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是不影響學習和工作~


感謝邀請。

我們與世界建立的關係是:有人可以給我回應即可。

我們不能失去被回應的需求,這個人可以好友、網友或同學,也可以是心理堅定的認為某人看到了就一定會有回應,這個人可能是偶像或者是虛擬的。

如果我們做一件事,沒有任何的回應,我們的內心就無法平靜。但如果回應的太多了,而且意見都不一致,也會引起內心的不平靜。

所以扔手機還是不扔手機,對於現代非常複雜的社會關係來說,雖然有助於減少各種複雜的關係,能夠讓內心平靜一些,但可能並不是很明顯。除非在丟開手機的時間裡,你的其他關係減少了很多,比如跟朋友同學的聯繫明顯減少。但同時還應保留著比較單純的某種聯繫方式,比如有固定的室友。這樣就可以因關係單一而穩固而帶來內心的平靜。

一個星期可能存在與社會脫節的問題,也可能不存在。因為你的社會只是你心中的社會。所謂的脫節也只是你自己的感受。如果你覺得這一個星期讓你缺少了很多信息的掌握——這就是脫節,那你肯定就認為自己與社會脫節了。而如果另一個人認為,只要我的學習和工作沒有發生變動就是沒有與社會脫節,那ta可能就認為不脫節。這個問題是全憑主觀感受的。


手機不是萬能的,更不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必須品。更多的時候是手機用碎片化的信息、甚至是無用的、不可靠的信息大量佔用了我們本該思考的寶貴時間。有意識的將你一天里使用手機並獲取的有價值的信息整理一下,你會給出最好的答案。


我感覺重點在你的內心,王陽明說,千聖皆過影,良知乃吾師。現代社會裡很多人離不開手機,這是一個發展趨勢,但是請看到它的利害關係。你在用手機,不要被手機控制。


如題,現在生活的人,無論什麼年齡的人,估計很難離開手機去生活,尤其是80後,90後,已經離不開手機了,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但是我想如果真的離開手機一周。能否找到心中的那份寧靜我不知道,前提是現在誰又能堅持一周呢。


我覺得,內心是否平靜與手機沒有什麼必然、直接的聯繫,充其量,手機就是給了我們一個借口而已,沒有了這個借口,還會有下一個借口。所以,內心的平靜是自己給的,不是手機給的,只不過大部分人得不到這份平靜而已


瀉藥。體驗最深的就是在高中時候吧,老實的把手機交了。一個星期以後發生了一堆事情。啥也不知道就算了。語文老師有時候會提社會熱點問題。沒聽說過好嘛!匿了。大約在非高速信息運轉時代脫離手機什麼事也沒有,現在真的很脫節,在好不容易找到內心的平靜以後又發現回歸原始社會又開始浮躁。


我曾經閑來無事對這個問題做過實驗,其實也不算實驗,只是想看看自己能多長時間不動手機(接打電話除外)現實實施起來是很困難的,特別是在這個信息時代,手機的利用幾乎已經成為習慣。前一兩天是真的很抓狂的,你會很想去看是不是有什麼新鮮的事情在發生,好像大好江山在等我去指點一樣,心裡像一萬隻小蟲子在爬,這是很恐怖的,我以前並沒有發現自己有如此嚴重的手機依賴症。另外筆記也要用手去手寫,這時候才發現自己是多麼容易提筆忘字!對於經常不用筆來寫字的人會發現這是多麼可怕,這比和社會脫節都嚴重,差點和中國傳統文化都脫節了……後面還好,想了解新聞就去看電視,無聊了就去和朋友出去散心,其實後來也沒有感覺沒手機有多麼難受了,主要是需要一些事情來減少對手機的注意力,當然這個實驗只進行了三天,因為有很多事情還是離不開所以emm……其實還好,不用手機是肯定不會和社會脫節的,畢竟獲得信息的途徑不僅僅局限於手機,而且你有了多餘的時間來做一些你喜歡的事(或者玩手機玩到忘我or認為不重要的事),心情會好很多。

放下手機出去走走吧,遠離輻射,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陽光明媚的話就晒晒太陽,感受下迎面的微風從臉龐流過的感覺,世界還是挺美好的。


謝邀。你不會與社會脫節也不會找到內心的平靜你只會變成一個植物人。
去過沒有4G的地方一周 信號也可以說形同虛設吧不會與社會脫節因為沒什麼朋友內心的平靜我覺得更多的情況下和環境沒關係和自我認知的關係更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