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岱爾 阿貝德賽梅個展“解鎖”現場,當代唐人藝術中心,2019年3月23日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香港空間呈現的最新展覽阿岱爾 阿貝德賽梅(Adel Abdessemed):“解鎖”。在展廳中央位置,一架巨大的老舊直升機被壓扁,以圓環狀置於地上。一方面,它指涉在當今人口膨脹的語境下,直升機是最爲奢靡的出行方式;另一方面,又指涉在軍事領域,軍用無人飛機,是非常重要的監控工具。

  在展廳周圍的牆上,一張張鮮紅血液“匯聚”的系列作品《禁色》,彷彿是人類歷史的巨型壁畫,見證了暴力是何等的普遍,如何變成受人操縱的工具,給人類帶來苦難。

  作爲阿爾及利亞裔法國藝術家,“動盪不安”的世界,是阿岱爾創作的中心軸。2019年3月23日,他於唐人舉辦的亞洲首次個展,通過其最新創作的這兩組作品,締造了一個“滿目瘡痍”的藝術世界。

  阿岱爾 阿貝德賽梅個展“解鎖”開幕現場: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創始人鄭林,藝術家阿岱爾 阿貝德賽梅,策展人傑羅姆 桑斯

  藝術創作母題:迴應個人身份

  在阿岱爾的創作中,其中一個重要的創作母題,便是對個人身份的迴應。

  阿岱爾1971年生於阿爾及利亞君士坦丁,在這座政局動盪不安的城市,許多人都選擇逃離。1994年,因國內政局不穩,阿岱爾遷居法國。對於曾經在那邊生活的20多年,在之後的生活中,阿岱爾很少與人提及,而是在其作品中,迴應着個人身份與經歷的複雜性。

  在其過往的作品中,棘鐵絲纏成的耶穌,影像中慘遭屠戮的動物,扭曲的飛機殘骸,燒焦的汽車······,這些作品不僅刻畫出了人類社會充滿犧牲、災難和痛創的一面;或許也曾是阿岱爾經歷過的真實。

  個展“無辜的我” 數碼打印 , 238 x 186 cm 蓬皮杜國家文化藝術中心,巴黎,, 2012

  2012年阿岱爾在蓬皮杜藝術中心舉辦的個展“無辜的我”,他用火將自己點燃。在這件作品中,其個人的身份性是一個關鍵,揭示了移民身份的多重複雜性。

  《直升機》 錄像,有聲,彩色,10塊木板,黑色蠟筆, 3'03", 2007

  阿岱爾也喜歡把自己當做媒介進行創作,身體是他最好的畫布。2007年,影像作品《直升機》(Helikoptère),他腰繫繩索,倒懸在盤旋的直升機下在木板上繪畫。作畫時,他必須將自己全部的力量耗盡,以激發出身體裏最原始的創作動力。

  阿岱爾通過其個人身份的獨特性,通過那些激烈的作品,展現了表象之下深刻的、難以調和的矛盾,將其剪裁、放大、並轉化爲創作對象,強化了其現實生活中的經驗。

  阿岱爾 阿貝德賽梅個展“解鎖”開幕現場:藝術家楊振中,策展人及評論家魯明軍,藝術家徐震

  關注現實世界普遍的恐懼與苦難

  《裝飾》 皮諾私人博物館(海關大樓博物館),威尼斯 , 2013

  “呼喊”是阿岱爾對於真實世界的一種態度,在他看來,那是一種普遍的,無可奈何的對抗。2013年,在皮諾私人博物館展出的作品《裝飾》,用鐵絲編織出了耶穌基督受難時的形象,表達了基督在加略山被釘十字架時,絕望呼喊的狀態。這一經典形象也概括了所有在歷史與現實的苦難中掙扎的人們的狀態。

  《純真》 蓬皮杜國家文化藝術中心,巴黎, 2012

  創作時,阿岱爾不是一個“中間派”,喜歡捕捉那些讓人“心跳靜止”的瞬間。比如2012年的作品《純真》,以巨大的雕塑,還原了法國著名球星齊達內頭頂球員事件。而有意思的是,這件作品被放置於法國蓬皮杜國家文化藝術中心門口,使之與日常生活中普通大衆產生“碰撞”。

  《哭泣》 第15屆伊斯坦布爾雙年展,土耳其 2017

  阿岱爾同時也是一個喜歡研究媒體新聞的藝術家,他用定格手法捕捉和濃縮媒體圖像中出現的移民、暴力和苦難場景,並將之轉化到作品中。2017年,他在第15屆伊斯坦布爾雙年展上展出了作品《哭泣》。這件雕塑作品,以1972年美籍攝影記者黃功吾抓拍的在戰爭中無助奔跑的小女孩兒爲原型創作。通過這樣的方式,他把那些已經被人遺忘的,只存在於新聞攝影中的殘酷的現實,再次搬到人們的眼前,引發討論。

  個展“糟透的花瓶”上展出的作品《哭泣》 大衛·卓納畫廊, 倫敦 2013

  在其創作中,作品具有極高的視覺感染性,能夠將崇高與傀儡、意義與虛無、壓迫與反抗這些矛盾通過簡明的形象和比喻傳達出來。他同時也是一位敏感的藝術家,在他看來,世界最大的問題是:恐懼在瀰漫,在媒體的助長下,所有人越來越誠服於這種恐懼的力量之下。

  作爲一位關注現實的藝術家,創作是他消解情感的重要方式。他表示,每一件基於真實事件創作的作品,往往源於媒體上的一張圖像,這些圖像會在他腦海裏不斷地反覆出現,當某張圖像一直揮之不去時,他便知道,是他需要表達的時刻了。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從意大利購置直升機作爲展覽的作品材料

  我是一個信使,要讓世界聽到弱勢羣體的聲音

  此次在唐人舉辦的最新個展《解鎖》,進一步指涉整個藝術史當中,創作所帶有的神祕意味;指涉藝術密碼被不斷破解、編制、斷開和重組的故事;也指涉當今這個數字和數據保護無所不在的時代,所有的個人信息和生活內容都被不停加密,而後又被黑客無情入侵。

  《有其母必有其子》 餘德耀美術館(收藏),上海, 2014

  其中展出的直升飛機裝置作品,是藝術家基於過去一些作品的發展延伸,包括2005年的《夾心卷》(Bourek),極度捲曲的機身殘骸就好像他母親所做的夾心糕點;2008年的《有其母必有其子》(Telle mère, tells fils),纏結在一起三個機頭機尾,顯得既脆弱又不朽。

  《禁色》布面綜合材料, 320 x 200 x 3.5 cm, 2018

  2018年最新創作的《禁色》系列繪畫,是爲本次展覽特別創作的。抽象的畫布上所蔓延的血液,借用了影視製作中用來逼真模擬傷亡人員所用的液體。這些畫作延伸了傑克遜·波洛克的主要創作技巧。每一幅畫作中,灑落或滴落的色彩在畫布上蔓延、滲透,不斷形成血色層,彼此疊加,就好像每天不斷產生和蔓延的暴力,它們穿越一切界限,存在於世界的各個角落。

  兩組作品在展廳中具有極強的衝擊力,使觀者能夠愈加敏銳而深切地感受暴力所造成的苦難,讓人不時升起尋求救贖之情。阿岱爾的作品解構了我們自認爲堅實可靠的既有世界觀。作品不爲呈現歷代神話場景,而爲詮釋人類世界的暴力——政治暴力、宗教暴力、或道德暴力。被遺忘和壓迫的族羣,慘遭屠戮的動物,漂洋過海、生死難卜的移民,這些都成了阿岱爾藉以吟唱的對象。

  直升機被製作成爲展覽作品

  阿岱爾吶喊而不批評,對抗而不承諾,並拒絕任何形式的道德評判。他不斷增強作品所呈現的殘忍,從而讓觀者更清晰地認識暴力行爲的殘暴無理,鼓勵觀者遠離暴力。本次展覽再次製造了慘劇與無辜,戰爭與和平之間的碰撞與振盪。阿貝德賽梅說:“我是一個信使,要讓世界聽到弱勢羣體的聲音。”

  “解鎖”阿岱爾·阿·德賽梅作品展

  展覽時間:2019-03-23 - 2019-04-22

  開幕時間:2019-03-25 16:00-19:00

  展覽城市:香港 - 香港

  展覽機構: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香港)

  展覽地址: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80號10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