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知名作家花千芳就英語學習發表了一通言論,網絡知名富二代王思聰懟了他一句,花作家肯定是受不了王校長的犀利,於是本來是一個英語學習的問題,演化成了一場網絡罵戰。花作家不依不饒,要求王校長道歉,王思聰將微博頭像換成了花千芳的照片,並自己P上了字母。網友沒有必要仇視王思聰的富二代身份,也不必在意花千芳的平民稱號,作爲罵戰的雙方,都表現的極不理性。花作家和王校長之爭,應該回歸到英語學習之爭的本意,這似乎是更好的。

先來看一下花作家的引起爭論的原文:“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就是一件廢物技能,浪費了我們無數人力物力,犧牲了孩子們寶貴的童年。爲英語吶喊的人,無非是那些行業從業者,和一部分思想上自我矮化的奴隸。說什麼外文資料,維基百科,解決這個問題只要搞一支專業翻譯團隊就搞定了,哪用着全民傻乎乎的學英語?我覺得這才叫減負”。

整個這段話中筆者認爲只有對目前英語學習佔用時間太多的說法是客觀的。這是我們的英語教學中切實需要改革的問題。“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就是一件廢物技能。”這種說法顯然有失偏頗,出租車司機應該在花作家的大多數人之列,可是筆者記得有位北京的出租車司機,自己苦學外語,不僅是英語。他在接待外國遊客時用流利地外語向客人介紹我國的風土人情,深受歡迎,自己的業務也很好,這可是滿滿的正能量啊。花作家可是以在網絡上傳播正能量著稱的。

“爲英語吶喊的人,無非是那些行業從業者,和一部分思想上自我矮化的奴隸”。這句話不但不切實際,說句不禮貌的話,這話可以說本身就帶着找罵的節奏。“一部分思想上自我矮化的奴隸”,說這話時花作家不知把自己置於什麼地位,那麼多的科技工作者都在努力學習和使用英語,他們都如花作家所說嗎?筆者作爲一個教師,粗通一些英語,實際上在很多地方也是用得上的,本人不從業,也不是奴隸。

“解決這個問題只要搞一支專業翻譯團隊就搞定了,哪用着全民傻乎乎的學英語?”這種說法顯示了花作家對教育問題了解的缺乏。且不說這樣的說法有無道理,只說這支翻譯團隊怎麼建立,不在學校裏進行英語教育,這支翻譯團隊的人才從哪裏來?花作家是打算專門抽調一部分人從小學習英語,專門當翻譯嗎?難道這不是在破壞教育的公平性嗎?

學校開展外語教育,這是國際上的學校教育通行的一種做法,一個國家開展外語教育是一個國家開放的標誌。國民掌握一些外語知識,是國民素質提高的表現。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家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多。我們的國民作爲遊客到了國外,如果能看懂一些人家的文字,就會多一份自信和從容。外國人來到我們國家,我們可以用一些簡單的外語對他們表示歡迎,甚至介紹一些國家的情況,這就會多一份自豪和包容。花作家應該還記得2008年,北京胡同裏大爺大媽學外語的情景吧,大概不應該認爲這是在自我矮化吧。還應該在提醒花作家一下,2022年北京還要主辦冬奧會的啊?

花作家反對學習英語還有另外一種擔心,這可以從罵戰中他的另一段話看出來:“語言是文化的基礎,語言西化思維就西化,追趕時間學習可以,取而代之的時候就必須改變。”,恕筆者不敬,這話裏既透着不自信,又充滿了夜郎自大的情緒。學習英語就會導致語言西化嗎?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就這樣容易被西化嗎?我們應該有堅定的文化自信,其實學習英語還應該有另外一個目的,就是要向外國人宣傳中國的文化。至於追趕時期和取而代之的話題就不討論了,留給花作家自己思考吧。

也許是迫於網上網友的壓力,花作家又說:“我沒有反對學習英語,我反對全民苦學英語,英語專業詞彙太多,專業領域還是工具不離手,還得翻譯,精通英語很難”。我們目前的英語教育是以學校教育爲主,並不是什麼全民苦學英語。至於精通英語很難,筆者認爲精通任何一種知識都很難,專業人員藉助工具使用專業英語,如果沒有一定的英語基礎如何進行啊,將精通很難作爲不學的理由似乎更是站不住腳的。不反對學習英語,反對全民苦學英語,不知花作家能不能告訴公衆,哪些人可以學習英語,哪些人可以不學習英語呢?如果按照職業劃分,我的花作家豈不是要將人在孩子階段就進行階層劃分嗎?

筆者不關心他們在罵戰中使用的語言,只是就英語學習的問題,表示與花作家不同的看法,這應該在花作家的允許範圍內,當然筆者也不擔心被說成是自我矮的奴隸。但是花作家提到的一個事實也應該引起注意,就是學生學習英語所佔用的時間問題,我們的外語教育是迫切需要進行改革的,要從單純的考試英語的狀況改變過來,真正讓英語成爲一種有用的工具,當然不是要求每個人都精通英語。作爲一個現代文明社會的一分子,能夠掌握母語之外的一種語言的基本知識,可以部是基本素質的要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