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競雖然自誕生之日起就飽受爭議,但在最近幾年,電競行業從不被看好,到漸漸走入大衆視野,其本身含有的體育性質也逐漸被大衆認可。根據艾瑞諮詢此前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電競市場規模已達800億元以上,2019年年底更有望突破千億市場量級。電競不再只和家長眼中的“玩物喪志”劃等號,其背後的產業規模已經吸引到更多人去關注,去了解這片新生的領域。

  4月6日,商業訪談節目《跨界見真章》第二季在CCTV-2央視財經頻道播出,這一次,節目組邀請到前電子競技世界冠軍、鈦度科技創始人李曉峯,暢談他從“網癮少年”走向世界冠軍,而後又轉向電競設備創業的“跨界人生”。

  2015年,李曉峯和幾位圈內好友在上海創辦了一家針對電競外設產品的科技公司,所有的產品與增值服務都是針對電競領域。2016年,這家公司成功拿到了A輪融資。

  現如今的李曉峯成功創業,在圈內高峯論壇發表演講、上電視節目、當過奧運火炬手,但19年前的他在父母眼中卻是一個不務正業的“網癮少年”。

  “我父親很後悔給我買了臺遊戲機,他會想爲什麼這個小孩子這麼癡迷遊戲,對我極度失望。最早的時候,他會讓我的同學們去遊戲廳找我,回來就開個‘批鬥會’,給我做思想工作,但那個時候我依舊我行我素。”談及少年時期沉迷遊戲的經歷,李曉峯也曾經因爲父親的良苦用心而感到內疚。於是在2000年,他帶着一種“重新做人”的自我期待進入了洛陽醫專讀書,他這樣告訴主持人章豔:“剛開始去的半年我真的在努力好好學習,但是真的跟不上課程的節奏,自己心裏又很要強,但因爲內向不善於表達,就覺得人生找不到價值。”

  現實生活中的挫敗感和遊戲世界的成就感形成巨大反差,這讓李曉峯再次選擇放棄學業,重回遊戲世界,“我覺得現實世界裏沒有人重視我,沒有人看得起我,只有在遊戲世界裏我可以追尋那個大俠夢。”

  儘管電子競技目前在社會上的整體認可度不斷提升,但仍然無法掩蓋大衆對這個產業的普遍認知,在與主持人章豔的談話中,李曉峯竭力在爲電競這個行業正名。

  “電子競技是國家體育總局在2003年正式成立的一項體育項目。通過這項運動可以綜合性鍛鍊人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和心眼腦的協調能力。”

  而電子競技和普通網絡遊戲也是存在區別的,“我們一局遊戲也就是三十分鐘左右,就像下象棋、下圍棋一樣,利用同等的資源,通過你的腦和手的操作,在同等水平上去擊敗對手。但是網絡遊戲不是,網絡遊戲永遠都是拼時長,拼裝備。”

  在今天,電子競技已經是一門大生意。它在全球有8500萬發燒友,其中4000萬在中國,頂尖選手的年收入高達三千萬元。但在李曉峯做職業選手的年代,電競選手的日子沒那麼好過。經濟收入、社會壓力、自身信心,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隨時能夠讓一個人意識到電競只是虛幻之物,從而放棄它返回到現實世界中去。

  那麼當年面對渺茫的職業前景、揹負巨大壓力的李曉峯是如何在這條路上走到最後,登上世界冠軍的頂峯?錯失三連冠後退役後的他,又是如何重新定義“輸贏”這件事?跨界創業的他又將面臨怎樣前所未有的挑戰?

  4月6日(週六)晚22:46,鎖定CCTV-2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一起探索李曉峯的跨界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