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飲食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各族人民文化、生產技術的大交流、大融合時期,同時,也促進了各族人民烹飪技術的交流與融合,是我國食品發展的多樣化和形成獨特風格的重要時期,題主所說的《齊民要術》也成書於此時期。雖然人們主要把《齊民要術》當做農書來看,但此書有相當部分內容記述了南北朝時的飲食、烹調。

《齊民要術》記錄了以山東為主的北方菜肴一百多種,記載了當時燒、烤、蒸、煮、燉、熬、煎、炒、烹、炸、糟、臘、苞、釀等烹飪技術,還有鹽、醋、酒、梅、蔥、姜、蒜、豉汁、桔皮調味品,廣泛應用於各種食品中,直到今天,這些烹飪技術和調味品依然在我國的飲食中廣泛應用。

《齊民要術》還單列素食一節,記述了不少大眾素菜的烹調方法,這與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的盛行和寺院經濟的發展是分不開的。一直到今天,素食仍然是佛教的清規戒律。

《齊民要術》還記載了神曲、笨曲、白醪曲三種曲的製法及三十幾種酒方。其中草曲是在酒中加入中草藥,抑制有害菌和雜菌的生長,使酒別具風味。我們今天的養生藥酒大概就源於此處。

《齊民要術》中還記載了二十二條製作醋的方法,其原料除了粟米外,還有小麥、大麥、大豆、糠、酒糟等,很多製作方法流傳至今。醋古稱醯、苦酒,具有解膩、汾酒蛋白質的作用,黃河中下游鹽鹼地較多的人們尤其需要,至今山西都是食醋大省,山西人民被稱為老醯兒,也與此有關。

Cola


《齊民要術》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一部重要的農學典籍,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農學著作。書中記載了許多對當時的食物原料、食物加工製作的記載,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飲食文化做了一定的總結。

從書中記載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人們生活在什麼條件下,吃什麼,怎麼吃等問題,意義深遠。

首先,書中記載了當時的主要糧食作物,有谷、黍、粱、秫、大豆、小豆、小麥、水稻等。並講述了這些作物如何進行烹制。水稻可以製成飯食,飯食又可以分為很多種類,如赤米飯、糒(以粳米為原料製作而成的乾飯,古代重要乾糧)、稻米飯(當時多指糯米裹糖製成的飯食)等。小麥可以製成各種餅食,如燒餅、白餅等。從《齊民要術》中得知,豆類也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的重要食物。

《齊民要術》里還記載了各類蔬菜以及蔬菜的加工製作技術,對今人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如書中記載有葵菜、冬瓜、蕪菁、胡荽、木耳等蔬菜,並講述了這些蔬菜是如何製作的,如葵菜、蕪菁等可以用來腌制鹹菜,木耳可以涼拌吃。

《齊民要術》中第一次對制曲和釀酒技術進行了記錄和總結,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字材料。書中記載,制曲是將麥、粟、黍、高粱按照一定比例調濕並制熟,放入曲房中發酵而成。書中還記載了四十多種釀酒技術方法,如春酒、白醪酒等,用不同的制曲方法和配料釀造出來的酒的風味和口感各有不同。

總之,《齊民要術》記載了許多與當時飲食相關的內容,因此也是研究中華飲食文化的寶貴資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