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去看,但是不太推薦去看,因為看過以後會懷疑人生。

《熔爐》是根據孔枝泳同名小說改編的劇情電影,影片以2000年至2004年間發生於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中性暴力事件為藍本,描述該時間所引發的悲劇以及學校的教師和人權運動者一起力圖揭開背後黑幕的故事。

2005年《熔爐》原案件的結果是被告人並未接受實質性的處罰,仍繼續擔任學校職務。但影片上映後,事件引發韓國民眾持續關注,在民眾呼聲和輿論壓力下,涉案人員被重新提起公訴。與此同時,韓國國會出台和修訂了一系列保護未成年人法案,尤以《性暴力犯罪特別法部分修訂法律案》為重,這部法案又被叫做《熔爐法》。

2012年熔爐案的當事人被判處12年有期徒刑,刑滿後佩戴電子追蹤儀10年,身份信息公開10年。在已經廢除死刑的韓國,處罰力度已經是重罪重罰了。由於該影片所反映出的社會問題受到韓國國家高度關注,故該電影亦被稱為「改變韓國國家的影片」。

我知道這部電影很早,但真正敢去看,是在大一的時候,和室友一起看的,全程眼淚驚叫不斷,看的我第二天考試都是腫著眼去的,這件事,我室友到現在還笑我呢,說我竟然看電影把自己哭成那樣。現在距離我看《熔爐》已經過了兩年了,但是留給我陰影到現在都存在,那就是直到現在我上廁所都會習慣性的往上看,因為太恐怖了。

整部影片給人的第一感受是悲涼和絕望,裡面的每一個細節都讓人觸目驚心,而比這場兒童性侵害事件更令人髮指的是——原本該行使著正義、公平的人背後卻偏袒權貴,進行著骯髒腐敗的交易。

而男主角(孔劉),到特殊學校任教的姜仁浩,從影片開始看,事業不順,女兒患病,還要靠關係給錢才謀得個藝術教師的職位,而正是這個看起來溫順甚至懦弱的男人,與同伴一起,與邪惡角力,指引孩子心靈重遇光明。

影片表現的情感直擊人心,但是表現的過程很理性,不追求刻意煽情,它更理性地表現著整個庭審過程的台前幕後,從起訴方到被訴方,從受害者到他們的家人,從上層人物到媒體公眾,以及這起社會事件的各個社會層面。

總之這是一部關乎人性,讓你懷疑人生的電影,但願這樣的電影劇情永遠只存在電影中。


看完這個電影,心中會隱隱作痛。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後拍成電影。講述的是其中幾個為代表的聾啞兒童們在一所家族式經營的聾啞學校中受盡該學校缺德老師和校長的各種虐待和侵害。在電影中的靈魂人物是一個剛逝去妻子、孩子得了哮喘重病、其母親賣了房子籌的學校費用來獲取該學校美術老師職位的一位正義懂手語的男老師。學校這些醜陋不堪的事情漸漸的被該男老師知道了,後面就發生一系列拯救該弱勢群體的兒童們的行動,但是因為社會的現實和在金錢面前的各種不堪的潛規則下,真正的腐朽和醜陋還被包裹在濃濃的煙霧中。。。還好最後拍成了電影,引起了韓國政府和社會的高度關注,便有了後來的「熔爐法」。

或許,世界上的很多角落還有很多我們所不知道這樣醜陋的事情正在以某種黑暗的方式發生著,永遠是事情發生了,大家才醒悟過來,發現該事情的嚴重性,只是永遠有那麼先前的一批人痛苦的承受著這一切,而我們並未去發掘到。

殘酷的現實是有陰暗面的。社會的各行各業的潛規則也不乏存在,我自己小的時候也經歷過這種打官司還能重改審判的狗血檢察院里的審判官,只是因為對方是叫獸級別的人物有錢有勢,能怎麼辦?不公正大有人在,弱勢群體的悲哀和無奈。。

從這個電影中,也發現孩子的童年生活是很重要的,也是影響到未來孩子長大後的心理是否有陰影,很多事情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不懂,可等到長大後才意識到和明白曾經的小時候做過的事意味著什麼,會心理有陰影和疙瘩,這個就不是電影所呈現的其樂融融的狀態了,那份陰影會揮之不去,心理的健康和快樂是非常的重要。


1、非常值得去看!

2、取材於真是事件的影片最終也改變了現實社會,2011年《熔爐法》通過,這就是電影的力量!

3、而電影的差距或者差異,在我看來最根本的還是源於社會的差距和差異!

4、另推薦金馬獲獎影片《嘉年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