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收益、成本等


謝邀。說簡單一些,作者到底要什麼收益?

  1. 經濟收益。這個也要說兩種情況。紙質書一般來說,首印三千冊才剛剛回本,首印五千冊才能多多少少賺一點。而且,更悲催的一個數據時,絕大多數的圖書都不會加印,因此,可以這樣說,如果作者要拿稿費的話,按版稅走是不會有多少錢的,只能一次性稿費制,可能還會有一兩萬(還得看字數和出版社的稿酬標準)。寫本書,忙前忙後出版,大概有一萬多的稿費,說實話,這個收益很慘淡。回來說說電子書。電子書的經濟收益就更要看圖書的質量了,有些書買的好到作者月結都能結一萬多,有的書免費都沒人要。所以,這個就要具體看情況了。不過扯回來說,紙質書會出現圖書質量一般但買的還可以的情況,但電子書,更多的就是拼內容和價錢了(多看上0.99元那種,還是比較好賣。)。
  2. 其他收益。我把其他的所有的收益都統歸到這裡。其實想想,好像也沒有其他的收益了,就是作者的一種心理快感。自己寫的東西出版,要放在傳統出版,很難,自己掏錢買書號掏錢請編輯掏錢做校對掏錢印書印出來還要掏錢買書。花這大價錢才能有一本自己署名的書。現在不一樣了。你寫點稍微文筆不錯的,扔給多看或者拇指或者豆瓣,人家就給你出版了,如果有可能還能買個一毛兩毛的,你看,這下方便多了吧。當然,這種普遍的出版帶來的後果是心理收益會降低。

總的來說,如果你要問個人的情況,那肯定得看這個人寫的內容,主題,文筆等等來判斷。如果你要問整個群體情況的話,我個人覺得,還是傳統的出版,也就是紙質書,目前對作者的收益更大一些,不過也可能是因為基本上能寫書出書的人是這個社會相對較高的階層。


謝邀,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哪種形式,而是你要什麼?

從大環境看,目前作者還是相對傾向於紙書的。但這只是一個粗淺的回答。

作者總是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說白就是出大名、賺大錢!現在中國純靠出書或者的作者基本都死了或者快死了。出書更多的是一種讓自己名望提升的手段。而紙書、電子書都會給作者帶來名望和些許金錢,所以作者本質上都不排斥。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類比下就是:

「一塊、五毛,你喜歡哪個?」「兩個都喜歡啊!」
目前國內,單純的電子書還沒有,噹噹等做的還不能算是正式出版物。就收益來講,剛出道的作者在電子書里,比如亞馬遜,拿到的版稅更高。

這個問題有點大,而且問的不是很清楚。

我大致猜測一下,提問者應該是在問收益情況。

我覺得這個要看是什麼內容,如果是一些網文,基本上只能先發在一些原創文學上,如果是一些文學作品,需要出版社來正式出版,也可以投在douban閱讀。這些都是沒有實際成本的,浪費的時間和精力。

如果是新手,一般上電子書收益是很少的,實體書新書稿費大概在2萬塊錢左右,如果有出版社能夠出版,當然這個錢需要一點周期,是書出版後3-6個月。然後有時社裡會要求電子版權也由他們代理,基本上也沒什麼收入。

這樣分析看來,還是有實體書稿費比較傳統,也有一些電子書收入高於實體書的,比如一些熱門的影視小說作品,注意實體書和電子版權是可以同時分開出售的。

以上一些我知道的情況,不仔細,有問題可以追問,我再來答。


按照目前的傳播而言,通常是電子書先風靡,然後再出版紙質的。當然,你的書籍類型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是一般的小說之類的,就是先網路後紙質或者說同時出版。如果是其他類型比如教材類,個人傳記或者是專業型的書籍,那就出版紙質的。
分情況吧,對於以賺錢為主的作者,哪個能賺錢哪個就好,現在紙質書日漸疲軟,有時還會虧錢。電子書蒸蒸日上。對於想流芳百世的作者,應該都會願意出成實體書,這樣比較有紀念意義。
電子書以後必然要結合各自不對稱加密證書發行


因人而異吧,有人喜歡書香,有人喜歡科技給人帶來的體驗,,各有優缺點,一個不便攜,內容少,但是不受時間限制,一個存儲書量大,但有電量限制。投其所好。
電子書可以賺錢,紙質書可以賺面子。要是能拍個電視,那你就雙收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