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雍乾盛世之際,復古之風尤甚,顏色釉瓷器的仿古創新在此三朝達到了中國製瓷業的最高峯。

  鈞窯始燒於北宋,金、元時期延續燒造。其技術特徵是在釉裏摻有銅的氧化物,用還原焰燒出絢麗多彩的窯變釉。

  鈞釉主要特點是通體藍色與彩霞般的紫紅釉相互錯綜掩映,釉層肥厚潤澤。鈞窯的釉色以其獨有的美感備受世人喜愛。

  對於宋鈞的仿製,數百年來綿延不斷,除了元代鈞州繼續燒造的產品,明朝仿製的窯口趨於擴大,但仿製的重點是鈞窯絢爛的釉色。真正對宋鈞從器型、釉色、燒造方法到細部處理等全面摹制是清雍乾時期。

  雍正六年(1728),唐英協理景德鎮御窯廠窯務,次年唐英就派吳堯圃親赴禹縣探求鈞窯釉料的配製方法,經過調查、探索和研究,終於仿燒成功,清宮檔案中屢見仿鈞釉的記錄。

  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這件清乾隆款仿鈞窯雙耳瓶(見圖),就是一件極具代表性的仿鈞瓷佳作。

  此瓶通高29.8釐米,鼓腹,貫耳,圈足;造型仿宋官窯,釉色仿鈞窯。整器端莊穩重,釉色青、白、藍、紫交相輝映,豔麗奪目,充分展現了清代陶工非凡的仿古技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