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長輩們總覺得孩子」外向比內向好「;啥事都愛說」算了吧「也被當成是」脾氣好「


1、健談。

例一:

有次某滴拼車,一個小姐姐在前排一直和司機聊天。

舉例給大家隨意感受一下:「你為什麼要開某滴啊?」

「你開某滴一個月能賺多少錢啊?」

「啊,我聽別人開某滴賺的比你還多呢,你怎麼賺那麼少?」

「你有沒有買房啊?」

「這邊房價多少啊?」

……

小姐姐,某滴規定,司機不要和客人聊天騷擾客人,但是小姐姐你可以不要尬聊騷擾司機師傅嗎?

例二:

本來是不用再寫這段的,但是剛得到一個活例,送孩子來上樂高試聽課,課程顧問主管坐在我面前以後,真的非常牛的講了快一個小時,不帶喘息。

這裡一定要提醒各位銷售領域的朋友啊,最好的銷售不是講解,而是是適時的提問。

雖然銷售要有一點強勢,但是,全程自己不喘息,也不思考的銷售講解一定不會成功。

譬如,我問了一個問題:「你剛說到了師資,我朋友家的孩子,現在八歲,在另一家學到編程階段,帶他的老師是清華的碩士畢業,我覺得這種師資就比較厲害……」

現在回憶,我都不太確認我是否問出了最後的問題,就是,你們這邊的師資如何?

但是我可以確信的是,這位課程顧問主管接下來問了我朋友家的孩子在哪裡上的課,我告訴她,不清楚,她就開始仔細講解他們這邊的課程體系,什麼階段學編程這些。

天,我的問題是,師資,師資,你們這邊的師資怎麼樣?

她大概又尬講了十分鐘,我終於又打斷她問,師資如何?

但是其實如果不是遇到我這樣對談話很敏感並且對話題很執著的人,那她沒聽清我重點的這個情況就會被誤解為,學校師資很差,所以她才避開的。

健談的人,場合上熱鬧,並且很容易在場面上讓人喜歡。

但是,這種習慣非常不好,話過嘴不過腦,分分鐘失去機會。

2、Mr Yes,Miss Yes

沒有拒絕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拒絕越多的人生,越是成功。

3、以心換心。

什麼都能站到對方的處境上理解別人,非常了不起的能力。

但是理解不等於原諒啊。

A給B小鞋穿,因為B的工作沒有做好,A的項目獎金泡湯。

B的工作沒有做好,因為家中有父母、孩子需要照顧。

如果A原諒B,那麼自己孩子的學費就給不了,如果B任由A給小鞋穿,B就更加沒法兼顧好工作和生活。

所以,工作和公共關係上,理解只能歸理解,原諒交給上帝吧。

遇到這種情況,事情按事情辦比按情理辦要有效多了。

B的工作沒有做好,不要著急給小鞋減獎金,好歹抓過來問問,為什麼工作沒做好,是工作能力有問題,還是領導安排的工作內容出了問題?越大的企業,這種細小問題牽扯的人越多。

A給小鞋穿,不好意思,我已經盡了洪荒之力還做不完,那我只能向再上級反應我的工作內容出問題了。

不過這些只是一部分以心換心讓人討厭的地方。

更討厭的應該是:我的心換了你的心,你的心也應該換我的吧。

簡單說就是,猜吧,猜我想要什麼。

A很欣賞B,兩人經常一起吃飯,大多數情況都是A搶著買單的。

A遇到了只有B的專業才能解決的困境,就默默等著B能發揮覺察能力,幫助自己。

但是A沒明說,B也沒好明幫,

後來越處越尬,因為B實在不理解要怎麼才能滿足A的各種需求,因為A說出來的是Level1,要達到的效果是level3,完全不知道出了什麼問題。

最後,一個不知回報,一個不知感恩。

4、隨時逗人開心、搞氛圍。

某昆老師說了十年的相聲,用二十年來改變自己嬉皮笑臉的形象。

現實是,能把自己洗紅的喜劇演員不多,雖然看到他端著很辛苦,但是總比60歲還要想著逗人開心好。

現在某昆老師的飯局,會有讓爭相在他的桌邊表演諂媚,也算一種活明白的樣子。

5、近乎討好的隨和。

這世界沒有完全一致的觀點,所以隨和的人往往在放棄自己的堅持。

中層領導有這種隨和的品性就非常糟糕了,畢竟對下屬隨和,那麼很有可能管不好下屬。

對領導的領導隨和,那麼不好意思,工作就都給你做吧。

高層會不會有這種隨和?

通常不會,因為一般就卡到中層領導就被搞得升不上去了。

總之,好性格是建立在度和底線上的。

保護關係的基礎在於保護好自己,連自己都保護不了,那麼所有的「好」都是假象,總有一天會被無情戳破的。


不談條件的結論都是耍流氓。

1. 喜歡自顧自的聊天

有一次我坐火車回家的時候,遇到了兩個女生,一個住我對鋪,另一個睡我上鋪,剛上車的時候,我們簡單地打了招呼,就各自做自己的事情了。可後來當上鋪女孩知道另一個女孩跟她同校之後,她竟然拉著別人聊了三個小時,她吐槽她的體育老師,講一點也不有趣的專業課,還說她去了哪些地方實習……

如果對鋪的女孩喜歡聽也就算了,可是那個女孩一次次拿起一本書想要看,卻又被她打斷,最後只能推脫說自己要睡覺了,才結束了這場漫長又尷尬的對話。

在日常生活中,喜歡聊天的人一般都很討人喜歡,但是如果只顧自己,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那麼到頭來只會招人厭煩。

2. 從不拒絕別人

我一個大學同學小敏,在學校的時候人緣特別好。有一次她去上課,先後有三個同學找她幫忙:小A讓她去導員那裡拿一份文件,小B讓她陪著去參加一個面試,小C讓她去郵局取一個快遞。小敏在答應的同時估算了一下時間:她4:30下課,導員也是在那個時候下班,除去導員收拾東西的時間,她跑去辦公室應該剛好能碰到導員;郵局是5點下班,不過就在附近,她4:50應該能到那裡;朋友約的是5:30的面試,十分鐘的車程,那麼5點走也來得及。

但老師的一次拖堂,把她的計劃全盤打亂。就因為她的不會拒絕,讓她同時得罪了三個朋友。

在我們周圍,總是有小敏這樣的人,和他們在一起很輕鬆,因為他們從不拒絕別人,但有時候一味地接受,不考慮自身的時間和能力,最後就只能落得吃力不討好的結局。

3. 大大咧咧

同事李央是個性格非常直爽的人,平時做事不拘小節,為人處事也特別大方,和大家相處的都很好。剛開始還不怎麼熟的時候,她大大咧咧的性格,讓人覺得沒有距離感,特別容易親近。可是熟悉了之後,她有時候下意識的口無遮攔,就會經常破壞氣氛。同事小張有次年假回來,給大家帶了一些蠟燭香薰的小禮物,雖然不是特別貴重,但大家都很開心,畢竟是份心意。

只有李央拿著禮物一直問來問去,「這個香薰我上次在淘寶看到過,特價五十幾來著,你買的多少錢。」說完她還要拿出手機,「我記得我之前收藏了,我給你找找看……」大家面面相覷,小張也非常尷尬。

諸如此類的小事情數不勝數,雖然大大咧咧的性格會讓人覺得這個人很真實,值得相處,但是無意識的口無遮攔、直言不諱,卻很容易傷害身邊的人。

在生活中,人們普遍認為「性格好」就意味著開朗外向、喜歡聊天、樂於助人、性情溫順。

但我認為,不談條件的結論都是耍流氓。

真的「性格好」應該是這樣:

  • 我外向,但我既可以跟活潑的人一起瘋鬧,也可以跟靦腆的人一起沉默;
  • 我喜歡聊天,但是我會考慮到別人的感受,我希望帶給別人的只有快樂;
  • 我樂於助人,但是我會量力而行,只答應我能做到的事;
  • 我性情溫順,但是我也有尊嚴,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
  • 我大大咧咧,但是我也會適時掌握分寸,避免一不小心傷害了身邊的人。

好的性格應該是內外兼修,在顧及別人的同時不忘善待自己,在堅持自己的同時不忘體諒別人,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

也許你還會喜歡以下回答:

黃渤,你真的太過份了!

為什麼乾隆明知道和珅是巨貪,卻不處理他?

成人世界的人際交往中有哪些潛台詞?


按我的理解,性格好中的『好』,指的是有益於身心健康。

而大部分人認為的『好』,是外向健談樂於助人等等有利於群體交往的性格。

然而,外向內向沒有好壞,都是人在成長過程中必須有的特質。如果過於內向,孩子會很難有勇氣衝破在公眾場合開口的關卡,也沒膽量主動交流。在中國這種普遍有官癮的國家,這樣不外向的孩子,給父母望子成官的夢想很大的打擊,所以他們一再強迫孩子刻意外向。

可外向的缺點也很大。如果一個孩子一味的外向,他就沒有多少時間內省,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去探索深層的本質規律。這樣過於外向的人,難免會膚淺。

外向的人可以很聰明,可聰明跟智慧是不同的,我們遇到的大部分極其外向又聰明的人,想必是非常的膚淺的人。

良好的內外向狀態有三種:

1.內向外向的時間差不多,哪個都不過度;

2.原來內向的人,經過足夠的自省總結,獲得了可以外向的心理能量;

3.原來外向的人,開始懂得收斂注意力到內心,思考事物背後的本質規律,使自己的思想更有深度。

切記,一味的強迫孩子外向,是干擾內向孩子的內心成長,是父母不懂人性的表現。

健談也附有外向的特點,比如英語學習中有個沉默期,如果在孩子的英語沉默期多說英語,就會固化孩子的英語水平,使他很難再突破瓶頸。多說英語是好事,但它的時機是在沉默期之後。

心理上沒有積累足夠的語言厚度,就強迫孩子輸出,根基不穩,對語言的融匯也就相當膚淺了。

健談不一定是好事情,如果孩子很小時候就健談,除了他真的智商高以外,要小心他會變得膚淺。

樂於助人看起來不錯,可是過於把時間精力用在幫助他人上,這是討好型人格。

沒有足夠的時間做自己的事情,無論何時誰請求支援都不好意思拒絕。這樣自己就很難做成什麼有價值的事情,變得越來越平庸。

平庸了,沒自信,膽小,更不敢拒絕別人,不斷想要通過討好別人獲得安全感。這個圈子跳不出來,註定就碌碌無為的度過一生了。幫助人可以,但是必須在把自己必須做的事情完成以後。這樣你能力越來越大,之後幫助人的效果也就越來越好,對別人越來越重要。如果因為幫助他人,耽誤自己成長,能力平平的你,也就能幫著跑跑腿,做些端茶遞水的低端瑣事。越來越不被人重視,他們也就更厚顏無恥的隨意差遣你了。哪天你幡然醒悟,下決心推掉一些請求時,反而會被他們各種不滿甚至冷嘲熱諷。祝願這些討好型人格早日醒悟,別沉醉在樂於助人的道德虛榮感里了。

真正的性格好,是在自己開心基礎上,還能順便讓別人也開心;

討好型的「外向」,和膽小怕事的「算了吧」,

不是性格好,是「被壓抑」,

要麼自己鬱鬱寡歡,要麼遲早大爆發。

好,本來就是一個無法量化和標準化的詞,不是事實,而屬於評價。既然是評價,就別追求可衡量答案。

比如某人面對某事說「算了吧」,你可能感受到的是委屈,對方心裡真覺得不在乎,根本不值得扯皮,這甚至不能說是性格問題,而是對人對事的態度和觀念問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