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索尼哥倫比亞影業和漫威聯合出品的動畫電影《蜘蛛俠平行宇宙》斬獲最佳動畫長片,由由加拿大華裔女導演Domee Shi執導的動畫短片《包寶寶》獲得最佳動畫短片,不過我們也希望在奧斯卡上看到更多的中國動畫人。

作者:墨念慈

今天上午10點,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以及最佳動畫短片全部出爐,由美國索尼哥倫比亞影業和漫威聯合出品的動畫電影《蜘蛛俠平行宇宙》斬獲最佳動畫長片,由由加拿大華裔女導演Domee Shi執導的動畫短片《包寶寶》獲得最佳動畫短片。

今年共有五部動畫電影獲得最佳動畫長片的提名,分別是《超人總動員2》、《犬之島》、《未來的未來》、《無敵破壞王2》、《蜘蛛俠:平行宇宙》;有十部動畫短片參與了最佳動畫短片的角逐,分別是《Age of Sail》、《Animal Behaviour》、《Bao》、《Bilby》、《BirdKarma》、《Late Afternoon》、《Lost& Found》、《One Small Step》、《Pépéle Morse》、《Weekends》。

五部獲得提名的動畫長片

雖有迪士尼攔路,但獲獎實至名歸

因爲整體故事風格與學院的觀念相符合,且本身的動畫質量出色,自2012年開始,由華特迪士尼影業旗下迪士尼工作室和皮克斯工作室製作的動畫電影連續6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

今年《蜘蛛俠:平行宇宙》面臨的競爭對手有四個:《犬之島》是由美國和德國聯合制作的定格動畫電影,由韋斯·安德森執導,因爲實驗氣息濃厚所以獲獎的希望較小;《未來的未來》雖然是由細田守導演,但是日系二維動畫常年陪跑的慣例,所以在獎項發佈之前各方並沒有給予太大的希望;對《蜘蛛俠:平行宇宙》造成威脅最大的,依舊是來自於迪士尼的兩部動畫電影,由皮克斯工作室製作的《超人總動員2》和迪士尼工作室製作的《無敵破壞王2:大鬧互聯網》。

但是獎項發佈之前,各方依舊將主要的目光放到了《蜘蛛俠:平行宇宙》上,一是因爲以上兩部電影從票房和口碑上來看所取得的成績不如以往迪士尼電影那樣出色,二則是因爲《蜘蛛俠:平行宇宙》本身搶眼的表現。

《蜘蛛俠:平行宇宙》預告片

《蜘蛛俠平行宇宙》由美國索尼哥倫比亞影業、漫威聯合出品,Bob Persichetti(代表作品:《蜘蛛俠:新紀元》、《小王子》、《穿靴子的貓》等)執導、Phil Lord(代表作品:《樂高大電影》)編劇,以小黑蛛邁爾斯爲主角,講述他如何在其他穿越時空而來的五位蜘蛛俠的幫助下成爲蜘蛛俠的故事。

這部脫胎於漫畫的動畫,一反常規動畫風格,獨樹一幟地採用了CG質感+手繪線條疊加的製作手法,大篇幅保留了漫畫特徵。大膽地將網格紙與擬聲詞等漫畫特色呈現在熒幕上,網點與手繪的結合帶來複雜的紋理,每一幀畫面都像是來自上世紀60年代的復古美漫。

用動畫的視聽語言給予觀衆復古漫畫的黃金體驗。與常規的漫改動畫不同,這次的動畫特色保留了漫畫的鮮明特點,多次穿插了漫畫纔會出現的視覺效果,將漫畫的音效符號也進行動畫化處理。影片的導演團隊Bob Persichetti,Peter Ramsey和Rodney Rothman談論瞭如何打造蜘蛛俠動畫的全新漫畫風格。PeterRamsey說,“當決定講一個新的蜘蛛俠故事的時候,我們都覺得一定要拍得獨一無二,在此之前已經有很多部非常棒的蜘蛛俠真人電影,優質的動畫也有很多,要讓觀衆感受到不同,就一定要足夠大膽!我們也發現適量保留漫畫元素,會非常新鮮,非常獨特。”

動畫中還刻意模仿了漫畫繪製時的不完美,顏色塗到線條之外,甚至邊緣模糊不清,製造出一種有漫畫被印在屏幕上的錯覺。部分模糊的鏡頭給觀衆3D製作失誤的錯覺,實際上是故意爲之。這種模糊感也類似真人電影中的虛焦,使其成爲了和傳統動畫大不相同的另一特色,導演組也坦言,鏡頭中部分對焦模糊的處理,也能讓觀衆將注意力放更重要的畫面上。

而就動畫劇情上來說,看似跳脫出了蜘蛛俠的主線劇情,形成了一部外傳形式的作作品,實則還是與《蜘蛛俠》的核心內涵亦有所共同,傳達了類似的觀念。這也是學院能夠接受《蜘蛛俠:平行宇宙》的原因之一。

“謝謝你,索尼。我們和其他製片人、演員、工作人員一起製作並分享給大家這個故事。有800位電影人和我們一起挑戰,冒險,讓人們爲電影中的觀念觸動” 動畫的腳本作者克里斯托弗·米勒在接受最佳動畫長片獎時表示。

“對我們的觀衆,我們也非常感謝,我們愛你們,我們只是想讓你們知道我們看到了你們,你們是強大的,這個世界需要你,謝謝你們”,導演彼得·拉姆齊補充道。

這是奧斯卡第一部講中國故事的動畫短片

《包寶寶》則是由華裔女導演石之予(Domee Shi)執導,皮克斯首次講中國故事的動畫短片,也是皮克斯32年來首次由女性導演執導的動畫短片,於2018年6月15日與皮克斯動畫電影《超人總動員2》一同上映,雖然《超人總動員2》折戟,但是這部動畫短片還是爲迪士尼找回了一些檯面。

《包寶寶》動畫短片

這部短片的導演石之予於1989年生於中國重慶,1990年移民加拿大,是家中獨女。曾參與《頭腦特工隊》、《恐龍當家》、《玩具總動員4》、《超人總動員2》等動畫的製作。

短片講述獨生子長大離家而陷入孤獨的一位全職媽媽的故事,某天她做的包子活過來了,她的生活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短片用簡短的劇情展示了一個移民媽媽和一個西化孩子之間的衝突。

作爲家中的獨女,石之予的成長過程備受呵護。她解釋稱,“Bao”這個詞語在中文有兩層意思,一個是包子或者餃子的意思,另一層意思是寶貝(諧音)或珍貴的東西。

石之予指出:“從我小時候起,我母親就像對待她珍愛的小包子一樣呵護我,總是無微不至的照顧我、護我周全,努力使我接受良好的教育,考上了一所好大學。在我成長的過程中,她總是隔三差五地給我包餃子。美食是我母親表達愛的一種方式,我們一直保持着這種特殊的情感聯繫,每逢週末、節假日和春節的時候,我們一家人總會聚在一起包餃子。”

石之予回憶道:“被皮克斯選中後,我開始深入構思整個故事情節……我知道,我一直都想要創造一個關於孤獨的空巢母親的故事,她通過包子復活這一瘋狂的幻想,來緩和親生兒子離家的心理孤寂,故事的核心思想始終是一致的”。

《Bao》這部動畫短片具有着典型的中國文化內涵,講述了中國人所看重的親情與陪伴的故事,當然這部短片中也有着中國文化的皮囊,故事中參考了大量中國民間藝術,電影中的媽媽是居住在多倫多的移民家庭,因此動畫中家庭場景佈置在某種程度上達到東西方文化的平衡。

“內置的大型傢俱將是西式的,裝飾品、炊具和食物則是中式的,我們經常使用我們老家的房屋照片作爲參考。廚房裏所有的櫃檯瓷磚,橡木櫥櫃和錫箔覆蓋的燃燒器都是根據我們舊住處的真實還原。我們儘可能地從自己的生活中汲取靈感,以便動畫與我們的觀衆走得更近。”概念設計師羅娜·劉(Rona Liu)這樣說道。

當然,我們期望能看到更多的中國身影

除了《Bao》之外,我們還注意到了另一部被提名的動畫短片《衝破天際》,這部動畫短片由位於武漢的太崆動漫打造,由前迪士尼高級動畫師Bobby Pontillas和Andrew Chesworth帶領21人的團隊製作,7分多種的動畫耗費了7000小時的心血。

《衝破天際》動畫短片

太崆動漫CEO、《衝破天際》的製片人張少甫出生於武漢,5歲隨父母赴美,於舊金山藝術學校角色動畫就讀碩士,畢業作品《Drgon boy》獲第38屆學生奧斯卡金獎。作爲一名華裔美國移民,製片人張少甫的創作靈感來自於他的父母:“儘可能真實地還原一個華裔家庭對我們的作品來說非常重要。”

美國電影協會評價《衝破天際》:“在文本信息、標題黨甚至是照片牆等各種媒介包圍的世界,簡約表達從未顯得如此重要。在與《衝破天際》的主創們開展討論時,我們爲這種簡單的力量叫好,它與衆不同。”動畫講述了一名女孩爲了成爲宇航員的理想而奮鬥的故事,故事整體創造出了一種平淡且溫馨的氛圍,畫面以及線條都十分簡潔但是足以表達出動畫的核心內涵。

在製作方面,業內人士普遍認爲,雖然國內分工確實沒有迪士尼那麼細緻,但國外“該有”的流程,國內一流公司也都能做到。差異在於國內公司可能會將諸如“場景”、“角色”這樣的分工全部放在“藝術”這個分類裏,而不會像皮克斯這樣單獨成立大組。而且,由於經費和團隊規模限制,國內經常需要一個人負責2-4個人的工作,但是這並不意味着相應的工作會被國內公司忽略。

從某種角度來說,國內公司可以根據自身工作流程、項目基礎、產業基礎,打造符合中國市場的團隊。雖然在技術上,中國動畫公司和迪士尼還有較大的差距,但是國產動畫電影這幾年發展飛速,其中也不乏有模仿迪士尼皮克斯製作方式,最終動畫畫面品質相當高的作品。

但是從另一種角度上來說,當前國內動畫行業許多崗位人員存在着快速晉升的現象,這並非好事,反而說明在資本和項目的催化下,大量人員並沒有在相關部門積累更多的經驗就被拔苗助長。

十月文化總裁劉偉向三文娛總結了中國動畫電影現階段最缺的五類人才。

一是懂創作的製片人

製片人主要分爲兩類,一類是商務型製片,主要對投資方負責;第二類是懂創作,能把控好整個項目流程的製片人。國內缺乏的正是第二種。而一個好的創作型製片人主要需要具備兩點能力:

1、創作判斷力。

迪士尼通常是3、4個項目同時運行,最後選擇出最好的一個着重打造,而國內本身的資金情況導致各公司大多時候都是孤注一擲,合全公司之力打造一款產品,該項目一旦失敗,整個公司的資金流轉都會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所以一個好的創作型製片,能夠提前判斷項目的品相和基於當前市場的回收能力,以及該項目具體的類型與製作過程中追求的方向,從源頭上淘汰掉註定失敗的項目。

2、製片判斷力。

此類製片人需要對整個製作流程有一個較爲準確的判斷。他/她能基於該項目題材,分解制作流程,判斷每個部分的製作方式與手段,搭配最適合該風格的創作人員。同時還需要從成本上把控,基於預算,着重打造出導演最想表達的地方。

對於原創動畫作品,原創力是根本,所以項目動態變化是實時的。一個好的製片人的關鍵,在於能否每天面對上百個任務和不同工種模塊工作基礎上判斷和推動項目,以及準確判斷出相應時間和人員的調配。除了需要對初始項目有較強的判斷力外,還需要對整個製作流程、品質要求、時間調配上都有準確判斷力。

二是懂動畫的編劇

不同於一般的影視劇編劇,動畫編劇除了需要有較強的邏輯性和人物塑造能力外,還需要有很強的畫面感。

由於動畫人物無法做到像真人演員一樣,有較爲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動畫很大程度上是由動畫畫面和劇情走向推進的。很多編劇無法用更爲細節的橋段去豐富和完善動畫角色,那這樣的作品註定會非常平淡。

三是有創意的分鏡人員

有了好的故事劇本後,接下來就是畫故事。作爲分鏡人員,需要將文字轉換爲具體的畫面,這是基於劇本第二次創作過程。

這一類人需要有很強的腦洞能力與創造力,能將一段文字想象成非常獨特和更爲細節的畫面,而且還得考慮到製作能力和實現的可能性。

四是美術概念設計師

國內現在動畫的同質化比較嚴重,相關的人物形象,美術設計概念大多是相仿的,沒有新意。相關人物在另一個動畫中出現也毫不違和。所以基於這一類的概念設計、美術實現人員也是相當缺乏的。

第五類是各工種系統專業的人才

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是因爲中國動畫產業發展時間並不長,每個工種知識結構和項目經驗有限,很多崗位的技能和知識儲備不夠全面系統,由此導致很多崗位的人員面對項目時很難全面負責起對項目的貢獻。比如:layout崗位人員,對於影視鏡頭調度,演員走位怎麼能更好服務劇情和情緒表達這些非技能的需求儲備就不足,由此造成作品作爲電影的視聽就有比較大差距。做電影,那就要有專業的電影知識能夠結合專業技能應用到創作和製作中。

總體來說,大面積製作量產的人員並不是很缺乏,但針對作品能夠創造出獨特性的人才、針對實現能夠製作出施工藍圖的前期工作人才、針對製作能夠有系統專業知識經驗儲備的人才、針對製片(項目管理)品質和人員財務以及進度綜合判斷與項目推動的人才,還有各工種系統專業的人才,卻是少之又少。而這些恰好是目前動畫製作的關鍵因素。

總而言之,我們期待在未來幾屆的奧斯卡頒獎典禮,能看到越來越多中國動畫人的身影。

原創內容,未經同意,嚴禁轉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