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茲尼克鎮位於土耳其,

  曾是奧斯曼帝國的首都。

  古伊茲尼克地理位置獨特,

  地處於東西方貿易商路上,

  貿易活動繁榮。

  這對後來的伊茲尼克陶瓷的誕生

  產生了決定性的作用。

  對伊茲尼克陶瓷的研究可以發現,

  其陶瓷的款式、色調,

  受中國古代瓷器的影響較大。

  其實早在9世紀,

  中國的陶瓷通過絲綢之路,

  便開始陸續出口到海外。

  根據相關文獻記載,

  土耳其接觸到中國陶瓷的時間

  也在9世紀左右,

  那時奧斯曼帝國皇宮貴族,

  對這些來自東方的奢侈品愛不釋手。

  據稱,

  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宴請外國使節,

  席上使用的餐具,

  全部是來自中國的瓷器。

  13世紀,

  隨着版圖橫跨亞歐大陸的元朝建立,

  東西方文化交流更加頻繁。

  此時包括元青花在內的陶瓷大量出口,

  當時伊茲尼克的匠人們,

  也開始模仿這些來自東方的器物,

  以滿足市場和宮廷的需要。

  因爲奧斯曼宮廷對青花瓷的癡迷,

  伊茲尼克陶器在顏料上也常常選擇鈷藍色,

  甚至一度出現了大批

  中國青花瓷的土耳其伊茲尼克“姐妹款”。

  從外觀上看,成熟的伊茲尼克陶器

  與中國同代瓷器的差別已相對微弱,

  但在質地、敲擊的聲音上還有所欠缺。

  而從16世紀開始,

  伊茲尼克陶瓷也開始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由於當時帝國的國力強盛,

  伊茲尼克陶器也進入了它的黃金時代。

  但在17世紀末,由於陶工開始

  試圖通過降低陶瓷質量、將陶瓷生產標準化,

  陶瓷的質量開始不斷下降,

  再加上新設計的缺乏和進口中國陶瓷的衝擊,

  伊茲尼克陶瓷慢慢的也走向了衰落。

  從萌芽到成長到黃金時代再到最後的衰落,

  伊茲尼克陶瓷不斷經歷着時代的洗禮與演化。

  而如今的伊茲尼克陶瓷

  又開始慢慢走上了復興之路

  也已經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其描繪的花紋不但種類多樣,

  而且紋路細膩、色彩斑斕,充滿復古氣息。

  2018年,一件標註爲約1480年

  生產於土耳其伊茲尼克窯青花花卉紋盤在蘇富比

  拍出了539.995萬英鎊

  (約合人民幣4727.54萬元)的高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