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30%的直腸癌患者有家族腫瘤史,7%~8%的患者有家族腸癌史。這一數字足以說明,腸癌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很大一部分腸癌病人沒有臨床癥狀,目前大腸癌還沒有明確的自我檢測的方法。如果家族中有人患了腸癌,最好30歲開始堅持每年做腸鏡,一旦發現息肉以後就及時摘除。早發現、早治療,腸癌是可防可治的。

大腸癌是一種典型的生活方式癌,發病率逐年升高,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應特別注意預防。可注意以下幾點:減少對煎炸、燒烤一類食物的攝入;少吃紅肉(包括豬肉、牛肉、羊肉等),增加白肉(雞、魚等)的攝入;多吃蔬菜、水果;增加體育鍛煉,減少久坐等不良生活習慣。此外,英國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天服用小劑量(75毫克)阿司匹林,堅持1年,可使腸癌風險降低22%。服用阿司匹林時間越長,其防癌作用就越大。每日1片阿司匹林,連續5年後,腸癌危險可降低30%。


大腸癌多數屬於散髮型,與遺傳無關,但也有少部分的患者屬於家族遺傳而來。

大腸癌的發病因素包括長期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大腸炎症、大腸腺瘤癌變等,還有一條就是遺傳因素。

一、APC綜合征

屬於遺傳性大腸癌的一種,包括家族性結腸多發性腺瘤病和Gardner綜合征(結腸息肉、軟組織腫瘤和骨瘤三聯征),前者不經過治療在 40歲以後100%會發生癌變,後者可以在息肉形成後10-15年發生癌變。APC綜合征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但在人群中發生的幾率較低,占所有大腸癌的1%。

二、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癌(林奇綜合征)

林奇綜合徵佔全部大腸癌的10%,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也就是說有50%的可能性會遺傳給下一代,男女遺傳概率相同。攜帶這些遺傳基因的人群,患子宮內膜癌、胃癌、卵巢癌或肝膽系統癌症的風險也較普通人群明顯偏高。

大腸癌的發病雖然絕大多數與遺傳無關,但是如果家族直系親屬中有多位大腸癌或其它癌種的人群,也應該警惕家族性癌症的可能,必要時做基因檢測確認。


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好發於直腸、乙狀結腸等,發病趨於老年化,男性多於女性,早期多有大便形狀改變等,後期會出現腹部絞痛、直腸出血、腹部可觸及腫塊等癥狀。

大腸癌的病因有很多,一般來說,遺傳、生活方式以及腸道內的良性病變,如:腺瘤、息肉等都有可能與大腸癌的發病有關。另外,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大腸癌患者男性多於女性,這可能與男性喜食高蛋白、高脂肪、低纖維食物,且常吸煙、飲酒等有關。遺傳病學研究還發現,家族中有患大腸癌的人群,患大腸癌的幾率較普通人高出很多。

就好比有些不常見的疾病,如多發性家族性腺瘤病,家族中若有患癌的患者,則其後代再次患病可能行性很高,約為1/2。如果不積極治療,一般在10歲以後均有患大腸癌的可能。再如,直腸多發息肉病,也是一種易發生癌變的疾病,多見於40歲左右的男性,病變涉及的腸道較廣,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性。

另外,有些病變如大腸腺瘤、炎症性腸病以及一些家族遺傳性綜合症這些均屬於癌前病變,而遺傳病學研究發現,患這些疾病的患者染色體上conj、p53、brca-1、brca-2、rb、APC等等,均較正常人有不同程度的改變。不僅如此,家族中有大腸癌患者的人群,其生活的環境,以及平時的生活方式基本相同。這更增大了患大腸癌的幾率。所以,大腸癌的患病率與遺傳因素有很大關係,但卻不是一對一的關係。

本期答主:盛琪,醫學碩士


大腸癌與遺傳只能說是有一定的關係,家族裡如果有患有大腸癌的病人,那麼後代患有大腸癌的幾率要比一般人高一點。與大腸癌關聯最密切的還是後天的環境因素,即使是一奶同胞的兩個人,如果他們後期接觸的環境不同,他們發生大腸癌的概率也是不一樣的。

大腸癌的發生與這些因素有關

1、易感基因:這個也就是剛剛所說的遺傳因素,這個是我們認為沒辦法控制的,但是它也是需要一些因素誘發才可以,如果你後期一直沒有接觸到可以誘發大腸癌的誘因,那麼也是很少會患上大腸癌的。並且有這個遺傳因素的家庭,子女應該會更注重體檢和改掉一些不良生活習慣,經常做體檢也就可以在發生某些疾病的時候可以及早的發現,可以早治療,不至於病情發展的更嚴重。

2、飲食習慣:其實這個應該是誘發大腸癌最主要的因素了,很多人應該都知道「病從口入」這句話,大腸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吃出來的。現在很多人都偏好大魚大肉等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的食物,這是比較明確的易患腸癌的生活方式。這些飲食習慣我們是可以自己改善的,我們可以多吃些蔬菜瓜果等新鮮食物,注意一下營養均衡,尤其是要注意控制一下我們的體重,千萬不要超標,這些應該都是我們可以控制的,並且他們也是預防大腸癌比較有效的手段,所以多注意也是可以預防的。


按照目前的研究來看,關係還是很大的。關於癌症的來源因素,已知的就有遺傳因素,還包括病菌感染如大腸桿菌、飲食習慣、吸煙飲酒因素、精神狀態、癌前病變等。遺傳因素只是其中之一,癌症的起因都是各類因素綜合起來的結果,但是有易癌基因,患癌率會大大增加數倍。

具有易癌基因的人更應高做好預防,定期體檢,提前防患於未然。預防大腸癌要做到:

1、少吃紅肉,減少攝入動物脂肪,尤其是燒烤、煙熏過後的食物。

2、多吃水果蔬菜,膳食纖維,有效減少致癌物質在大腸內的停留。

3、適量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使腺瘤患者結腸上皮增生變正常,但不代表可以抵抗大腸癌。

4、大蒜、洋蔥、韭菜等含有的硫醚可以起到抗癌作用,柑桔、草莓、葡萄,胡蘿蔔、西瓜、蘋果都有抗癌成分。其中大蒜效果最強。

5、適量運動,避免久坐,減少便秘的發生有利於預防腸癌。

6、吸煙飲酒被列為刺激因素之一,嚴重影響腸道健康。盡量避免飲酒,少量少次是可以的。吸煙最好禁止。

7、結腸潰瘍患者,大腸腺瘤患者,腸癌發生率比較高,需要提早預防,治療。

8、定期體檢,防患於未然。尤其是有易癌基因的人,一定要定期體檢。一旦有局部疼痛,不適感,長期便秘,便血等情況就要儘早檢查,不要忽視。


大腸癌和遺傳有關係嗎?可以說跟家族遺傳性多多少少有一定關係的,它也可以說是目前最冤枉的腫瘤,因為它的發病原理比較明確,按照它的演變過程可以看出,90%的腸癌患者是由於結腸息肉導致的,很多患者和家屬都曾懊惱,如果能早一點了解它的發病原理,如果能早一點發現腸息肉並切除它,不就可以杜絕它了嗎?

那麼,腸息肉到底是什麼呢?可以簡單並通俗易懂的介紹為,腸粘膜的表面上凸起的小豆豆,這個小東西可能為芝麻大小、綠豆大小、黃豆大小甚至核桃大小,數量也可能1-幾百不等,並且腸息肉大部分都具有家族遺傳性!

腸息肉按照其病理性質,可分為腺瘤、增生性息肉、錯構瘤、炎性息肉幾種。這當中只有腺瘤會惡變,但遺憾的是腺瘤在腸息肉中佔了絕大多數。研究顯示,直徑超過2cm的腺瘤近半數會惡變成癌。對於家族性腸息肉患者來說,如果放任不管,70歲以後腺瘤性息肉幾乎100%會癌變!不要驚慌,只要我們在癌變前及時處理掉這些息肉、腺瘤,就相當於拆掉了這顆定時炸彈。

腸癌的發展其實也是很緩慢的,一般來講,結腸腺瘤的發生到演變為結腸癌需要10年至15年的時間,這個漫長的過程為我們及時發現並阻斷它的進一步演變惡化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機會。所以篩查也顯得尤為重要,通常的檢查手段就是經肛門探及腸道的結直腸鏡。在內窺鏡檢查下發現息肉並及時切除,就可以有效避免腸癌的發生。

所以在此提醒在40歲以上的人群;有長期痔瘡和便血的人群;直系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的人群;有慢性腹瀉,持續超過3個月的人群;經常發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的人群;長期精神抑鬱、近三個月體重明顯下降的人群;肥胖人群,因肥胖患腸癌的風險高於正常體重,尤其是家族中有腸息肉的人群,一定要注意定期檢查,及早預防,防患於未然,避免悲劇的發生和重演。


有1/3的腸癌跟遺傳有關,對於家裡有腸癌患者的家屬,屬於腸癌的高危人群,建議定期體檢。

如果家裡面的這個患有腸癌的家屬(比如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在45歲之前患有腸癌,或者說親人裡面有兩個以上患有腸癌,或者家中的腸癌患者治療之後屢次複發,那麼以上情況腸癌會遺傳的概率大大增加,強烈建議這類患者的直系親屬定期複查,而不是等出現癥狀再去檢查。

腸癌跟飲食關係也很大,高熱量高脂肪飲食、高蛋白飲食、低纖維素飲食,常吃燒焦、腌制的食物,都會增加腸癌的發病。還有肥胖、吃太多紅肉和加工肉類、不愛運動、吸煙、嗜酒等都會增加患腸癌的概率。

患了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林奇綜合征(80%會最終發展成結腸癌)的患者也會增加遺傳性結腸癌的發病風險。

當患了腸息肉並且息肉數量多或者較大,那麼也要留心是否有腸癌。

有些患者患了腸癌不自知,認為是腸炎或者痔瘡,沒有早期去醫院做肛門指診或者結腸鏡,因此延誤了病情。

那麼腸癌早期可能會出現什麼癥狀呢?

1、排便習慣改變(排便次數變化、糞便由粗變細、腹瀉和便秘交替),經常性便血(或者黑便)、大便裡面有粘液,出現這些情況要引起注意了,尤其是家中有腸癌患者的家屬。

2、突然出現的、沒有原因的消瘦、乏力、貧血(便血後血液流失)、腹脹,時不時肚子痛、梗阻等情況。

如何預防腸癌?

1、保持均衡營養,平時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吃粗纖維食物如蘆筍、白蘿蔔、芹菜等食物。

2、少坐車、多運動,平時可以做一些提肛鍛煉。

3、少吃紅肉加工肉、高熱量、燒烤、腌制食物,戒煙、戒酒。

4、每周吃點堅果。

應用商店下載「抗癌圈」app,與病友一起交流抗癌經驗!


大。癌具有很大的遺傳性。它與血液脂肪骨髓等關係密切。但它還需許多條件和因素。一般我們注意不給它形成條件和因素。象不抽煙喝酒和其它對人體健康有害的東西。就算有很大的遺傳性但懂得並注意防止了一般不會得Ca。但不懂得不注意常吃些對人體有害的東西。人遺傳最好,也特別容易得Ca。我想寫一本Ca的書。就寫Ca的各方面。我不是專家也不是醫生。但是天才比他們強一千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