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導讀:在當下社會環境中對師徒關係進行重新的探索與詮釋,《少年可期》力求爲處於迷茫中的年輕人答疑解惑,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樂觀、積極的正向價值真正在年輕人中流行起來。

  文丨李楊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幾乎每一位觀衆學生時代都被要求背誦的名句。一位好的老師,也正如同學生心中一盞明燈,爲我們指點方向。但正所謂人生難得,明師難遇,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一旦離開了學校,“老師”的形象就逐漸變的模糊了起來,也因此“迷茫”成爲時下年輕人最常掛在嘴邊的詞語。

  不過,在現今社會中,我們真的找不到可以指點自己的師父了嗎?芒果TV師徒關係探索體驗真人秀《少年可期》,在上線的第一期就給出了答案。

  在節目的設定中,七位少年將帶着對青春的設問去拜訪六位音樂界的大咖前輩,與他們共同生活三天兩夜,去親身感悟和體驗前輩們生活的智慧。這七位少年彷彿就是年輕人的一個縮影,既有着拼搏的衝勁,也帶着困惑與疑問,而他們充滿歡笑和溫情的拜師故事,也成了對“師徒情誼”最好的詮釋。

  硬核師父遭遇“葫蘆娃”,師徒“過招”成亮點

  作爲一檔定位於“師徒關係探索體驗”的節目,能否選擇合適的嘉賓,構建出被大衆認可的師徒關係,將是《少年可期》節目非常重要的一步。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量,節目選擇的首位師父便是在各個年齡層都能收穫粉絲的“萌叔”騰格爾。這位1960年出生的歌唱家,演唱了《蒙古人》《天堂》等歌曲,同時也翻唱了如《日不落》《卡路里》等歌曲,深受不同年齡層觀衆的喜愛。但除了歌唱以外,大衆對於他的生活狀態其實並不熟悉。

  而這一次,通過節目的鏡頭,我們看到了騰格爾老師的另一面。原來他是一位記憶力不太好的師父,常常記不住徒弟們的名字;他也是一位不小心把化妝水當成洗髮水,還“抱怨”徒弟不提醒的師父;同時,他也是一位對孩子有着深沉的愛的師父。風趣幽默、守時克己、平易近人,這些都是我們所看到的騰格爾老師,而這無疑也是大家理想中師父的形象。

  徒弟的人選,則是七個平均年齡在二十歲左右的少年。他們是剛剛踏入娛樂圈的新苗,性格迥異的七個人對娛樂圈、青春帶着七種不同的理解。而同時,他們還是一個團體,有着同樣的目標,想着同一個方向前進。更重要的是,他們也是觀衆的同齡人,一路上他們的感悟與學習能夠激發觀衆的興趣點,找到各自對生活的理解。

  可以說,《少年可期》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地方,是在於它充分考慮到了年輕網絡用戶的收看心理,節目中年齡、性格迥然不同的師徒關係的設定,非常容易讓觀衆帶入《西遊記》的情境,在情感上更容易產生共鳴。

  而也正如同《西遊記》中師徒求取真經的過程一樣,《少年可期》中七個年輕人的拜師之旅其實也是一趟“取經”的過程。通過相處,徒弟們看到了騰格爾老師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無論是對於七個藝人,還是當下的年輕人來說,前輩在取得成就的同時仍然堅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堅守正能量的價值觀,是在書本中無法學到的經驗。

  跳出單一模式的束縛,期期都是全新的“拜師記”

  兒時追看《西遊記》,吸引我們的除了師徒一路求取真經的不懈努力,還有一重期待便是他們在每一“難”中將會遇到的那些“妖怪”,每一集都有不同的內容呈現,讓這部影視作品永遠具有新鮮感和懸念感。

  而《少年可期》顯然也能帶給人同樣的期待。觀衆比較熟知的真人秀節目通常有着固定單一的模式,憑藉環節、遊戲的設置來尋求新鮮感。而從《少年可期》的內容設定能夠看出,節目與傳統意義上真人秀節目不同,在拜師學藝這個大框架,對嘉賓沒有做出固定模式的要求,因此節目的場景不侷限在室內或者戶外,會呈現哪些內容,完全由師徒之間的互動來決定。因此,每一期根據拜師的不同,節目都會呈現出全新的內容,極大的滿足觀衆的新鮮感,增強了收看的粘性。

  在首期節目中,騰格爾老師就帶着徒弟們體驗了蒙古族文化,傳遞了人生感悟,這其中即有空間的轉換,也有情感的交織,用不同的內容刺激着觀衆的神經。

  節目的一開始,師叔楊迪就告訴徒弟們,騰格爾記憶力不太好,因此每個人都給自己起了個新名字,方便老師記憶,但是當楊迪希望老師能重複一遍名字都時候,騰格爾老師用“你們餓不餓”,強心轉換話題,引發爆笑。而這也爲節目奠定了一個基調即,師父們並不只是刻板嚴肅的形象,更像是一位和藹可親的前輩。

  隨後,騰格爾老師帶着七個徒弟去“上課”,體驗了蒙古族傳統文化,也一同唱起了經典的歌曲,將節目場景轉移到了戶外。坐在場地邊認真的指導,彷彿讓我們看到了舞臺上他認真歌唱的樣子。徒弟們雖然玩鬧着,但對師父的指導卻好不馬虎,每個人都努力去完成。在教與學中,師徒關係其實在一點點升溫。尤其是在黃新淳摔角受傷後,騰格爾老師雖然嘴上沒有太多的安慰,但自責和心疼卻已經寫在了臉上。而當師徒9人席地而坐,一起唱《天堂》的時候,這種情感的交融最能夠戳中觀衆的心。

  而在晚餐的飯桌又順理成章的讓節目迴歸到室內,騰格爾老師和孩子們聊到了家庭,顯然成了節目情感的昇華。老師說母親曾給予過他樸實又真摯的教誨“出不出名無所謂,不幹壞事就行”,在這樣一個溫情的節目裏,他也把這句話傳遞給徒弟們。亦師亦父般將自己的人生經驗娓娓道來,打開了少年們的心門。年少離家的七個少年,身披偶像的外衣,被萬千粉絲簇擁,但其實他們其實也是一羣正在成長,需要指引的孩子。

  紮實的業務水平,獨特的人格魅力,無疑是對師父這兩個字最好的詮釋。而節目通過三天兩夜的生活,把騰格爾老師不爲人知的一面展現在了觀衆前面。據悉,在後面幾期節目中,蔡國慶、鄭秀文等前輩們將逐一在節目中亮相,他們無一例外都是音樂界的大咖,屆時他們會與七位徒弟展開怎樣豐富多彩的故事,又將給孩子們帶來哪些人生感悟,着實令觀衆非常期待。

  青春與經典碰撞,用娛樂手法傳遞匠心精神

  就像《西遊記》爲大衆傳遞着拼搏、勵志的正向價值觀一樣,《少年可期》其實也是一個正能量滿滿的節目。它通過年輕人的青春的迷惘映射出前輩的人生的智慧,同時前輩們的人格魅力則成爲年輕人成長的一面鏡子。

  其實,節目中每一位前輩都是從新人蛻變而來的,他們在娛樂圈行走多年的經歷,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而今,這些“財富”通過節目與七位少年分享,爲他們答疑解惑,但一同受惠的還有屏幕前追隨着少年們的年輕人。

  從首期節目內容能夠看得出來,節目的側重點並非是技藝的傳授,因爲三天的時間對任何一項技藝來說,都是淺嘗輒止。因此,節目組用更多的筆觸描繪師徒的相處與溝通,將重點放在了品格、價值觀的傳承上。

  就像騰格爾老師,帶着孩子們春遊,邀請孩子們吃肉喝酒,在這過程中他展示了自己樂觀的生活態度,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和對家人的關愛。潛移默化之中,這樣強大的人格魅力也吸引着徒弟們思考,向師父靠攏。而對徒弟來說,從最初對樂壇前輩的尊敬,到最後亦師亦父般親近,當幕天席地與老師共同唱起《天堂》時,他們對音樂對生活,都有了不一樣的理解。在情緒的感召下,朱政廷跳起了蒙古舞,騰格爾老師隨即唱起了鄂爾多斯民歌《希拉草原》,雖然沒有華麗的舞臺,但老師的聲音卻比在舞臺上、電視裏多了震撼人心的味道,佛進入到每一個人的心裏。

  節目沒有刻板說教,而是通過鏡頭讓觀衆自己去理解。我們每個人對生活有着不同的理解,所以我們想要獲得的答案也不相同。因此,在節目的彈幕中能夠看到,有的觀衆感動於節目中溫暖的師徒情誼,有的觀衆被騰格爾老師的尊尊教誨所打動,觀衆主動去選擇他想要的答案,這正是節目蘊含的力量。

  今年,對於國內的文娛行業而言,是一個有着特殊節點的年份。而芒果TV在此時推出全新節目《少年可期》,在當下社會環境中對師徒關係進行重新的探索與詮釋,力求爲處於迷茫中的年輕人答疑解惑,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樂觀、積極的正向價值真正在年輕人中流行起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