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通用汽車而言,來自白宮的壓力基本上停留在輿論層面。但反思一下,同樣加碼轉向電動車,同樣削減燃油車產能的福特,就沒有受到同樣的抨擊。

  文/《汽車人》黃耀鵬(微信公衆號:汽車人傳媒)

  3月22日早上,一切看上去都很平常。上午,通用汽車宣佈,在總部郊區奧萊恩鎮(Orion)將投資3億美元建立一家新工廠,用於生產雪佛蘭電動車和子公司Cruise研發的自動駕駛汽車。當然,後者尚處於測試中。

  東部下午5點鐘,特朗普聽到了他在上任後最好的消息——“通俄門”調查特別檢察官穆勒向司法部長提交了最終調查報告。雖然報告中只有很少的部分被披露,但最終結論是,穆勒“不建議“進一步的起訴。特朗普上任後如影隨形的大麻煩——他稱之爲“獵巫行動”(政治迫害),終於落下帷幕。

  事後,特朗普在推特中輕描淡寫道,這一天,他過得很輕鬆。聽簡報、看報紙,還打了兩局高爾夫。中國媒體認爲,這是他上任後最值得開香檳的一天,他的地位和前景,在這天開始之前還存在疑問。

  強力總統回來了

  近期對總統而言,好消息似乎都來湊趣。本週早些時候,福特汽車表示,在密歇根州投資8.5億美元,擴張弗拉特羅克(Flat Rock)工廠的產能,用於生產電動車,這是2023年計劃的一部分。此舉將創造900個崗位,和通用汽車做法類似的是,福特將該電動車工廠同樣作爲未來自動駕駛汽車的生產基地。該工廠還將爲其他工廠供應自動駕駛“套件”。

  特朗普已經在福特的決定推文後點贊稱“歡迎來自福特的好消息”。在此之前,他一直呼籲通用汽車不要放棄俄亥俄州洛茲敦工廠,“趕快回到那裏!”他4次抨擊通用汽車管理層,甚至CEO瑪麗·博拉本人。

  華盛頓相信,“通俄門”結束意味着特朗普空前地強大和穩固,與此相比,聖誕節後因建牆費用分歧導致政府關門,則顯得微不足道。畢竟白宮和國會山的爭鬥是華盛頓的家常便飯。而“通俄門”如果持續發酵,很可能促使民主黨領袖洛佩西發動彈劾,儘管她拒絕預測前景。現在,所謂彈劾風險已蕩然無存。特朗普彷彿看到連任的道路上,已經不存在任何障礙。

  缺乏掣肘的特朗普,將更強硬、更喜歡通過恐嚇、同時提高嗓門和要價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通用汽車早已領教了總統的手段,通用汽車一直小心應對,儘量不迴應或者反駁總統的喊話。

  通用是不是過於小心了?

  這項新投資,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副主席、州政府官員和通用汽車高管一起前往奧萊恩宣佈。這反映了通用汽車感受到來自白宮的政治壓力,從去年秋天開始有增無減。因此有人懷疑,這項決定是“政治性的”。

  理論上,總統或者華盛頓任何政治勢力,都無權對通用汽車或者福特的經營指手畫腳。特朗普固然可以給通用汽車管理層扣上“不愛國”的帽子。削減崗位當然會受到工會和政府的壓力,但像這樣直接干預企業運營的,爲戰後僅見,甚至金融危機政府持有大量通用汽車股份的時候,當時的白宮主人都沒有出來“指導”。此前也從未有哪個總統,如此深入地“參與”車企的運營。

  在左翼報紙看起來,總統正徒勞地試圖留住工業崗位,召回轉向海外的生產。雖然商業領袖們指出“丟失的崗位就不會再回來”,但特朗普仍然忙於敦促和抨擊。富士康的龐大招工計劃被擱置之後,特朗普則保持尷尬地沉默。

  當然,特朗普相信自己的威脅不是空洞的,因爲他可以削減電動車補貼。但是作爲法律形式存在的補貼原則,總統不可能耗費寶貴的政治資源摧毀掉。而且,一旦摧毀,屬於無差別攻擊,根本達不到整治通用汽車一家的目的。

  學習福特的藝術

  對於通用汽車而言,來自白宮的壓力基本上停留在輿論層面。但反思一下,同樣加碼轉向電動車,同樣削減燃油車產能的福特,就沒有受到同樣的抨擊。福特沒有一口氣關閉若干家工廠——通常整車組裝廠的關閉是引人注目的,因爲這意味着上游供貨商難以維持生計,甚至圍繞着工廠的整個小城市都會事實上消亡。

  福特的祕訣,恐怕是“打一棒子給個甜棗”。在宣佈一個壞消息的同時,總是佐以一個好消息。縮減燃油車產能,總以大規模擴張電動車生產的計劃作爲平衡。

  去年初,福特宣佈將製造電動汽車的投入翻倍爲110億美元,還打算生產一臺全電動跑車“Mach 1”。福特執行總裁比爾·福特稱,將具有電動動力的馬達放在傳統汽車並讓消費者們瞭解福特(轉向)的決心。當然,他沒提到燃油車削減的崗位,遠不及電動車增加的崗位;也沒提及當前電動車的銷量僅佔福特年銷量的一小部分。福特的龐大投資計劃,取悅了供應鏈、消費者和總統。

  所以,儘管通用汽車有着同樣激進的電動車計劃,卻總是被懟,原因恐怕就是對“舊產能”的處置缺乏藝術,或者說缺乏技巧。現在,通用汽車將原本部署於中國的雪佛蘭電動車產能放在本土,估計可以大大緩解來自“各方”的壓力。

  但是,如果將電動車產能放在上海,採購經理們有把握在200公里範圍內找到所有的零部件供應商。同時,HR們也有把握招到足夠多的熟練工人和工程師。儘管,這些人已經在工廠裏隨時聽候調遣,無須到人才市場上去吆喝,但盡在掌握的感覺,仍是他們留在中國的理由。距離目標市場更近,早已不再是惟一理由,因爲美國本土未來也有強勁的電動車需求。

  當然,中國公佈了“更富有想像力“的限制燃油車計劃,美國跟進卻受到阻礙。能源生產商僱傭的、勢力龐大的院外活動集團,幾十年裏都徘徊在國會山南翼的走廊裏,試圖阻礙他們不喜歡的一切議案。他們甚至比總統都更早知道某些提案的內容。

  這種局面下,通用汽車選擇優先升級本土的電動車製造能力,而將中國的產能放在稍後一點的位置(如果不是徹底取消的話),確定不會遭受市場懲罰?到那時,總統選擇用推文還是法令,來捍衛製造商的利益?(文/《汽車人》黃耀鵬,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爲《汽車人》所有。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汽車人傳媒”(郵箱:[email protected]或電話:010-63135250)聯繫,獲得同意取得轉載授權,否則必將追究法律責任。敬請關注“汽車人傳媒”公衆號(qcr0505)。

  編輯:大華

  今日話題

  你對通用汽車選擇在本土投資建廠有何看法?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觀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