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笛與塤

問塤╲

很多初學的塤友經常會把陶笛、塤、滿口塤混為一談,以為塤就是陶笛,或者陶笛就是塤,或者為了更快學會吹塤,直接選擇滿口塤。

那麼陶笛、塤、滿口塤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陶笛

現代陶笛的源頭可追溯至六世紀南美的瑪雅人和阿特克人用於裝飾和祭祀的仿鳥鳴的彩繪樂器。

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出土了一批粘土燒制的器具,製作的年代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經分析發現,當時人們對粘土的製作水平達到了一種很高的水平,這些器具被證實並不是玩具,其中有一些可以吹奏簡單的樂曲。經過發展,在公元前500至600年,瑪雅人製作的陶笛可以吹奏完整的音階。

六孔陶笛

陶笛從美洲來到歐洲是在西班牙佔領時期,在1527年,一批墨西哥的阿茲特克藝人給查爾斯五世宮廷的表演就用到了帶哨口的陶笛。演出獲得很大的成功,給在場的每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成名後,經常到歐洲各地演出,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這種樂器。

陶笛的名稱ocarina的來歷,有一種說法是義大利北部的小村budurio有位名叫juzeppe的麵包師,經常用他的烤箱燒制低溫陶制玩具和一些新奇的東西,有一次他燒制了一種上面有像脖子一樣哨口的蛋形玩具,因為很像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小鵝的形狀,所以就起名為「ocarina」,義大利方言就是「小鵝」的意思。陶笛的英文名稱「ocarina」就是從這裡來的,音譯為奧卡利那笛,該名稱一直普遍沿用至今。

十二孔陶笛

隨著自由貿易和工業革命的發展,義大利王國在1861年形成,1860年Giuseppe Donati在義大利成立了第一個工廠開始製作陶笛,他們對原先流行的陶笛進行了改造,看到的義大利十孔陶笛就是在那以後出現的。這個工作室幾經轉讓,仍在生產義大利式陶笛。

復管陶笛

塤是漢族特有的吹奏樂器,在世界原始藝術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塤的起源於漢族先民的勞動生產活動有關,最初可能是先民們模仿鳥獸叫聲而製作,用以誘捕獵物。後隨社會進步而演化為單純的樂器,並逐漸增加音孔,發展成可以吹奏曲調的旋律樂器。

八孔梨塤

滿口塤

滿口塤作為一個帶「塤」字的樂器,但實際上,和塤是兩個不同的樂器。

滿口塤和陶笛一樣有哨嘴,本質上是陶笛,其外觀接近於陶塤。加之滿口塤體積較大,和低音陶笛一樣,音色近似於陶塤,所以又叫滿口塤。

滿口塤

陶笛和塤的相同之處:

同屬於邊棱音發聲氣鳴樂器,也有著相同的發音原理

陶笛和塤最直接的區別:

從表面上看,兩種樂器最直接的差別在於陶笛有哨嘴,而陶塤沒有哨嘴。

吹奏陶笛時,嘴部完全含住了哨嘴,不留縫隙,所以陶笛一吹就響。

吹奏陶塤時,需要掌握一定的吹奏角度和標準口型,輕貼下唇吹奏,不能含住吹孔。

所以易吹度是衡量陶塤好壞的一個重要標準;

初學時,陶塤比陶笛更費氣,需要演奏者去控制風門的大小。

陶塤、陶笛 區別示意圖

部分內容摘自網路

關於的更多內容——

長按上方二維碼

QQ群:蘇音閣

260418732

關注蘇兒塤樂

塤之自然,以雅不潛

居中不偏。故質厚之德

聖人貴焉。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