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味精」和「雞精」,總是屬於站在風口浪尖的食物,近幾日,關於味精又有一篇名為《這五樣菜千萬不能放味精,除非你想毒死誰!》的文章,不覺間又將其推向高潮,味精(雞精)真的有這麼可怕?高溫加熱之後真的會產生毒物?謹以此文,和大家聊聊關於味精的「是是非非」。

閱讀此文內容,其中主要在說,味精在加熱的過程中,溫度只要超過100℃,它就會發生變性反應,另外會形成毒性物質「焦谷氨酸鈉」,從而會威脅人體健康。

其實,這又是一則老生常談的問題,說到「味精」,它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經過加熱,當溫度達到120攝氏度時,的確容易轉化為「焦谷氨酸鈉」,但是值得各位注意的是:焦谷氨酸鈉這種物質對於人體並無危害,只是沒有了「鮮味」而已。

一般情況下,當味精的加熱溫度達到270攝氏度的時候味精才會被分解破壞,在一般的食物加熱烹調環境中,您家中使用的味精和雞精相對比較穩定,並不需要擔心會生成有毒物質。

關於「味精」,其實世界各種組織對其做過很多全面並且嚴謹的研究,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發現味精的安全性存在問題,也沒有發現它對於人體而言有何危害。

很多人在疑惑網路上發布的關於味精的「動物實驗」,動物實驗的確有個別呈現,在「大劑量」攝入的前提下,對於一些相對特別敏感的白鼠的確可能會產生神經毒性,但是請您注意:拋開劑量談毒性是科學界的最大不負責任行為;如果說想對人體產生類似的效果,所需要的劑量完全是不可能實現的,人體完全不可能完成,正常飲食所添加的量根本不可能滿足,所以,此乃「不靠譜言論」。

味精,都可以吃嗎?

這個在之前也已經有過明確說法,「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專家聯合會」確定並聲明「味精是一種可靠的食品添加劑」;其中除了一周歲以內的嬰兒以外,其餘人群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所以,言說於此,您應該放心,味精是安全的,雞精當然也是安全的;當然,從健康角度來看,建議您生活中要減少和控制味精的食用量,因為味精中含有過量的「鈉離子」,而鈉離子攝入過量會增加高血壓、糖尿病、胃癌以及缺鈣等疾病的患病幾率。

另外,過量的谷氨酸鈉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嬰兒的生長發育,所以才建議一歲以下的嬰兒不可以食用味精和雞精,另外建議母親在母乳餵養時,也要少吃或者最好不吃味精。

味精如何添加更健康?

添加味精時,首先應該儘可能的減少用量,添加量過多,容易對菜肴產生苦澀的味道;另外,添加味精,建議起鍋之後加入,溫度升高90攝氏度左右,相對而言味道更好,吸收程度也會比較完美。

如何挑選可以買到質量更好的味精?

首先,購買味精先認準「QS認證」,購買大型靠譜廠家生產的味精;

其次,買味精請關注「純度」,純度越高質量相對更好;

最後,適當關注味精外觀形態,顆粒需要均勻,晶瑩通透,質量較差的味精通常會有粘連,顏色發暗。

味精和雞精,一種受到熱議的調味品,其實並無危害,無論加熱還是正常食用,建議您科學看待;健康吃味精,還原您的美好生活。

註:希望回答內容對各位有所幫助,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味精、雞精中含有谷氨酸鈉,是它們的呈現鮮味的物質基礎。當谷氨酸鈉加熱到120℃的時候,容易變成焦谷氨酸鈉,焦谷氨酸鈉對人體無害,也不會致癌,只是失去了味精的鮮味。所以大家放心,味精、雞精加熱後不會致癌。

1、大家認識味精、雞精嗎?

味精、雞精都是常用的調味品,幫助食物提鮮。谷氨酸鈉是味精、雞精的主要呈鮮味物質,大家都應該知道,加了雞精或者味精的菜吃起來似乎更鮮、更好吃!

谷氨酸是我們所需的一種氨基酸,各種食物中都會存在,但是這種氨基酸不會增加食物的鮮味。但是被提煉出來以後,變成氨基酸鹽——谷氨酸鈉,便能為食物增加鮮味啦。

味精是人工合成的嗎?不是,現在的味精一般是通過微生物利用玉米澱粉發酵產生的,不屬於人工合成的食品。

雞精中大概含有10%的味精,同時還含有核苷酸、食鹽、白砂糖、雞肉粉、糊精、香辛料、助鮮劑、香精等其他的成分。與味精相比,做菜時放雞精會更香,這就是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人開始用雞精代替味精。

2、味精、雞精怎麼吃更健康?

為了發揮味精、雞精的作用,同時又能有益於我們的身體健康,曠慧有以下幾個小建議告訴大家:

(1)菜要出鍋時再加味精、雞精,防止溫度過高鮮味消失

(2)雞精、味精不要加太多,適量即可

(3)使用雞精時,減少食鹽的添加量,因為雞精中含有一定的食鹽

(4)有香菇、蝦皮、紫菜等美食就可以不用放雞精、味精啦,它們本身有鮮味物質


我是曠慧,浙江大學食品科學博士,資深營養師,減肥師。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浙大食品科學博士曠慧》

第一時間獲取最實用的食物與營養、食物與健康的乾貨知識。

如果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點擊下面的<小手>為我點贊!


味精雞精加熱後會不會致癌,我們應先了解味精和雞精。

味精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味精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鮮味。它是以糧食為原料經發酵提純的谷氨酸鈉結晶,我國自1965年以來已全部採用糖質或澱粉原料生產谷氨酸,然後經等電點結晶沉澱、離子交換或鋅鹽法精製等方法提取谷氨酸,再經脫色、脫鐵、蒸發、結晶等工序製成谷氨酸鈉結晶。

雞精是在味精的基礎上加入化學調料製成的,由於核苷酸帶有雞肉的鮮味,故稱雞精,雞精中除含有谷氨酸鈉外,更含有多種氨基酸。它是既能增加人們的食慾,又能提供一定營養的家常調味品。

經科學家證明,味精在100℃時加熱半小時,只有0.3%的谷氨酸鈉生成焦谷氨酸鈉,對人體影響甚微。

用量,每道菜不應超過0.5克,實踐中是用鹽量的一半。

對於單個體來說,每天允許每公斤體重為120毫克,即50公斤體重的人每天允許食用6克。但不要太過量。


這是一個謠言,味精、雞精作為調味品,增鮮劑,廣泛應用於各種菜肴、點心,有很好的增鮮調味,提升食慾,生津滋養,並且有很好的耐熱性,一般在正常烹飪的溫度狀態下都未見變質情況。當然在極端情況下如油炸和干鍋煸烤,會大量喪失鮮味,在炭火直接燒烤時,味精會有部分產生「焦谷氨酸鈉」,這與鍋巴一樣,經常多食對健康不利,當然刻意製作出來的高濃度「焦谷氨酸鈉」經小鼠急性毒性試驗是會有致癌機率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