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智子

記得剛開始做銷售的時候,公司要求我們這些業務員每天早會都要大聲朗誦《羊皮卷》中的節選段落。那些優美、正能量滿滿的文字的確會讓我們熱血沸騰,整整一天都像打了雞血一樣的奮力工作而不會感到辛苦、疲勞。但是,當我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努力了一兩個月,結果卻被其它團隊的同事搶走跟了好久的意向單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一種極大的痛苦。那時的我,每天什麼都不想干,腦子裡全都是「為什麼,為什麼......」。

花了很長時間,我才終於想明白,其實《羊皮卷》更像中國武術里的套路。練習套路的目的是提升身體素質、養成正確的動作習慣、形成肌肉記憶,而讀《羊皮卷》的目的是讓我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兩者異曲同工。但是套路練好了,大道理懂了,還需要能夠在實踐中去靈活運用。

拿《銷售筆記》的第一篇《銷售冠軍》舉例說明。主要內容是說,賈小超搶了曉敏辛苦開發出來的客戶,後來又偷走了曉敏的客戶資料,不僅給老實、勤奮的曉敏在業績和心理上帶來了巨大打擊,還最終奪得了銷售冠軍的稱號。有不少人讀完後撇著嘴跟我說:「嘖嘖,你寫的東西太現實了!」。每當遇到類似這樣的問題,我都會立刻反問:「那你是不是生活在現實中呢?」。「現實」本來就是混亂、無常的嘛!毛澤東的其中一個非常偉大之處就是在於他不僅博覽群書、知識豐厚,還善於獨立思考,將所悟、所學在實際中靈活運用,形成高超而非惡劣的藝術手段達成目的,而博古、李德那些人恰好是典型的反面例子。

還有人問我:「賈小超這麼壞還拿了銷售冠軍,那你不是讓所有人都學壞嗎?」這個時候我會連續幾個反問猛甩過去:「你認真讀我的文章了嗎?你沒看到曉敏在和賈小超爭冠軍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努力、思考、想辦法,積累了豐富的銷售經驗,提升了業務能力,還鍛煉了意志品質嗎?你不知道人間正道是滄桑嗎?你為什麼不學好的,非得學壞的呢?你怎麼知道賈小超在未來的某一天不會為它的錯誤行為付出代價呢?」

在我看來,曉敏是一個職場新人,又處在銷售這個競爭激烈的狼群里,那麼她的失敗就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而閱讀這篇故事的人里,如果也有一個有心的職場新人,那麼他可能會從中學習經驗、總結教訓,知道保護自己的勞動果實,並且勇敢的,通過正確的方式去跟領導溝通、彙報,想方設法爭取自己的正當利益。同樣,自然會有些人,他們和賈小超一樣,懶惰、自私,不願意努力,但為了利益也好,生存也罷,很可能也會選擇賈小超那樣的處事方式。但,這就像手裡有一把削鐵如泥的寶劍,是用它去行俠仗義,還是去濫殺無辜,這取決於每個人自己的選擇,而每個人也必定會為自己的選擇承擔相應的結果。

我認為作為非虛構文學,其故事的邏輯越縝密,越接近於實際,那麼它的啟發意義也就越大,也越能稱之為好作品。這時有人可能會問:「那你乾脆直接寫成技巧幹貨、方法流水賬得了唄!」。那我也想問一下:為什麼大家無論說話還是寫文章都喜歡舉例子呢?答案很簡單,因為一個真實案例所包含的各種因素最全面,也就最能說明問題,給讀者的思考空間也更大。這恰恰就是非虛構文學的魅力以及價值所在,也是那些干吧拉瞎的、食而無味的所謂乾貨完全無法相比的。大家都明白歷史是一面鏡子的道理。在研究歷史的時候,人們都希望獲得更多,更準確的信息,以便更好的從中學習經驗、總結教訓,並獲得成長。但是,難道只有一百年前,三百年前,一千年前才能稱之為歷史嗎?當然不是,每個人生命中的哪怕前一秒,對於他來說就已經成為歷史,而這之前所有的經歷都可以用來研究、學習、總結,以幫助自己或他人獲得成長。

對於《銷售筆記》,還有很多人經常拿《圈子圈套》來做比較。在他們看來,相較之下,我寫的這些故事看起來好像並不是一個連續不斷的整體。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解釋的。首先,《銷售筆記》一開始的定位,就與一般的職場類型小說不同。我期望的是,將它打造成一部,關於銷售和銷售管理方面的,以小說形式為載體,既具文學性和故事性,同時又具有專業性和指導性的專業用書。那麼在經過反覆構思,修改調整之後,我發現目前的這種寫作布局的基本形式,是最適合這個創作初衷的。因為唯有這樣才能在兼具故事性和文學性的基礎上,儘可能多的展示專業方面的東西。十八個故事中的每一個故事,其實都是利用一個或者多個真實事件、案例,合理演繹、融合而成的故事作為背景,以主人公小柴的成長軌跡為線索進行串聯,最終表達出人們在銷售和銷售管理過程中,需要面對和解決的一個或多個問題。每一篇故事還蘊含了一些我關於人生和生活的哲學思考,具有寓言故事的某些特徵。最後,我還想打一個形象的比喻,《銷售筆記》中的十八個故事就像十八顆珍珠,而主人公的成長軌跡、心路歷程、心得體會,就像串起這些珍珠的細線,兩者結合起來就是一件漂亮的手串或者項鏈。

《銷售筆記》的受眾,既可以是初入職場的銷售小白、一線銷售,也可以是企業中負責銷售的中層管理者,還可以是公司老闆。因為通過閱讀《銷售筆記》,銷售小白和一線銷售可以快速的跨越,各自當下所處的不同階段,了解到銷售的本質,學習到銷售方法,以及各種職場規則,少栽跟頭,少走彎路,儘快成長;中層銷售管理者,則可以從主人公的各種失敗和成功的經驗中,了解到作為中層管理者需要面對的各種難題以及解決方案;而老闆則可以通過主人公,從一線基層做起,一步步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惑和難題,以從下往上的角度,來發現整個公司在管理當中,可能存在的諸多弊端和問題,並加以調整,或者制定儘可能正確的管理機制和管理策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