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冬,人們變得安分守己,瞎蹦躂的也老實了,澎湃的也沉寂了。其實蓋不是大家想安分,而是沒有什麼能讓你我在陰霾、污染,死灰一樣的冬天,激起內心的一絲漣漪。

一場安靜的雪,躁動了無奈之下人們不安分的心。

大家羣起而簇擁到北京的心臟故宮,以期見證網傳的那可憐的局部美。姐們兒想拉我去拍,可除了下線的彩妝,我竟對此提不起一絲興趣。天生不愛湊熱鬧,對大場面空鏡的偏執狂,更不愛走別人走過的路,看別人看過的風景,跟拾人牙慧無異。

我選擇了反方向,向外走。

先生的院子

別人不喜歡的極端天氣,向來是我最鍾愛的,颳風下雨下雪,打雷下雹子,我就變得異常興奮。我和朋友們做了一個特別臨時的決定,平生第一次去京郊看雪景,住我們共同鍾愛的小院子。

這是我的司機妹妹第一次開雪天的路況,去古北水鎮也是她開車,我們膽子都夠大,一個敢坐一個敢開。冒雪前行,雨刷器有規律地跳躍着,一路上從車輛稀少到只有我們一輛車,2個小時一頭扎到延慶的小觀頭村。還記得8月時的一片蔥蘢,轉眼半年過去,滿眼銀白彷彿春節的節日氣氛與心情還未消散,反而愈發濃重。

不一會兒,前同事一家三口到了,相識9年的姐們兒帶着老人孩子也到了,從他們身邊走過的村民或許不是那麼理解這幫城裏人的行爲吧,大雪天不在家暖暖和和待着,跑這兒來幹嘛。

一下車就有一隻巨大的金毛過來聞我,它的興奮溢於言表。年輕的生命在雪地裏撒了歡兒地瘋跑,從東到西從南到北,伏在雪面上把臉埋在雪裏,用鼻子用粗重的喘息攘起雪屑,自己和自己嬉鬧,又在逗主人看它,像個孩子。

5號院-有老玉米牆

先生的院子與隱居鄉里的其他民宿不同,沒有三居四居,都是兩居院子,我和前同事一家住在臨街的5號院,面積比夏天住的3號院大,而且還有個超美的一整面老玉米牆。

雪靜靜地下了一天多,這時它仍未停止,作爲城裏的孩子,已經有十幾年沒有見過北京十多公分厚的雪了。它蓋在豐收的玉米上,鋪在晾曬的山裏紅上,紅黃白是那麼自然的和諧。

屋子進門就是小客廳,經過狹長的通道,兩間臥室都在同一側,每間都有自己的獨立衛生間。靠外的房間有兩個寬敞的榻,靠裏的那間則有獨立的竹林小院子,盡享私密。小院中的雪沒有任何腳印,夕陽透過厚重的烏雲,透過稀疏的竹影到達人間,顯得那般無力。

炊煙裊裊,從鄰居的煙囪升起,有些陰暗與凍人的下午再沒有一頓甜蜜熱乎的農家下午茶來得舒適。如果只有房子美,吃的不好,那種無處慰藉無處投遞的心思沒着沒落兒,如果只是吃的好,房子不美,我寧可不來。

幸好,隱居鄉里都滿足。

這次的下午茶有好幾個我沒吃過的,噴香剛出鍋的玉米糕,昂貴的椰子油佐餐食用,延慶本地產的張山營蘋果,紅潤好看,脆甜好吃,真想買回家。當然還有我最愛的蒸南瓜、自制山楂汁和甜玉米。

會哄孩子應該算個特殊技能吧,是我此生不可能擁有也不想擁有的。姐們兒帶着兩個孩子開心地吃着下午茶,教孩子們碰杯,讓他們知道分享,不論多喜歡的東西也要願意給長輩。

夜幕悄然降臨了,村子又換上了另一番景象,時而狹窄時而寬敞的衚衕寂靜無聲,只有自己踩過雪地的咯吱聲。凹凸不平的石頭牆面,孤獨的街燈,牆頭上落滿了圓滾滾的積雪,小時候當看到高壓線塔的時候就意味着我們出城了,在蒼茫的曠野看到它有種莫名的興奮。

光線是沒有指針的鐘表,每到這個時候不論怎麼瘋玩兒的孩子都要回家了。還記得小時候街坊每天傍晚總在村子裏高喊着她兒子的名字——小國!那個聲音一直深深印在記憶裏,好像就在昨天。

兩家的孩子在各自的院子裏玩兒。同事家的小姑娘玩兒雪的方法真是可圈可點,一點兒沒糟蹋,用笤帚剷雪然後攘起來,全灑自己身上了。孩子特別開心,4歲,在這四年中北京並沒有大雪,即便有她也不記得了,這或許是她今生經歷的第一場有大人陪伴,有溫暖的院子,有好多好吃的大雪吧。

晚餐,是一天中最豐盛的一餐,也是隱居鄉里的小院裏最隆重的一餐。

冬季的小院晚餐是固定的火盆鍋,看過我那篇“ 秋冬就要在拒馬河畔的山村吃火盆鍋,在麻麻花的山坡小院享受溫暖 ”的朋友想必會垂涎吧。火盆鍋就是延慶人的發明的,因爲冬天寒冷,菜一上桌很快就會涼,於是下邊放上炭火,上面是砂鍋,菜在鍋中煮,就這麼着火盆鍋便在延慶延續至今。這次我們真的在延慶吃到了最地道的火盆鍋。

鍋中的主角是豆腐,豆腐是村裏的大哥手工製作的,一大早就開始選豆、碾磨,點滷、擠壓。除此之外還有乾菜。山裏生活的人們秋天的時候會把菜曬在院子裏,等到冬天的時候吃。

火盆鍋的吃法很特別,不用桌子,每人一個小馬紮圍爐而坐,你一筷子我一筷子,有炭火的溫暖,也有家人圍坐的溫馨。不用擔心一氧化碳,一旦超標,室內的報警就會提醒你要開門通風了。

酒足飯飽後,大人和孩子都特享受光腳踩在屋裏熱熱的地上的溫暖,各自睡去,直到清晨自然醒。管家準時備好了一桌噴香豐盛的農家早餐等待着我們。

孩子又在給我們講鐵鍋燉自己的笑話,邊說邊自己笑得不行。有醬豆腐的早餐才叫早餐,黏糊的小米兒粥和簡單的土豆絲兒,都變得比家裏有滋有味兒。

窗花是小時候姥姥家每到過年都要貼的物件,搬樓房以後再難見到,它彷彿和高樓氣質不符,待到回到平房,透過窗花看到的世界總像還在過年一樣。

出太陽了,陽光照耀在玉米牆上,透過竹林形成影子,淋在雪地上,我給兩家人分別拍了全家福,好像《舌尖上的中國》那種標誌性的團圓,大人孩子都笑得那麼自然開心。

午後大家要搬到臨近的山楂小院去住了,所以民宿贈送了續住午餐。頭天管家問我們想吃什麼,我毅然決然地給大家決定吃麪條兒,想讓大家嚐嚐我最鍾愛的食物。隱居鄉里的麪條超級好吃,管家手擀麪跟機器壓得似的,每根兒都一樣粗細。五丁滷和雞蛋西紅柿滷,都足夠白嘴兒喝,幾道家常小菜,讓廚房高手也讚不絕口。

6號院-有秋千

這是姐們兒一家四口住的6號院,面積比5號院要大一些,餐廳略小,同樣位於東廂房。院子裏有大人孩子都喜歡都愛玩兒的鞦韆,當然也包括我。

村子裏的小朋友來串門兒了,我跟她聊着天兒,她在小紅木馬上玩兒得特別開心。

6號院的兩個房間分佈於中央客廳的兩側,西側是大牀房,東側是榻榻米炕房,都帶有私密的竹林小院兒。

客廳裏的手偶給孩子帶來無窮快樂,會哄孩子的媽媽編着故事,孩子當起了英雄,更會哄孩子的奶奶在小黑板上給孩子畫畫兒。天倫之樂莫過於此吧。

孩子媽媽手特別巧,不僅會織毛衣,鉤各種玩意兒,會戳羊毛氈,會織卡通連體毛衣戴帽子和尾巴那種,我看了都特喜歡,還會堆雪人,還爲了讓孩子打雪仗方便,先在地上團好了雪球。

兒子不知道怎麼了,蹲在雪人兒面前互相相面。倆孩子在跟大人打雪仗中一點兒不遜色。飛起的雪球,濺起的雪花兒,折射着孩子和大人共同的童年。

媽媽嫺熟地自己蕩着鞦韆,也推動着孩子飄蕩的體驗,孩子耳濡目染,也主動要求幫媽媽推鞦韆,並聽話地推完就往旁邊跑。

久居城市的人們對鄉村的一切都感到新鮮和陌生,門上的門神貼畫兒,也是大家覺得特有氣氛和應時應景的裝飾品,是孩子學習認知的新事物,見識過了才知道尉遲敬德要念yù哦。

1號院-有冰雕和迷宮

下邊就是其他幾個院子的特色介紹了哦。這是1號院,在目前隱居鄉里旗下N個民宿品牌的52個院子裏是最大的,佔地552平米,室內面積89平米,兩個大牀房,沒有榻榻米。春夏季節綠植茂盛,有核桃樹、梨樹、棗樹、李子樹、楊樹,還有小石磨和一個帶鞦韆的後花園。

冬天了,院子裏多了很多靈氣十足的冰雕,後花園變成了大人孩子都喜歡的冰迷宮。不過要注意,地上特別滑,我就在這兒淪陷了。

1號院有先生的院子最漂亮的門樓兒,還是那個年代的土牆呢,特別有鄉村氣息。這裏沒有4號院,所以從1-8的7個院子中,1號院是我最最推薦的!如果可能一定要住這個。

2號院-有兩隻小羊

2號院是所有院子裏唯一養了小動物的,所以特別受孩子們的歡迎,看那就是名聲在外的兩隻網紅小羊!

這個院子廚房面積最大,同樣又兩個大牀房沒有榻榻米,不過都會有榻哦,室內105。院子373平米,有遮陽傘、李子樹、楊樹、瓜蔓、玉米、小石磨、水泥臺和木地臺。2號院是7個院子裏並列推薦入住的!

3號院-陽光房餐廳

3號院有着非常棒的陽光房餐廳,是很出片兒的地方,當然需要有陽光配合茂盛的竹林,冬天就不具備了。我秋天的時候寫過,詳情請點擊 我有一個願望,隱居鄉村小院聊天兒曬月亮,這間民宿幫我實現了

7號院-沒啥特別的

7號院一張大牀一張榻榻米,室內面積95平米,院子227。實在沒看出啥特別的,也許是兩個獨立臥室互不打擾吧。所以我選房的話不會選這個院子。

8號院-玉米屋頂門洞

8號院是唯一帶葡萄藤的獨立小院,冬天的時候葡萄藤就變成了玉米屋頂,很有感覺哦。室內91平米,院子217,一個大牀房加一個榻榻米標間,都帶有外接私密小院兒,餐廳和客廳在同一個空間,適合大家在一起玩耍。院子裏有孩子玩兒的沙坑。

Tips:

1、隱居鄉里的每一個院子都是一價全含,包下午茶、早、晚餐,如果續住的話送午餐,增肥有風險,入住需謹慎

2、洗漱用品、大人孩子的拖鞋都有,兒童牙具需自備。郊區冷,多帶衣裳

3、14點可以入住,但建議能來多早來多早,上午就來纔好呢,抓緊時間在周邊玩兒,中午開始享受院子裏的寶貴時光

4、記得帶上父母,在自己玩兒的時候,帶他們感受下你喜歡的生活吧

5、一房難求,建議提早打算,並仔細查看院子情況,挑選最喜歡的風格和麪積

6、公衆號搜“隱居鄉里”,自定義菜單中就可以訂了。工作日比周末便宜一千塊,比國家法定大假期便宜兩千

7、如果你去延慶,建議連同山楂小院一起三天兩晚,不虛此行

8、停車免費,一定記得帶所有人的身份證

圖文:獨立攝影師、自由撰稿人、資深媒體人@那敢情好了

約片、約稿請聯繫後臺

圖文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或商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