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豬年的股市,好像都能帶來賺錢機會。

回溯到並不遙遠的2007年豬年,上證指數從2675點漲到5261點,是人生中彌足珍貴的連續三年大牛市裏最肥的一塊肉。

圖片來源:新浪博客,網傳豬年走勢預測圖

今年從目前的表現來看,亦是如此。上證指數從年後開市的2600多點一路飆升至3000點,短期漲幅超過15%,恆生指數也有較爲優異的表現。若考慮2019年年初以來的漲幅,則收益更爲可觀。

“牛市來了”!無論是機構還是散戶,大多都表現得較爲樂觀。

投機如山嶽一樣古老,華爾街沒有新鮮事。

以史爲鑑,筆者在此就梳理香港迴歸以來A股與港股的歷次牛熊輪迴,看看兩市表現、聯動關係與背後邏輯。

1999-2003 互聯網泡沫的繁榮與破滅

1999年,香港經濟進入了恢復期,GDP有所好轉,2000年實際GDP更是由負轉正,增長4%。

圖片來源:南方週末,互聯網泡沫漫畫

當然,最重要的催化因素還是美國網絡科技股的大牛市,在此帶動下香港股市也是一片繁榮。2000年3月28日,恆生指數奔向歷史最高紀錄18397.57點。

此時的“小老弟”A股也不甘落後,1999年5月19日,某報鼓吹中國股市會有很大發展,投資者紛紛跑步進場。

同樣受美股互聯網風潮影響,A股的公司也變成“風口上的豬”。

當時上市公司“觸網忙”,無論真假,只要名字沾上數碼或者網絡兩字,股價就會扶搖直上,這種情況於2000年06月13日達到高點。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終端,1999-2003上證與恆生指數走勢

瘋狂過後終歸一地雞毛。

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經濟的下滑和美股的腰斬,使得香港實際GDP增速從2000年從4%大幅下滑到2003年的-3.1%,港股在2000年一年內腰斬。疊加“911”與“非典”影響,持續2年沒有明顯起色。

A股儘管滯後,但依然難逃厄運,在隨後兩年時間內也接近腰斬,直到2005年才恢復元氣。

表:1999-2003週期港股與A股表現對比

從本次週期看,港股牛市啓動先於A股,兩者都受美股互聯網牛市的影響。從最高點看,港股率先達到最高點,累計漲幅約50%,A股高點滯後但漲幅翻倍,彈性大於港股。不過從達到最高點後的跌幅來看,無論是下跌時間還是後續跌幅,

本輪週期A股跌幅略大於港股,也算符合“漲得越高摔得越狠”的邏輯。

2004-2008 經濟增長與次貸危機

2003年美帝進入了超低利率時期,房地產拉動經濟加速增長,標普指數從2003年下半年至2007年金融危機之間的4年時間漲幅96%。

香港與內地經濟增長非常強勁,2004-2007年均增速分別超過7%、11%。受美股拉動與經濟基本面支撐,2007年10月30日,恆生指數最高升至31958.41點,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圖片來源:財聯社,21世紀以來中國GDP增速

2005年5月股權分置改革啓動展開,開放式基金大量發行,人名幣升值預期,帶來的境內資金流動性過剩,資金全面殺入A股市場。

2006年起,滬深股市走出了一輪爆發式的波瀾壯闊的大牛市行情。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終端,2004-2008上證與恆生指數走勢

狼,又來了!

次貸危機從2008年初開始顯現,逐步演變爲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香港實際GDP增速從2007年9.8%下滑到2009年的-2.8%。恆生指數也從31958點一路下滑到12812點。

內地經濟也遭受重創,不誇張地說,至今也沒有完全緩過來。A股也隨之一瀉千里,暴跌至1700多點,留下在在6000多點站崗的“老紅軍”。

表:2004-2008週期港股與A股表現對比

從本輪週期來看,港股牛市啓動先於A股,兩地均受經濟強勁增長的支持,同時股權分置給A股“錦上添花”。從最高點看,A股先於港股見頂,但累計漲幅接近5倍,遠高於港股的1.75倍。從後續下跌來看,兩者幾乎同時見底,同時A股跌幅大於港股,一如既往保持高彈性。

2009-2013 四萬億與經濟放緩

爲應對危機,中國出臺四萬億刺激政策,隨後中國和香港GDP在2010年大幅反彈,實際GDP增速達到10.6%和7.1%。恆生指數也從12812點上漲到23684 點,接近翻倍。

圖片來源:新浪博客,四萬億漫畫

伴隨着四萬億投資政策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A股市場也掀起了新一輪大牛市。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終端,2009-2013上證與恆生指數走勢

然而“刺激的春藥”未能帶來長期效果。

從2011年開始中國經濟增速持續下滑,香港經濟也迅速回落,實際GDP增速從2011年的8.9%下滑到2014年5.7%,恆指5年漲幅近乎爲0。

A股更是萎靡不振,一路低迷至2013年。

表:2009-2013週期港股與A股表現對比

從本輪週期來看,A股與港股於刺激政策出臺後幾乎同時啓動,漲幅上都接近翻了1倍,A股略高於港股。牛市結束後,恆指2011年09月下跌至16000多點後維持大幅震盪走勢,最高點與2010年高點相比漲幅幾乎爲零。A股更是一路萎靡,2013年才見底。

2014-2015 “大水牛”與股災

2014年-2015年,面對經濟持續下行,爲穩定經濟,央行貨幣政策大幅放鬆,多次降準降息,資金面的寬鬆爲市場上漲創造了條件。於此同時,融資融券業務快速發展,大量槓桿資金進入股票市場。

圖片來源:搜狐財經,央行補充流動性

“大水漫灌”疊加槓桿資金,在2014年7月份,A股市場擺脫區間震盪格局後一路向上,與2015年中達到5178.19的高點。

恆生指數本次反應較爲遲緩,直至2015年三月纔開始啓動,僅上漲20%左右,不到2個月便草草收場。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終端,2014-2015上證與恆生指數走勢

不過隨着逐漸清理場外配資資金與“熔斷”,上漲指數從5000多點一路狂瀉至2600多點,2015年成爲中國股民的“黑色記憶”。

前期漲幅不大的恆生指數也遭受牽連,跌幅達到25%,還不如前期漲幅。

表:2014-2015週期港股與A股表現對比

回顧本輪週期,受央行放水與槓桿影響,A股牛市起步遠早於港股,港股僅在A股大漲之後略微補漲。從漲幅來看,A股漲幅約1.5倍,港股僅上漲20%,遠談不上牛市。從後續看,A股產生股災,成爲衆多股民心中揮之不去的夢魘,港股上漲不高但受A股影響也跌去1/3。

2016-2018 兩市互聯互通與經濟探底

2016年底深港通開通,南下資金日益增加。同時中國房地產行業景氣度大幅回升,帶動港股地產、汽車等週期行業加速上漲。同時美國經濟穩步復甦態勢向好,加息節奏穩健,也爲港股上漲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兩市互聯互通漫畫

2016年以後房地產行業繁榮帶動相關行業景氣度向上,疊加陸股通資金持續流入A股市場,使得市場在2016年年初見底之後,上證指數在優質白馬股的帶領下,走出了一波兩年的跨年行情。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終端,2016-2018上證與恆生指數走勢

不過股市上漲未得到實體經濟的有力支撐,終究會掉頭向下。

隨着中國經濟的不斷探底與經貿爭端的升級,2018年初以來,A股與港股紛紛掉頭向下,A股跌幅接近30%,港股也跌去約25%。

表:2014-2015週期港股與A股表現對比

本輪週期,A股率先觸底,但上證指數近兩年的時間漲幅僅30%,且內部分化嚴重,深圳成指與創業板指萎靡,最多隻能稱爲“白馬股的牛市”。港股雖然見底滯後,但走出一波壯觀行情,累計上漲約80%。後續隨着經濟下行,兩市紛紛掉頭向下,A股跌幅大於港股。

兩市聯動總結

1.A股與港股存在明顯的聯動規律:從兩市歷史的輪動規律來看,儘管牛市啓動時間、見頂時間與見底時間可能存在差異,但兩市具有明顯的漲跌聯動關係。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終端,1998-2018上證與恆生指數走勢

同時,隨着內地公司頻繁赴港上市以及兩市連續互通的擴大,近幾年來聯動效應更加明顯。

2.A股彈性大於港股:從牛熊週期來看,除了近一輪(2016-2018)外,A股的上漲幅度均大於港股,同時下跌幅度亦明顯高於港股。

圖片來源:國金證券研究,2018Q3A股投資者持股結構

這與兩市投資者佔比有很大關係,A股個人投資者達30.3%,操作風格上傾向追漲殺跌,故產生牛市助漲、熊市助跌效應。港股個人投資者比例僅7.6%,機構佔據主導作用,操作較爲穩健,一定程度上能緩和暴漲暴跌。

3.兩市上漲主要受經濟基本面向好與流動性寬裕支撐:從歷次A股與港股的的牛市啓動來看,1999年、2005年兩次經濟基本面欣欣向榮,2016年受內地房地產繁榮亦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圖片來源:搜狐財經,2014-2015貨幣超發情況

2009年與2014兩次上漲,均出現流動性寬鬆,大量貨幣涌入股市推高股票價格並形成牛市。

4.兩市下跌主要受外部風險與內部經濟增長乏力影響:2000年與2008年兩次暴跌,主要誘因在於外部互聯網泡沫破滅與次貸危機,疊加同時傳導而來的經濟放緩。

圖片來源:新浪博客,次貸危機中兩大房企被政府接管

2010與2018兩次下跌,主要原因在於刺激政策出臺後效果不佳,經濟疲軟難以支撐股市走牛,並充分證明:長期而言,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

本文作者 何楊

以上文章只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