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王思聰與花千芳

微博互撕事件,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

事情的起因是作家花千芳發表微博稱:「對於多數國人來說,英語是沒用的技能,浪費人力財力,犧牲孩子的童年。

同時,花千芳還認為:「為英語吶喊的都是從業人員,和一部分思想上矮化的奴隸。「,」要解決翻譯問題,不需要全民學英語,只要搞一支專業的翻譯團隊就行。

此番言論一出,立即遭到許多網友的質疑與反對。

網友普遍認為學習英語是很有必要的,翻譯團隊能做的畢竟有限。且英語在國際上所佔地位極高,一旦脫離英語,只會讓中下階層的孩子失去上升通道,加劇階層固化。

在這波反對的浪聲中,我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王思聰。

但問題是,王思聰回應的言論也同樣讓人難以接受。

王思聰轉發了花千芳的微博並這樣評論:「都9102年了還沒出過國的傻D?

可能王思聰說這話的本意並非如此,但這樣帶有歧義的言論明顯不妥,惹得網友紛紛在評論區開罵:

「出過國了不起么?」

「你知道中國有多少人沒出過國?」

「你這句話一下子罵了幾億人。」

就在王思聰說了這句話之後,花千芳也急了,他立刻回懟了王思聰:

咋了,必須爹叫王健林才能出國嗎?你這麼看不起窮人是你爹教的?

王健林的無辜躺槍,讓問題一下子上升到了階級層面,看到自己的爹被捲入罵戰,王思聰再次開火:

果然是個傻D。。。我哪句話看不起窮人了。。。想故意引起階級鬥爭是嗎?

這邊花千芳也不甘示弱,出言暗諷王思聰之所以能這麼囂張是因為他爸是王健林。

炮轟不夠,花千芳還向王思聰提出了索賠要求:

趕緊道歉!裝死沒用!賠錢!連標點帶符號一共十六個字,一個字一千萬。

沒想到一向硬茬子的王思聰竟然隨後開始刪起了微博,就在大家都以為王思聰開始認慫的時候,王思聰突然直接將微博頭像換成花千芳的頭像並P圖NM$L的字母,並發微博截圖暗示自己並沒有刪微博而是被微博屏蔽。

嘴嗨一時爽,王思聰估計也沒想到這一舉動竟然驚動了江蘇網警。

江蘇網警表示警告:「使用他人肖像時,使用的文字與配圖帶有辱罵、貶低真人人格等字眼,可以認定為侵犯名譽權的行為,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至此,此次事件從開始的觀點衝突,到如今早已發展成了一場鬧劇。

事後簡單盤點一下這二人的對罵過程,情況是這樣的:

花千芳:英語沒什麼用,就不該全民學英語。

王思聰:沒出過國的傻D。

花千芳:這麼看不起窮人,你爹教的?

王思聰:有事說事,想故意引起階級鬥爭,傻D吧?

......

這種毫無邏輯的對話,與其說是針尖對麥芒,實質上更像是潑婦罵街。

儘管這二人的對罵毫無營養,但根源問題還是值得我們談論一番:

學習英語重要嗎?

關於這個問題,答案可以五花八門,但花千芳的想法未免有些過於狹隘。

有人想學習一門外語或者單純想了解外國文化,就把人家說成是「自我矮化的奴隸」、「給一小撮人當墊背」,這種奇葩邏輯明顯說不通。

當然,我也能理解為什麼花千芳會這麼「痛恨」英語。

畢竟在我們國家,學習英語在多數情況下只是為了應付考試。

加上國內英語學科體系封閉、老化,無法與國際並軌,這就導致了我們日常學習到的英文,在生活中基本沒什麼實際作用。

更不用說,在國內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出國的經歷,且工作環境也根本不需要使用英文。

但這些都不應該是我們不學習英語的理由。

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常言道技多不壓身,學習英語是對自身的提升,也是為了讓自己能看到一個更廣闊的世界。

而且隨著收入的提高,出國旅行就在眼前,不要求學習得有多深刻,掌握一些簡單的生活用語,出門在外遇到緊急情況也不至於乾瞪眼。

更重要的是,語言,也意味著一種權利。

如果放棄英語,就意味著你喪失了部分認知的權利,屆時你只能被動地接受別人的轉述,而無法判斷接受到的信息是否正確。

不誇張地說,別人罵你,你可能還會給他叫好。

那些所謂的「文化入侵」更是無稽之談,只是為了給自己找一個不學習的借口罷了。

當我們在排斥學英語的時候,要知道部分外國人也在很努力的學習中文。

用網友的話說就是:

無論任何人,編造出任何離奇的名目,蠱惑你放棄學習,千萬不要上當。

蠱惑者真正擔心的,只是你越來越優秀,把他拋開的越來越遠。

永遠聽信那些鼓勵你學習的人,哪怕他們的聲音再刺耳,也是有價值的。

此次事件的另一個主人公王思聰,他的問題也不少。

首先,這已經不是王思聰第一次因為英語的問題引發爭議了。

早前因為雷軍英文演講時的口音問題,王思聰就曾發表過言論,直指英語不好的企業家乾脆就別出國丟人了。

的確,雷軍的英文不夠標準。

可事實上,雷軍真的丟人嗎?

在雷軍的帶領下,小米的成績有目共睹。

而且對於雷軍的到來,印度米粉也像見到偶像般激動,從雷軍上台演講到下台,歡呼聲一直沒有停過。

可能在王思聰眼裡,雷軍只是一個操著一口蹩腳英語的企業家。

但在我眼裡,看到的是一個人到中年還在努力學習的普通人。

不考慮年代不同,學習條件不同,只因為英語不好王思聰就去調侃雷軍「丟臉」,這事於情於理都做的很不地道。

面對輿論的壓力,最後王思聰也只得發微博致歉。

「永遠不要嘲笑一顆用於學習的心」,這算是小米給出的回應。

如今,王思聰又犯了老毛病,張口就來的一句「沒出過國的傻D」,這下不知道又得罪了多少人。

王思聰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言論,跟他的性格有關,也跟他豐富多彩的國外履歷有關。

多年留學經歷,讓王思聰深知國內英語的教育水平與實用性的不足。

但他不知道到是有很多人不是不想學好英語,更多的是沒有這個條件。

家庭給王思聰帶來很多學習的便利,但多次趾高氣揚的表現,或多或少給人一種「何不食肉糜」的滑稽感。

而且作為一個公眾人物,王思聰多次說出「傻D」、「NMSL」這樣帶有侮辱性質的詞語也是極不合適的。

允許有不同的意見發聲,但前提必須是要懂得尊重他人。

如果只會用低素質的言語嗆人,那跟鍵盤俠有什麼區別。

英語並非花千芳所說的一無是處,但也不是王思聰拿來攻擊他人的理由。

到現在,花千芳還在想著王思聰給他一個道歉。

但我覺得,需要給大眾道歉的,可能不止是王思聰一個人。

#該不該學英語,你們怎麼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