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響水“3·21”爆炸事故召開第四次新聞發佈會,通報事故有關情況。

以下爲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程煒在發佈會上對響水“3·21”爆炸事故最新環境應急監測情況作出的通報:

一是精心組織力量,全力開展應急監測。事故發生後,省生態環境廳組織全省200多名環境監測人員和生態環境部淮河流域水環境監測中心人員馳援,共出動28輛監測車、100餘臺監測儀器,在爆炸現場周邊佈設6個大氣監測點,對新民河、新農河、新豐河、灌河加密佈設14個水質監測斷面,及時出具5500多個監測數據。根據現場情況,及時調整監測方案,適時開展爆炸現場的土壤、地下水環境監測。

25日上午6時監測結果顯示,事故地下風向1000m、2000m、3500m處,二氧化硫濃度範圍分別爲0.010~0.011毫克/立方米,低於標準限值0.5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濃度範圍爲0.049~0.057毫克/立方米,均低於標準限值0.25毫克/立方米。苯濃度範圍在0.003~0.006毫克/立方米,低於標準限值0.11毫克/立方米;甲苯濃度爲0.011毫克/立方米,低於標準限值0.2毫克/立方米;二甲苯等其他揮發性有機物未檢出。25日上午對爆炸地周邊陳家港王商小學、義新小學、六港小學、海安集實驗小學和灌南堆溝港小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苯、甲苯等揮發性有機物監測結果顯示:二氧化硫濃度範圍爲0.010~0.021毫克/立方米之間,低於二氧化硫標準標準限值0.5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濃度範圍爲0.033~0.101毫克/立方米,低於標準限值0.25毫克/立方米;揮發性有機物苯的濃度範圍在未檢出~0.003毫克/立方米,低於標準限值0.11毫克/立方米;甲苯濃度範圍在未檢出~0.070毫克/立方米,低於標準限值0.2毫克/立方米;二甲苯濃度範圍在未檢出~0.038毫克/立方米,低於標準限值0.2毫克/立方米。

25日上午6時監測結果顯示,新豐河閘內化學需氧量、氨氮、苯胺類、二氯甲烷、二氯乙烷、苯、甲苯超標,閘外各項監測指標均低於標準限值。從變化趨勢看,新豐河閘內氨氮仍嚴重超標,苯胺類濃度有所波動,超標倍數一直較高。新農河閘內化學需氧量、氨氮超標,閘外各項監測指標均低於標準限值。新民河閘內、閘外各項監測指標均低於標準限值。灌河入海口、廠區排污口下游3公里2個點位各項監測指標均低於標準限值。

24日對園區外六港小學、王商小學、草港小學(童樂幼兒園)、大灣村糧食加工廠對面等4個敏感點開展土壤監測,監測結果表明:4個敏感點硝基苯濃度處於0.03~0.06mg/kg之間,遠低於標準限值(標準限值爲34毫克/千克)。苯胺類、VOCs、SVOCs在4個點位均未檢出。24日對陳家港化工園區天嘉宜東側農田(對照點)、園區內的森達熱電、天容化工3個點位開展地下水專項監測,監測結果表明:3個點位氨氮濃度超標;pH、高錳酸鹽指數均達標;苯胺類、硝基苯、VOCs、SVOCs均未檢出。

二是強化防控措施,嚴防次生環境污染。根據應急監測結果,建議當地政府對相關區域人員進行疏散。3月21日晚,在排查園區水系走向的基礎上,在新豐河、新民河、新農河三條通灌河流進行築壩攔截。生態環境部工作組組長翟青先後5次率隊赴現場督辦築壩進度,檢查攔截效果。督促地方採取“五個一”措施:所有堵口各安裝一個視頻監控系統,各建一個值守帳篷,每小時巡查一次,各安排一輛挖掘機,4小時監測一次水質。要求工作人員24小時不間斷定點巡壩,確保壩體安全,確保受污染水體不進入外環境。

三是科學制定方案,妥善處置受污水體。工作組會同有關專家定期召開會議,集中研究部署應急處置工作中需要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依託部省專家團隊,嚴格按照“不讓一滴園區內的廢水直排外環境”原則,對污水水量、處置方式、處置設施等關鍵問題和環節進行分析論證,制定事故點大坑內部水、廠區地表水等應急處置方案,並要求地方全面調度周邊區域應急池、儲罐、運輸罐車資源,確保受污水體安全處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