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也是巧,最近這一小段時間裡,竟有四個小朋友發來微信問我同一個問題:

快畢業了,不想馬上工作,想體驗一下間隔年,去環遊世界,可行不?

他們會來問我,也是因為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經歷過間隔年。

間隔年,英文中叫GapYear,這是西方的一種叫法,並沒有一個十分明確的定義,大概意思是西方國家青年在開學或者是畢業之後工作之前,做一次長期的旅行(通常是一年),讓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體驗與自己生活的社會環境不同的生活方式。

這個概念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悄然傳進中國的,但在中國大熱應該是因為這本暢銷書吧:孫東純《遲到的間隔年》。

大概就是寫一個小夥子請假去旅行,然後在旅途中索性辭職繼續旅行,到各個國家做志願者,擁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旅行生活,又在途中遇見一個女生,收穫了愛情。據說看完這本書的人都激情澎湃,想趕緊放下眼前的苟且,撲向詩和遠方。

我就是那個當初撲向了詩和遠方的人,所以面對上面那個問題,「剛畢業馬上去間隔年旅行,可行不」,我的回答是——

可行啊,如果你不怕歸來之後一無所有

那些沒良心的媒體吖,為了賣幾本勵志雞湯可是什麼都敢說,大肆宣揚間隔年是什麼濟世良藥,把一票年輕人忽悠得心神蕩漾,這些被忽悠的大腦一片空白的年輕人(包括當年的我)根本沒有認真思考過,間隔年到底意味著什麼。

既然有人問起,我還是想回顧自己的經歷,去戳開一些真相。

間隔年真相一:

間隔年未必會帶來很多收穫

先說明,收穫肯定是有,但未必是你想要的那種收穫,為什麼呢?

首先,間隔年的目的是什麼,你想好了嗎?只是因為不想工作嗎?

這裡要先劃重點——

間隔年≠享受生活釋放壓力的環球旅行

打著間隔年的旗號跑出去無憂無慮的旅行,逃避自己該擔起的責任,這就是一個loser的行為。每錯,我就曾是這個loser。

研究生畢業那年,我猛然發現自己並不想從事本專業領域的工作,但我這個發現太晚了,我只知道了自己不想要什麼,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就無從做好相應的能力準備。

於是我決定gap一年,跳出既定的生活軌跡,從另一個角度來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或許能看得更清楚。

說得好聽吧,其實我就是不想面對找工作的壓力了。既不想找專業相關的工作,其他領域的工作又怕自己能力不足。我慫了。

港真,gap這一年,我過得前所未有的精彩。

我第一站就去了非洲肯亞,做國際義工旅行,在貧民窟支教和救助艾滋病家庭。也趁著假期去馬賽馬拉大草原看了驚心動魄的動物大遷徙,並在印度洋中嘗試了人生第一次浮潛,又被當地人帶著逛了非洲的夜店,還跟恐怖襲擊擦身而過。

非洲的義工旅行結束之後,又輾轉去了幾個國家。視野開闊了嗎?的確開闊了。感受到心靈的啟迪了嗎?也的確感受到了。我甚至可以說,直到今天,那一次的義工旅行都是我生命中最震撼心靈的一次旅行。可是,然後呢?

我當初gap的目的是想思考自己以後做什麼工作啊!但心靈震撼之後,我還是不知道找什麼工作,工作跟我的這些旅行經歷根本就無關好嘛!

當然我也是有一點其他收穫的——

朋友圈裡無數個贊,無數個羨慕的留言「你的生活真充實」,感覺可把自己牛逼壞了,叉會兒腰。

但是醒醒啊,這些都眼光下的泡沫,是彩色的,就像被騙的我,是幸福的。在我曬風景、曬經歷的時候,我那些曾經同窗的朋友們都在曬工作、曬培訓。等我gap回來重新為工作的事情焦躁時,人家已經在曬升職、曬加薪了。我還站在他們一年前的起點上啊。

不僅沒得到想要的收穫,我還有損失啊!我們國家有應屆生招聘制度啊,錯過校招只能靠社招,社招要求對於一個畢業生來說有多高你們查過嗎?平躺哭泣!

沒想好間隔年的目的,就不要出發了,除了一堆精彩的旅行故事,你可能什麼也帶不回來,你的間隔年,可能就是普普通通的一次長途旅行而已。此處應配歌一首↓↓↓

間隔年真相二:

你未必可以靠這一年的間隔來提升自己

也許你打算用這一年去學習一些技能,或嘗試今後沒有精力完成的事情,去學一門外語,或學繪畫,或其他什麼手作,以便這些技能可以助你在gap之後走上另一條人生道路。

可是,你能用這一年學到從入門到精通嗎?英語學了十幾年你都還沒精通呢,不精通的話能用它開闢新的人生之路嗎?要精通你別忽視這個前提,就是要自律啊。

你平時都不會做的事,根本別想著休息的時候會做。

就像你總以為未來的自己會更有時間和精力,會更有意志和毅力,好像把一件事情拖到未來去做就可以做得更好,好像現在拖延的你未來就會改變一樣。

別做夢啦,你只會把事情拖到不了了之。你不會像你預想的那樣,這學期課業拖沓的你下學期開始就會認真聽課做筆記,需要減肥的你吃完這頓之後就開始運動健身,平時沒有毅力去學習的技能到了gap的時候就有毅力完成。畢竟現在的你沒有改變,未來的你還是這個熊樣啊,無論幾次間隔年都拯救不了你。

如果你真想通過學習什麼技能提升自己,少煲兩集韓劇,少打兩局王者,馬上行動起來好嘛?根本不用等到間隔年的時候再去做。

間隔年真相三:

間隔年旅行未必能讓你知道今後的發展方向

也許你聽說過,某人在旅途中認識某個大牛肯帶他賺錢,或找到了某種商業機會走上人生巔峰的傳奇故事,但這畢竟是小概率事件,並不是每個出去旅行的人都是孫東純,都能寫出《遲到的間隔年》,把偶然當必然,是傻。

你將在旅途中遇到的大多還是同你一樣漫無目的又匆匆忙忙飄著的遊客,只是短暫的萍水相逢。你看遍了世界上的美景,認識到了不同的人,拿到了國際義工證書,然後呢?

我有國際義工證書,但事實上它對於我在國內找工作沒有一毛錢幫助,對於外企來說,它可能會是一塊不輕不重的敲門磚,但這塊磚只對有能力又有經驗的人來說才有用。你不具備這些企業所需要的專業經驗,這張國際義工證書,只不過是你的文件袋裡的一張廢紙罷了。

我大概也是比較幸運的,在間隔年裡認識了小楠(我們不期工作室三個創始人之一),才有了現在自己感興趣領域的創業,聽起來還不錯吧?

但我這些年走南闖北去了不少地方,旅途中打過交道的人沒有一千也有八百了吧,留過聯繫方式的也不下幾十個了,但平時會聯繫的也就那麼幾個,能夠拉出來一起做事業的,就剩小楠一個了。這概率小的,如果是你,你願意拿今後的生活去賭嗎?

而且此時距離我的間隔年已經過去了四年,四年之後才找到了只是感興趣,還不知能否走得通的路。

如果我提前知道需要四年才能找到這條路的話,去你的間隔年啊,我還不如利用這四年趕緊打磨專業技能,升職加薪賺大錢,到時候選擇還少嘛?

誰叫我當時傻呵呵地以為一趟間隔年下來我真的能找到認識之路呢!

就算你能承受以上所有,最後還剩個最扎心的問題你不能無視啊——

你有錢嗎?

有錢嗎?

錢嗎?

嗎?

旅行很貴,哪怕是窮游,也經不住長時間在外面遊盪。不否認有人能通過旅行賺大錢,但這依然是小概率事件,連當下生活都想逃避的你,確定自己有這個能力嗎?

如果說我的間隔年讓我感覺最不美好的部分,就是發愁怎麼賺錢攢路費了。

我出發時,卡上是我上學時做項目攢下的兩萬多塊錢,買機票加日常生活兩個多月就花完了。接下來的經濟問題,還是依靠我並不想以此為生的專業來解決——教外國人中文。好在我在讀書時就已經認識了很多學中文的外國學生,但在旅途中還要花時間備課,還要克服時差凌晨兩三點起來給世界另一頭的學生視頻講課,每次樸實的笑容中都帶著些許疲憊。

當然你可以說沒錢有沒錢的玩法,搭車、蹭吃、逃票、住帳篷。但如果你心目中的間隔年一路下來都可以是這樣的質量,那就當我沒說。

如果你非要把這份經濟壓力轉移給父母而你的良心不會痛的話,也當我沒說。

如果你僅僅是羨慕那些環遊過世界的人,或是只想逃避當下,不想工作,再或是把提升自己、找尋出路的希望全壓在間隔年上,我勸你儘早收心吧。直到畢業時才考慮這些問題的話,你可能已經在大學裡gap四年了。

不要盲目跟風,不要把間隔年當做你當前迷茫生活的唯一出路,間隔年並不是解決當前問題的良藥,只不過是一個短暫的緩衝。出發時擱置的問題並不會自己消失,被你一股腦甩在身後的壓力,回來之後仍然要一件一件重新背起來。所以還是趁早積極面對吧。

如果你想擁有一次間隔年,最好的時候並不是畢業的當下,而是在你有足夠社會經歷和物質支持時,你的經濟積累支持你隨時瀟洒地辭職去旅行,你的工作經驗又能讓你隨時順利地回歸職場和生活。

你不僅要有隨時按下生活pause鍵的勇氣,更要有隨時能按下continue鍵的實力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