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爲甘肅武威市民勤縣村民候正龍打理自家的鮮花大棚。 馬愛彬 攝

  中新網蘭州4月6日電 (馬愛彬)4月初,走進甘肅武威市民勤縣重興鎮上案村村民候正龍的日光溫室,各類花卉絢彩綻放、令人目不暇接,嬌豔多姿的玫瑰、端莊秀麗的菊花,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看着自家大棚裏百芳競豔,65歲的候正龍難掩笑意:“這條產業轉型路算是闖對了!按照目前的花價來看,這棚花的收益應該不錯。”

  從糧農到菜農,從菜農到花農,候正龍的農民身份沒有變,但是思想在變,隨着他種植方式和產業結構的變化,其收入也越來越高。“春天種玫瑰,秋天種海棠,一個大棚一年收入3萬多元。”候正龍介紹說。

  圖爲候正龍的鮮花大棚。 馬愛彬 攝

  民勤縣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東西北三面被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包圍,是深入沙漠腹地的一片綠洲。多年來,民勤縣官方調整種植業結構,引導農民種植番茄、人蔘果、小乳瓜等特色經濟作物,形成特色產業規模,帶動民衆脫貧致富。

  響應政府號召,發展現代農業富起來的候正龍並不滿足於現狀,凡是遇見有適宜種植的新品種,他都會搶先嚐“鮮”。他說:“民勤土地肥沃,四季分明,非常適合鮮花種植,只要控制好溫溼度,合理澆水施肥,南方名貴花卉同樣能在北方安家落戶。”

  在花木種植過程中,候正龍堅持自己種、自己賣,不當老闆當“花奴”。爲了克服名貴花木從外地引進後出現的水土不服的現象,他翻閱資料、拜訪農技專家,在熟練掌握栽培技術後,因花制宜,分類管理,合理運籌水肥工作,實現“致富花”開四季芬芳。

  如今,候正龍引進種植的名貴花草深受客戶們的青睞。他說,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再侷限於普通的花卉,對花木的品種規格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打破傳統,調整種植結構,豐富品種,發展市場競爭力強的特色花木產業,同時,把自己的種植經驗分享給其他村民,讓大家一起走產業轉型路,這是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候正龍說。(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