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台湾

乘.阿里山台車

 

最近有幸參與了所上學長的專案。

他鑽研阿里山森林鐵路數年,

最近進入透過動態攝、錄影紀錄的階段。

透過上述方式,記錄阿里山森鐵沿線的景觀與情形,

簡言之,就是建置一個基本的森鐵線路資料庫,並且寄望日後能以此為基礎,持續更新資料。

為此,我們必須完整走一趟阿里山森鐵,而且是貼近、緩慢的,

故,我們搭上台車,開始這趟旅程。

在大眾熟知的阿里山小火車背後,其實有多位「道班」人員的付出,

每天,他們在小火車開出前與結束後,都會兩人一台,沿線檢視鐵路狀況。

一有問題即刻通報,以維持火車的正常行駛,與鐵路的暢通,

這些人員招募通常以在地人為先,因為離家近、熟在地,關係更為緊密。

 

 

 

台車的組成相當簡單,鐵件架構、木板平台與一個駕駛台,

操作方式類似簡易手排車,兩支桿子,一支推動、一支煞車。

司機必須配合專案需求,以固定速率行駛或適時停止,

其路線則從北門車站開始,經市區開往山上,最終抵達祝山車站。

 

 

這段路程展現之地景,可說是台灣島的縮影。

從最初鐵軌經過民家後方,空氣中飄散烤麵包香,

到穿越嘉南平原,一覽各式瓜果菜蔬、豐饒滿溢,

再逐步攀升,進入低海拔雜樹林、中低海拔常綠闊葉林、中海拔落葉性闊葉樹種,

抵達雲煙繚繞的高海拔針葉林。

途中少有人煙,除偶見的登山客、當地居民,以及進入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後的觀光客,

其餘僅見蝶鳥(如台灣藍腹鷴)翩翩或驚鴻一見。

 

 

做為台灣重要的文化資產與觀光資源,

阿里山森鐵不僅只有雲海與日出、神木及原住民。

它的存在涵蓋了植物、昆蟲、地質、氣象等範圍,

專業者必定可在此尋得所愛,

而業餘者僅是欣賞,也足夠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