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職場,他希望,從前工作是生活,今後生活是工作。對生活,他願意寫有靈魂的故事,過有溫度的人生。

鄰居小路入職三年,近來悶悶不樂,總有意無意提起想辭職。

我問出了什麼事,他一臉委屈和困惑。

公司空缺了一個組長職位。他跟同事小李都努力爭取。

“新接了項目,小李說客戶的要求超出合約,拒絕合作。爲此,我盡力服務客戶,連續加班三晚。”

但最後,“小李升了組長。我被老闆狠狠罵了一頓,說壞了規矩,給公司帶來的潛在危害,比收益大得多。”

不是總說客戶至上麼?爲了提升客戶滿意度,自發加班怎麼倒成了過錯?

我問他,你熬夜加班爲客戶做的,在不在合同約定範圍內?

不在。

但如果不做,客戶會不高興啊。小李拒絕幹活的時候,客戶就已經非常不滿了。再說,我也沒向公司額外要資源呀。

連續苦熬三晚,態度聽起來端正無比。

爲提升客戶滿意度,理由聽起來正當無比。

沒問公司要任何支持,口吻聽起來孤勇無比。

……

但對不起,小路同學,我若是你老闆,一樣得罵你。

1

給你一份盒飯錢

我要吃鮑翅參肚

松下電器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曾說:顧客至上,必須以誠相待。我們不賺取暴利,但也絕不做虧本生意

這句樸實無華的話,生動詮釋了契約精神的本質:公平、守信,達成共贏

給多少錢,辦多少事,這是最實在的公平。

簽訂契約、按約履行、交付結果、支付酬勞,是雙方的守信。

契約精神,不是甲方對乙方單方面的傾軋,也不是以乙方是否全力滿足甲方任何需求爲評判。

小路的老闆爲何罵他沒有契約精神,壞了規矩?

說白了,他“過度交付”了。

因爲怕得罪客戶,對合同以外的事,付出額外時間和精力成本去做,就叫過度交付。

換個場景,咱們能有更形象的體會。比如,去餐廳吃飯。

本來十元有十元的菜,百元有百元的菜。客戶給個盒飯的錢,卻讓你上鮑翅參肚。

你還加班加點,付出額外精力和財力去滿足要求。這是正確的麼?

2

甲方的三種心態

沒法逐一照顧到

我工作十餘年,身份一直是乙方,始終負責一線交付工作。

我親歷過一個客戶。他曾指着我的鼻子說,聽說你工資比我高三倍,我不把你當三個人使,心裏不痛快。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甲方。

很多甲方天然適合代言百事可樂。因爲他們無比生動地詮釋了那句經典廣告詞: Ask for more(要求更多)。

爲什麼永不滿足,總是ask for more?個人淺見,我覺得主要有以下三種心態:

我是金主爸爸,給錢了啊。給你們提點要求,難道不是應該的?

我就是試試,看看你們的底線到哪裏。

我其實也不知道想要啥。不如你們多出幾版方案,多從幾個角度試試,到時,我自然就知道要哪一個了。

這三種情形,第一種,是極度強化的金主心態;第二種,是你退我就進的試探心理;第三種,是將他的無知轉嫁到你頭上的嫁禍思維

無論碰上哪種,你以爲額外過度交付,就能完美解決麼?

顯然並不是。

負責任地說,你若真那麼做了,纔是兩頭不落好。

一方面,從人性角度,客戶會要得更多。另一方面,老闆不會滿意。何況,你自己的精力也並非無窮無盡。

3

維護滿意度,

不能靠縱容與無限允諾

我的前上司,曾在全國帶隊執行上百大項目,對接逾千大小客戶。

他說:沒有天生奸詐的甲方。每一個被慣壞的甲方背後,都一定有一個自作自受的乙方。

我自己就當過始作俑者。

工作第一年,我獨自被派到外地執行項目。客戶X爲人不錯,工作推進得非常順利。

熟識後,X開始給我提額外要求:能不能幫忙培訓他手下的人,能不能順便幫處理幾個新增的突發狀況,能不能多給些資料以供學習……

我那時沒有多少應對經驗,出於某種特別想證明自己的心理,也沒給我師父打電話請教。

正如小路一樣,我唯一想的,就是客戶至上,我要維護客戶滿意度。於是,但有所求,一概答應。

爲準備培訓課件、處理新增任務,我同樣熬了好幾個晚上。

等我喜滋滋回到公司,打算彙報輝煌首戰時,前上司已先說,你小子闖禍了。

他把電腦屏幕轉向我,上面是一封投訴信。投訴人是X,投訴對象正是我。

郵件裏說,我沒把完備的操作文檔留下,也沒特別說明風險。他的人進行實機操作,漏了某個步驟,導致網絡故障,影響了部分用戶體驗。

郵件末有嚴厲措辭,不想教你可以直說,何必教一半來害人?我們將保留進一步追究的權利

我愕然且憤怒,張口結舌想辯解,領導擺手,我已派你師父去現場,你的過錯他要負責。

兩天後,師父搞定回來了,搖頭對我苦笑,你啊,把客戶都慣壞了。現在我一拒絕他們就說,那年輕人可啥都答應的,讓我再把你派回去。

交付過度,無限擡高客戶期望,是最得不償失的事。

不僅是一個人受累,還會連累其他同事、公司。況且做了那麼多,客戶一樣可能不滿意,投訴你。

維護客戶滿意度,從來不等於縱容及無休止允諾。

4

按約交付的三個關鍵點

對於服務交付人員來說,該如何做,才能既維護好客戶滿意度,又不至於過度交付?

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三個維度着手:

4.1

內部統一聲音

在公司內部,與交付人員矛盾最大的,往往是銷售。

銷售人員通常不懂技術,也不負責執行。但有時爲了拿下訂單,難免會對客戶承諾一些不在合同條款內、卻仍要執行的事項。最終,服務交付者就變成了接盤俠。

過度交付的造成,很大可能源於銷售人員的“過度承諾”。

我待過的兩家500強大企業,爲儘可能防止這種情況發生,都設立了一個機制叫“提前介入”。

顧名思義,即交付人員提前介入到合同談判中,與銷售一起研討細節並給出建議,最大化防止過度承諾的發生。

同時,交付人員平時多與銷售們搞好關係,溝通自然會順暢許多。

4.2

具備客戶思維

一個合格的交付人員,是一絲不苟的執行者,但一個優秀的交付人員,是聰明的引導者。

我的前同事易工,就是後者。

客戶當時給他八項具體工作,並極不客氣地表示,如果做不了就請回吧。

易工一看內容,全是“超綱”的,合同裏一條都沒有。但他並未直接拒絕,而是站在客戶角度,開始逐點分析:

第一項好是好,就是工程太大,需要您們投入大量物資和人力,投入產出比可能有點低……

第二項是真好,但北上廣都沒做過呢,咱們確定要做小白鼠?

第三項也不錯,但咱關起門說句大實話,這不是您部門主導啊,即便做成了,您也不是最出彩的那個……

最終,客戶同意只執行第7項,其他都可以暫時放一放。

而第7項內容,是八條中實際工作量最少的。

項目做完後,客戶和易工建立了深厚的關係,專門給他發了表揚信,稱易工是他們公司所遇到的最好專家,下次項目還想邀請他負責。

易工的交付爲什麼能成功?

態度堅決、不卑不亢,而且有理有據。最重要的,是每一點分析都基於客戶角度出發,讓客戶相信,他確實在替他們考慮。

很多時候,客戶確實不清楚他們要什麼。一個真正傑出的交付人員,一定是懂得化被動爲主動,藉由自己的專業引領客戶,最終互相成就。

4.3

靈活把握灰度原則

灰度,是我在華爲期間經常聽到的一個詞。

現實世界不是程序員的編程世界,並非除了0就是1。

超出界面的任何工作都拒絕麼?這過於非黑即白了。

即便是到菜市場買菜,有時也會有意無意與小販討價還價。是缺那幾毛幾塊錢麼?並不。也許享受的,是被尊重的感覺,是某種“佔便宜”的心理和成就感。

客戶不也一樣麼?合同都簽了,就想討個小彩頭有何不可?

事實上,若人力物力投入在可控範圍,有分寸感的承諾是可以的。因爲這不失爲拉近客戶關係最好的契機。

5

聰明的服務交付人員不是純粹的執行者,從來不該只知埋頭苦幹。以適度可控的投入達成合同目標,纔是專業的交付者應該嘗試達到的境界。

在商業日益繁盛的當下,幾乎每家公司的企業文化裏,都有一句“客戶至上”。

所謂至上,不是慣壞他們,而是通過乙方的專業與共同的契約精神,令合作成功、共襄盛景。

焱公子,十年職場路,從外企愛立信,到民企華爲,再到自己創業。

三段截然不同的人生歷煉,他將遇見的人、接觸的事、明白的職場攻略、獲得的人生成長,全部寫在公衆號“焱公子”中,想與你分享,一起精進。

專注職場分享,陪你刷新成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