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今年上小一了,我們家在這個小學算是熟門熟路,畢竟都已經是第三個孩子了!

分班知道班導師是誰之後,很多資訊告訴我兒子的老師多好多好,我大概知道是個年輕女老師,也期待兒子能有開心的小學生活。

上了一陣子的課,這位老師功課不多,但班級經營規矩甚嚴:

例如早上遲到一分鐘就要罰站一分鐘,遲到五分鐘就罰站五分鐘,依此類推......

沒帶功課,忘記帶東西都要扣點。

果然這樣的治班方法,頗受婆婆媽媽的歡迎,

我心裡說不上哪裡怪怪的,但大致來說是個認真負責的好老師,這就夠了。

後來一次在運動會遇到老師,老師趕忙跟我抱怨兒子上課有時會突然情緒不好,影響她上課,希望我回家多開導。

(抱歉,接下來的話可能有些老師會覺得我是恐龍家長)

說真的,老師在課堂上和孩子的互動,家長在家裡能協助的部份其實很有限,

我頂多跟他說:不要在班上情緒失控,不要打擾老師上課。

但是,下一次他碰上傷心的事,他會記得我的提醒嗎?一年級的兒子,我確定他還是會大哭一場.

而情緒管理這件事,他會日漸成熟,做媽媽的,給他安心的環境處理情緒,老師在學校,卻必須用另一種方式協助孩子,那樣的方式不是用簡單的獎懲可以迅速解決.

老師顯然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來處理這件事,因此希望家長回家用(處罰?家教?)來幫助她。

現在小學一個班不過24個小朋友,老師的擔子好像比以前更重更繁忙,或許是行政事務擠壓了教育孩子的時間?那真是教育部的缺失啊!

依稀記得小時候,我的小學老師,教我好多好多人生的道理,她幫我們女同學綁辮子,教我書本要好好愛惜不要有折角,她氣質優雅總是和顏悅色,我們自然而然都乖乖的聽話了。

 

而最近這幾天,班上有同學得流感,老師規定全班同學都要戴口罩。

兒子忘了帶,被扣一點,

回家我特別讓他帶一整包口罩去,交代他如果有同學忘記可以分享,

兒子說:不行,拿別人的會被記點,也不能分別人,

這就讓我心裡很不舒服,

固然,讓孩子養成不要忘記帶東西負責任的好行為很重要,

但是,教育的目的不該只是獨善其身,我們該教給孩子互助分享,看到別人有需要能伸出援手。

老師,是不是太認真執著於制式化的班級管理,而忽略了教育裡人文關懷的部分?

而這幾天,孩子上學的時間快要遲到,

爸爸提醒他:遲到一分鐘罰站一分鐘喔!

剛開學遲到就快哭的兒子竟然說:反正只是罰站而已!!

爸爸氣起來說:才一個學期就變皮了!

其實,這就是只有處罰沒有內化的後果,

當孩子麻木了,處罰就必須一次比一次重,不要怪孩子怎麼越來越滑頭,是嚴刑峻罰沒辦法內化好行為。

 

我知道做為一位公立小學的家長,我太不知足太挑剔,兒子的老師真的算是不錯的老師

但我真的希望,每一位在崗位上的老師,能看得更遠,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可能對孩子有深遠的影響。

不管是處罰還是獎勵,不管是傳遞給孩子價值觀人生觀,都要記得教育的初衷:是為了培養一位正直善良對這個社會有幫助的人!

而每位老師也希望,當三四十年孩子們回想起小學老師的時候,不是只有扣分計點罰站,而有美好的人生傳承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