古老的民族,後來被秦國的大將司馬錯征服了,設為秦國的巴郡。如今重慶地區是古代巴人的活動區域,在漢中還有個鎮巴縣。


您好,很高興為你解答,廣義的 大巴 山是指綿延四川省、陝西省、甘肅省和湖北省邊境山地的總稱。長1000千米。為四川盆地、漢中盆地的界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