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這期新褲子吧。

新褲子的根在70中~80年代,那十幾年音樂風潮對他們的影響是全面的。你看彭磊的T恤就知道了—— Joy Division《Unknown Pleasures》專輯封面;如果看純享版的話,你還會看到《一場遊戲一場夢》的 intro 里,他們完整復刻了一小段《Love Will Tear Us Apart》,同樣是 Joy Division 樂隊1980年的金曲。彭磊在錄製現場說過,他們本來想唱這個來著,可版權太貴,索性作罷,簡直成了執念。

從初期的雷蒙斯朋克,到新浪潮,再到歐陸迪士高,新褲子的風格軌跡和70~80年代流行音樂史多點重合。那時候西方在鬧經濟危機,青年憤怒,社會矛盾凸顯,朋克作為反主流的一面大旗應運而生,迅速躥紅。到了70s末期,一批繼承了朋克衣缽、在音樂上更向主流靠攏的時髦青年鼓搗出了一波「新浪潮」,他們比朋克更「安全」,也更加藝術化。再到八十年代,「新浪潮」這詞索性成了個大筐,什麼都往裡裝:Ska復興(2Tone)、新浪漫主義、合成器流行、Mod復興等等風潮,全被歸為 New Wave。與此同時,在美國聲名狼藉的 Disco 舞曲,在歐洲大陸依舊保持著吸引力。一批義大利的舞曲 DJ 利用方興未艾的合成器技術,嘗試出一種電味十足、科技感濃濃的舞曲,當時也藉由改革開放,成了我們父母一輩的「迪斯科」初體驗。這一系列歷史線索,也正構成了新褲子少年時代的音樂記憶吧。

回到《一場遊戲一場夢》這個改編,老實說彭磊不是一個拼唱功的主唱,但聲線足夠有特色,平時被霓虹閃爍的樂隊伴奏包裹得很自在。而這次改編的配器極其簡約,把主唱推到最前線,聽起來有點慘兮兮。好在,原作正是一首苦情歌,王傑的經歷大家可以查查,很悲情了,表現在演唱就是他每句尾音都要往下落,隨時能哭出來的感覺。了解這個背景之後,我反倒覺得彭磊的「慘」於此處再合適不過。行進至中段,《我愛你》的強勢進入,和《一場遊戲一場夢》意趣遙相呼應,先抑後揚,編排得到位,免於一直沉浸在哀怨里以至乏味。不要忘了,不光這兩首歌詞里都有「分離」、「別離」,連 Intro 那一小段《Love Will Tear Us Apart》都是「愛終將把我們分離」,一個意象貫穿始終,無縫銜接,可以說很用心了。作為一個老牌樂隊,沒有倚老賣老,沒有偷懶湊合,Respect。


還是同樣的問題,我能理解所有樂隊要表達什麼、為什麼要表達以及通過什麼樣的改編更好的表達,除了盤尼西林。

1、盤尼西林

燥,為了燥而燥。改編的目的以及表達的內涵就在於「爺能幹到180,爺能把失真開到你腦仁疼,至於為什麼,不為什麼,爺願意,爺就是要放一個不一樣的煙火,還不怎麼好看的那種。」

另外,燥和糊是兩回事兒,至於青黴素到底是燥還是糊,大家自行判斷。

2、海龜先生

完全同意馬東所說,這隻樂隊就是這一季節目完整性最好的樂隊沒有之一。(某褲子倆學設計學美術的也能做到,但是這倆爺們兒的個性不允許他們這麼捯飭自己。)

這首歌曲的改編實在是太有意思了,這兩首歌(其實可以看做是三首)乍一看沒啥關係,但是就是通過動畫情節加上時代背景連接的嚴絲合縫。仔細想想八九十年代改開初期我國的社會其實也是這樣光怪陸離的拼接圖景,許許多多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在那個時代同時在一片生機勃勃的土地上野蠻的生長。

但,很多時候牛逼的不僅僅是想像力本身而更是能夠把想像變成現實的紮實功底以及敢於不斷挑戰自己的勇氣。

可能就是藝術家吧。

3、新褲子

失戀了。

男:(裝)我不在乎。

女:(真誠)我在乎。

男:(裝不下去)我也在乎。

和好。

完。

其實講了一個關於勇氣的故事,給那些無法由衷的說出內心想法的人。

新褲子的底色喪的不行但總是能給人力量。

4、旅行團

魯冰花其實是很神奇的一首歌,每當你彷徨無助的時候那個副歌的旋律就會在你腦海里自動播放。雖然我自始至終都沒看過魯冰花這部電影,但是這個旋律在內心響起時自己又確實身處於和電影情節類似的情景。

改編的很好,韋偉的音樂素養在整個樂夏都是數一數二的,無論多難多繁複的東西他都能給你編寫出來並且能夠呈現出很好的效果。

可惜沒能完整的演繹下來,客觀來講如果被淘汰也實屬正常。

5、click#15

其實劉陽子的那些評價應該原封不動的給Ricky和楊策。這兩位才是只要把自己身上的那股特質爆發出來大家就都買賬的那種人。也是真正能夠讓獨立音樂迅速「出圈」的人。

但是其實這首歌對於click而言並不舒服,因為有一個十分明確的框架限制在那裡,很難給兩人個人魅力的施展提供足夠自由的空間。好在有老崔給墊了個底,讓整首歌形散神不散,要不然怕是就白給了。

6、九連真人

我個人其實特別討厭無腦國際化的浪潮,徒有形式而敗絮其中的東西很讓人感到厭煩,而且學人者生、似人者死。再厲害的主義也要與實際相結合才有出路,某些人還是要學習一個。

話說回來,九連真人牛逼的點在於他們能夠提出一些時下很尖銳的社會議題,同時用客家民謠這種形式多角度的去隱晦地展現不同力量的聲音,讓整個內容豐滿的同時又十分真實。

就這首歌而言,其實展現了三個很值得關注的群體——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及外出成人的狀態。阿民既是孩童們盼望著歸家的父母,也是阿姆們盼望著歸家的子女。在舞台上,這三個角色又是由三個聲音各自完成的。九連的號往往代表著矛盾和爭吵,號聲又穿插在三個群體的自白之間。因此整首歌十分有戲劇張力。

7、面孔

立意較淺導致難以大刀闊斧的擊破立意較深的原作印象,結果做成了一鍋夾生飯。

如果按照迪哥的想法去改編也許會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但是那樣又不「面孔」。

所以為啥就非得選這首歌呢?

8、刺蝟

刺蝟能夠在樂夏播出之後收穫大批粉絲,子健的詞以及整個社會喪文化的冒頭其實起到了一個很大的作用。除此之外,可能就是破釜沉舟的好勝心吧。因為真的再不弄出點名堂,刺蝟可能真就沒了。所以這麼多期以來,刺蝟的選曲、改編等等都可以說是精心準備的。樂夏開播以來大刀闊斧的改編旋律、重寫歌詞、真的花大力氣面對所有比賽的樂隊可能就這麼一支。

當然,這一切都是以子健、石璐的才華以及飽滿的情緒再加上喪感的底色為基礎的。他們每次都是通過溢出自己的情緒輔之以編排上的節奏與旋律堆疊來感染現場觀眾的,然後這次他們選了何勇——一個極度情緒化的音樂人的歌,又根據自身經歷(時代特色)重新寫了詞去減少時代背景不同帶來的疏離感。同時有沒有貿然改變旋律影響整首歌的整體感。這無疑是一個很用心很成功的改編。

9、痛仰

痛仰的旋律+黑豹的編曲

黑豹的旋律+痛仰的編曲

痛仰的旋律+痛仰的編曲

通過這種形式讓人既能聽到黑豹又能聽到痛仰,在做到幾次轉換很自然的同時保持兩首歌在表達內容上的一致,所以宋捷確實牛逼。

———————————————————

人生第一個百贊謝謝大家。

再談一下對於樂評人們的看法。(其實是原來寫過的答案,供參考)

其實《樂隊的夏天》這個比賽評判機制的設置可以說基本上還原了樂界的基本生態:

大眾樂迷代表廣大音樂作品及產品的消費者,對於這些人而言,評判一首作品好不好可以完全依據自己內心的好惡,通俗的講,「好聽」二字即可說服他們去為作品買單。對於這一類人,並不會有硬性的專業性要求,只要有消費能力去用腳投票即可。

超級樂迷和表演者(樂隊)可以說是一類人,他們是這一行業的創作者、生產者。對於這一類人,一般需要基本的專業素養和審美水平來支撐他們完成創作。然而對於創作本身,他們也只需遵從自己內心的意願,無須對外部的聲音去負責,保證最廣泛的創作自由和表達自由。

而專業樂迷則代表了這一行業的傳播者,他們既要傳播有價值的作品,同時在我國這一特殊背景下(音樂教育匱乏)還承擔著提高大眾審美水平、引導大眾審美方向的責任。他們並不生產作品,因此對於他們的專業評判和表達是不能為所欲為的,他們一定要有不同於消費者和創作者的專業性。而這種專業性,在我看來,就是要提供盡量公正客觀的判斷,不能像創作者或消費者那樣去做完全主觀化情緒化的表達。

那麼在音樂這個看似很主觀的領域,怎麼樣的評判才算得上公正客觀呢?

其實標準也早已有之,就是從大家都公認的硬標準,諸如唱功、樂理、樂器編排、樂手技術、後期製作等方面出發來評判作品。要做到這一點既需要具備一定水準的音樂功底,又需要相當廣泛的涉獵,同時還要有一個開放包容的心態,對任何形式的音樂保持尊重並克制個人好惡。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迄今為止,《樂隊的夏天》這檔綜藝的一些「專業樂迷」們既沒表現出這樣的自覺,又不具備基本的素養和功底。他們的發言充斥著個人的主觀好惡,且極少有關於上述硬標準的評判。更可笑的是,在創作者主動打破藩籬自我突破的時候,應該時刻鞭策創作者推陳出新、勇敢探索的他們竟然主動充當了宗派主義的捍衛者,這一幕真的十分魔幻。


樂夏兩位爭議指數最高的人物,陷入以下尷尬局面,是誰的邏輯和審美出了問題?

1)劉陽子:小樂是Rockstar

2)小樂:李紅旗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3)劉陽子:看不到李紅旗的精神核心在哪兒

想知道小樂怎麼評價劉陽子。

類似情況,在改編賽已經上演過一次了。那期海龜也是墊底,黑刀還在陪劉陽子挨罵,現在黑刀已經被剪輯師解救,負責「特別好」環節了。

更明顯的是痛仰。節目里,小樂之前也表達過對痛仰的推崇,而劉陽子對痛仰愛好者的建議是:希望大家提高知識水平。

再看看痛仰的票數,專業樂迷20(單項最低)+ 觀眾樂迷323(單項最高)。(@任公子的吉他 提醒:超級樂迷也是單項最高,49)

結論一:根據劉陽子的樂評,小樂需要提高知識水平。

結論二:根據小樂的知識水平,劉陽子需要停止樂評。


如果上面的論述題太難,還有一些選擇題可以做。題庫有點過期,算是重溫下決賽前的精彩吧:

這兒有一份樂夏測試題,你不想考考嗎?


補充本期正式觀後感:

聽樂夏之前,先聽聽魔岩三傑、Beyond、齊秦……


《馬東的善意、信仰和企圖心》

本文有感於第十期,但不限於本期內容,是一個創業者站在運營角度的觀察。

馬東的善意、信仰和企圖心。本文7050字,寫於深圳寶安機場出差途中。

從運營的角度看,做奇葩說的馬東,為什麼能做好《樂隊的夏天》?

近來周末最大的樂趣就是看馬東今年的新節目《樂隊的夏天》,非常喜歡。除了看樂隊的演出,同時也在看馬東團隊如何創業,從零開始打造一個新的綜藝品牌。

《樂隊》在豆瓣上當前評分是8.7,完全超過了《中國好聲音》第一季的7.8、《我是歌手》第一季的7.9、《中國有嘻哈》7.2,可謂口碑完勝。

一個全新的綜藝節目,想要做出口碑,其難度幾乎不亞於任何一個早期創業公司的工作。一個全民級別的綜藝節目,比如《吐槽大會》、《奇葩說》、《中國好聲音》等,類比為創業公司估值的話,也應該在十億人民幣級別甚至以上。

最新一期中有樂隊說了一段話很有意思,大意是,參加樂隊的夏天的意義,在於馬東的團隊給他們展現了一種工作標準,這個標準使得他們意識到,平常樂隊的工作太不勤奮了。聯想到新褲子主場彭磊「批評」團隊成員練琴不夠認真,可以知道馬東團隊的工作帶給了樂隊們什麼。

在早幾期,馬東問痛仰樂隊為什麼願意答應來這個節目的時候,痛仰樂隊的回復是說,被這幫90後的工作人員打動,覺得他們能把事情做成。這表示,僅僅在邀約環節,馬東團隊就展示了足夠的專業性。

綜藝節目的難度,在於精神內核、形式、傳播、話題製造等多方面的綜合把控,它所面臨的是數億計的受眾,要冷啟動,打一場勝仗,對創始團隊的挑戰是極其巨大的。

而馬東的了不起之處卻還在於,《中國好聲音》這樣的節目,在國外是有成功的樣板的,國內是購買版權,複製過來,比如旋轉的椅子及其具體的尺寸都是有參考標準的,在節目形式方面省了很大力氣。相當於學習易筋經,終歸有拳譜。而馬東搞事情,相當於楊過自行研發黯然銷魂掌,是獨創。

開創和模仿,幾乎是兩件事。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的外行、法律科技公司創業者,來看看馬東在做《樂隊》里做對了哪些事情。我總結了以下5件事。

第一件事,選題。

音樂節目過去十幾年都不乏亮點。粗略數下來,有2004年的《超級女聲》,現象級捧紅李宇春、張靚穎等,還有《快樂男聲》、《歌手》、《中國好聲音》、《中國有嘻哈》等。

以語言節目《奇葩說》起家的馬東團隊,並沒有音樂類節目的操盤經驗。因此如果想原創一個音樂類綜藝節目,選題就顯得極其重要。

觀察近幾年音樂類型的潮流變遷,實際上經歷了從流行樂,到對流行樂的改編,到民謠,到嘻哈的過程,且轉變過程越來越快,某個類型音樂的火爆時間越來越短。

這樣看來,還沒有火而有可能火的音樂潮流就是搖滾了。相信《中國有嘻哈》之於嘻哈音樂的推動多少還是給了馬東團隊以信心。

但搖滾面對的困難可想而知。在《歌手》或其他音樂選秀類舞台上,其實搖滾幾乎沒討到過好處。Beyond成員的黃貫中、號稱中國搖滾第一女聲的羅琦、零點樂隊等等,都沒在《歌手》舞台上走得太遠。說明大眾對搖滾樂的心理基礎可能是不存在的,也就只有音樂圈半壁江山的汪峰,在《歌手》上走得遠了一些些。

背後更深刻的問題在於,搖滾樂其實是有很強的時代背景要求的。美國搖滾的黃金時代,也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之後也輝煌不再。

整體來看,搖滾樂的火爆,往往發生在社會大變遷,人群的精神有苦悶、有迷惘、有思考的時代。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搖滾樂里有反叛、甚至有政治隱喻的原因。

在娛樂至死,全民抖音,一起喵喵喵海草海草的時代,要不要搞搖滾樂,能不能搞好,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

馬東怎麼做的呢?

一個月前剛看完前兩期《樂隊》我在知乎上發了一句想法,我說:「馬東做節目好看的原因:善意、使命、企圖心。」

所以我相信馬東是知道做搖滾樂的風險的,但是帶著善意和使命感,他還是決定要做。

當然某種程度上也是不得不的選擇,因為你不可能再抄襲一個《歌手》或《中國好聲音》——這種事可不是沒人干過,當年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火了之後,湖南衛視可是認認真真搞了一個《中國最強音》的,何炅作為主持,邀請了羅大佑、章子怡、陳奕迅和鄭鈞為導師,結果草草結尾,幾乎是大敗而終。

以及,如果不搞搖滾,總不能搞爵士或古典樂吧。所以我揣測,考量下來,馬東還是會決定搞搖滾。

但幹事業,從來不只是靠善意和信仰的。

馬東是誰呢?那可是無比雞賊的老司機啊。他特別討巧的加了個外包裝,並沒有搞《搖滾的夏天》,而是《樂隊的夏天》。樂隊嘛,可不一定是搖滾樂哦?!

所以,號稱從一千多支樂隊中挑選出來的31支樂隊,也包含了斯斯與帆這樣的小姑娘組合和很早就被廣泛diss的練習生組合,甚至唱《春風十里》的鹿先森這樣的組合。

這樣一來,節目內核其實還是搞搖滾,但留下了一些轉圜的餘地,騰挪的空間,留下了一些不同的可能性。

於是,《樂隊》就上路了。

第二件事,找人。

選題一定,接下來就是找人了。

搖滾樂演出,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現場效果。國內這方面第一人是誰呢?毫無疑問是金少剛老師,於是馬東就妥妥地老老實實地把金少剛請來。金少剛何許人,奧運會場館搞聲音的就是他。

再來,綜藝節目前台亮相最重要的是特邀嘉賓,諸如劉歡、那英、庾澄慶之於《中國好聲音》,現在好聲音撐了這麼多季,基本完全是靠每一季換兩個大牛「導師」活著了,比如周杰倫、陳奕迅、謝霆鋒、李健,和本季的王力宏。

這方面馬東當然也不含糊。話說,當年搞《奇葩說》是有成功經驗在先的。最會叨逼叨的矮大緊,台灣綜藝最牛的蔡康永,考慮到奇葩說以說話和思辨為主,這裡提到蔡康永最牛也許不用加之一,畢竟吳宗憲搞笑歸搞笑,思辨性還是比不了蔡康永。

於是乎,馬曉康組合的確給奇葩說打下了堅實可靠的基礎,成功搞或了奇葩說。

因此,《樂隊》照例請來了矮大緊,這再合適不過了。我猜,一方面固然是大緊是地地道道的音樂人,懂音樂,又會說話,不然《曉說》也不會那麼火;另一方面,也可能考慮到大緊是奇葩說的元老,此次再請來有福氣加成。大緊,《樂隊》不二人選。

論知名度和嘴上功夫,張亞東顯然跟大緊不是一個量級的,但張亞東的節目功能是輸出「專業」,張亞東的編曲和製作人經驗,顯然是在大緊之上的,且角色專註,輸出專業更有說服力。

有了兩個專業人士打底,剩下就是綜藝感了,於是找來了喬杉,事後證明喬杉出現的幾期,也確實有情商,能接住馬東的梗。如果請沈騰呢?也許綜藝感和知名度就過了點,過猶不及。

吳青峰的角色,則是樂隊主唱,更節目其他樂隊的人有呼應感。談到樂隊的成員分離創作等等有話題。且吳青峰剛剛參加完《歌手》,其表現應該是獲得了馬東的確認。

最後就是歐陽娜娜。這女孩在此節目之前我完全沒聽說過。但通過這個節目,至少我對她還是很有好感的。好感的第一原因,自然是好看。這也是老司機馬東選她的第一原因吧,台上一幫老爺們,總得有朵「小花」搭配才合適。

早有實驗證明,飯局上一幫純粹的老男人,多家一個漂亮的小姑娘,老男人們一晚上說的話能翻倍。

歐陽娜娜年紀輕輕,還是貢獻了不錯的綜藝感。與這些老司機同台作為超級樂迷,也並沒有表現出任何作為晚輩的怯場。大大方方輸出顏值,偶爾幾句專業評價,還是很不錯的。當然被節目組拿來跟盤尼西林的鼓手組CP,那也是節目順手而為不用白不用的手法。

但千算萬算,還是出了問題。

馬東沒想到事務纏身的大緊,居然(據說)意外摔折了腿,於是後幾期的節目,走了大緊,來了老狼。狼哥是什麼人呢?溫暖敦厚的人。這樣的人當朋友是合適的,當節目嘉賓么,也就是個熱心大叔觀眾坐到了台上看節目。大叔是樂意的,但對於節目運營的貢獻來說,比大緊差了太多。

有時候你會忍不住想,在有些樂隊的表演之後,如果大緊在,大緊會說些什麼。大緊腦子裡的信息量和表達能力,在音樂點評這個領域幾乎是無人可比。一些話題也是信手拈來。比如在九連真人說參加《樂隊》的原因是也不覺得自己會被騙。大緊馬上就說,當年一無所有的年輕鮑勃迪倫簽約哥倫比亞,也是同樣類似的話。這種跨時空的人物關聯和表達能力,唉,都怪大緊摔斷腿。

很明顯,後來大張偉來了兩期,那兩期的嘉賓表現馬上加分很多。大張偉動不動就站起來跳,指著張亞東「批評」:亞東老師,你朋克點!

所以不能想像,如果大緊一直還在,節目的熱度是不是會高出不少。只是沒有如果。

當然了,舞台的主角是樂隊。

31支樂隊選擇的具體過程不得而知,可以想像的是,馬東團隊一定是花了大功夫,一是視野範圍足夠大,否則九連真人這樣的零正式演出經驗的黑馬不會被發現,二是誠意足夠大,否則痛仰這樣的樂隊未必來。事實上儘管如此,也一定有一些不錯的樂隊拒絕了邀約。只是樂隊這個群體本來就相對小眾,那些拒絕了的樂隊,我們也不知道是誰。

對我來說,新褲子、刺蝟、海龜是最喜歡的,九連、旅行團、皇后皮箱、旺福都是驚喜,感謝《樂隊》找到了這些樂隊。

最喜歡新褲子,這哥們兒是邪魅猥瑣和酷的混合

第三件事,編排。

有了選題有了人。相當於炒菜備足了食材,接下來就是怎麼下鍋了。應該說,節目的編排可圈可點。

首先是每期主題的設置。

指定改編對象環節,出了痛仰改編《我願意》、新褲子《花火》、海龜改編《日光》、刺蝟改編《只要平凡》這樣的好歌;但總不能老改編別人的歌啊,於是很快切換到「理想」主題,讓每個樂隊表達自己的理想,基本上相當於很自由地唱自己喜歡的歌,所以刺蝟、新褲子等又有了很好的表達。接著就搞出「女神合作」環節。這個環節之所以重要,是要快速打破樂隊陷入風格單一、缺乏新鮮感的狀態,避免觀眾審美疲勞。果然,一眾女孩的加入,提振了好幾個樂隊的表現。印象比較深的有羅琦之於面孔的《歡樂頌》,歐陽娜娜對盤尼西林的加成,這個主要是歐陽娜娜的造型和舞台效果特別美,歐陽娜娜的表現也很優秀,以及新褲子接近行為藝術的演出,當然海龜與薛凱琪的合作也非常優秀,儘管分數不高。

說到分數,這就說到了幾乎所有選秀或有比賽性質的所謂「評委」們。這也是《樂隊》在編排上的第二個用心。

總的來說,樂隊的表現依靠樂隊的積澱和實力,就像食材的品質;但樂隊在節目里的表現,就看廚師的水平了。廚師最重要的能力體現在哪裡?火候與分寸的拿捏。

把《樂隊》作為一個作品的話,馬東就是節奏大師。必須把握好整個節目的節奏,也就是在編排上下功夫。

事關樂隊的淘汰的評分,自然需要用心考量。馬東做了三件事可圈可點:

第一,沒有設置好聲音里「導師」這樣的身份,而是「降格」為「超級樂迷」。一上一下,區別可見一般。這裡既體現了馬東之於樂隊的尊重和善意,也符合搖滾樂「誰都看不上」都精神氣質。

你不能想像,一個搖滾樂隊演出結束了,氣喘吁吁來到台前,拿上話筒,導師跑來一句話「說說看,你的夢想是什麼?」這太不搖滾了。

實際上看一個節目或團隊,不僅看他們做了什麼,可能還得看他們沒做什麼,刻意節制了什麼。我一度擔心在談理想的那一期會過於感性而陷入煽情,的確那一期有好幾處淚點,比如海龜先生吉他手長達十年的離隊又歸隊的故事。再比如,九連真人因為家鄉孩子受水災而流淚。但整體上,馬東把它們控制在了恰當的範圍,沒有比慘也沒有賣慘。

馬東的奇怪之處在於,不論是辯論節目奇葩書,還是音樂節目《樂隊》,總有一些場景讓人落淚。內心令人落淚的東西背後,承載著馬東想向外傳遞的東西,也可能是某種類似信仰的東西,只是他小心地把它們包括在綜藝的外殼之下,插科打諢中偶爾露出來。

在這個太多節目充斥著煽情、雞湯和賣慘的大環境下,這一點彌足珍貴。

多說一句,其實豈止綜藝節目,就是我身邊看到的一些創業公司,也動不動就是大談情懷,動不動就拋灑雞湯,動不動就願景使命價值觀。是,情懷夢想價值觀,都是好東西,可天天掛嘴上,用濫俗的金句蠱惑人心,就十分令人討厭。

第二,打分的評委分了三個視角,大眾樂迷,專業樂迷和超級樂迷。一來區分了投票權重,二來,也是最重要的,在節目決定樂隊去留這件重要的事上,製造了張力。

以鄧柯、丁太升、劉陽子為首的「專業樂評人」很稱職地送上了狗頭,節目播出後,被觀眾罵得狗血淋頭,為節目製造了話題,提高了熱度。甚至也有了大張偉與他們關於「出圈」的一些爭論。

這事本來事屬於「奇葩說」範疇的,通過爭議輸出一些價值或者主義,本來是馬東最擅長的事,只是在音樂節目中,不宜有太多的呈現,否則容易喧賓奪主。總的來說,馬東很好地控制了節奏,有一定的爭議,也沒喧賓奪主。

第三,就是臨場改規則。在click15和痛仰6進1復活的時候,原本只能復活一個,臨時決定復活兩個,滿足了大家的呼聲,當然更重要的是,滿足了節目需要他們的存在這個需求。臨時改規則這種事,普通電視節目是不敢輕易做的,不然當年《歌手》照我說就改該規則讓梁博不至於匆匆被淘汰。但網路綜藝節目自由度要大一些,馬東在奇葩說中,也不是沒改過規則,事實證明,都是收到了好的效果的。

第四件事,舞美。

舞美的設計對於這個節目的重要性,是極其重要而容易被低估的。很多場留下深刻印象的精彩演出,其實都有賴於極其優秀的舞美。

比如,歐陽娜娜出場拉大提琴的打光,旅行團byebye開場的震撼,new boy背景上奔跑的稻草人,以及,有時候就是把樂隊變色後打到大屏幕上,比如我願意演出時,背景上丸子頭的高虎。

可以這麼說,儘管這些樂隊也有過不少演出,比如痛仰在各大音樂季的壓軸演出,但幾乎沒有任何音樂節能提供《樂隊》級別的舞美。所以對樂隊來說,這也是難得的機會和享受。樂隊一定希望呈現好的演出,他們想必也對此心存感激。如果穿越時空對比上個世紀哪怕美國的樂隊演出的話,會發現其實哪怕queen樂隊的世紀演出,其場地也是極其簡陋的。當然那個時代的樂隊有其獨特的感染力,跨時代也不該拿來對比。但至少,馬東充分利用了當下科技手段的進步,呈現了極其優秀的效果。

只要把其他音樂節目的舞美和《樂隊》稍作比較,就能感受到其中很明顯的差距。不僅如此,節目組甚至為樂隊拍攝了mv,演出時mv畫面和現場交叉切換,其中付出的心思和功力,大到讓人不由得敬佩。

說到舞美,就與攝像分不開,所以第四件事應該包括攝像。新褲子的每次抱著吉他的跳躍,海龜先生李紅旗的激情,幾乎每個演出都有非常精彩的「慢鏡」,充分抓住演出者的精彩細節,毫髮畢現級別地呈現。有時候我會想,固然現場氣氛肯定更嗨,但其實現場也一定錯失一些鏡頭前才能看到細節。總之對於遺憾不能去現場的觀眾來說,攝像做得足夠好了。

第五件事,剪輯。

這裡說的剪輯是泛指,包括視覺風格等等細節。

綜藝不是直播,錄製後的剪輯,以及大量後期,極其考驗節目的付出和功力。但在這件事上,對馬東團隊來說,反而顯得「輕車熟路」。畢竟,在幾季的奇葩說里,團隊有充分的經驗。

《樂隊》和奇葩說其實是相近的花花綠綠熱鬧風,但熱鬧不失品質,很有綜藝感。基本上,這幾年以奇葩說為首的綜藝,在畫面剪輯後期工作上,早已把傳統的電視綜藝節目甩開了十八條街。有的時候,甚至做得有點過了。《樂隊》中有手繪,有配文字,甚至每期的快速介紹投票規則,也做得極其簡練精準。我甚至想,有沒有一個辦法,能用比他們更少的時間講清楚投票規則呢,基本上,很難。

剪輯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取捨。節目早期,有的樂隊是沒有在節目正片里完整呈現的。這個取捨背後的矛盾很簡單,到底是向觀眾呈現完整節目重要,還是確保每個樂隊演出的完整露出重要。馬東團隊毫不猶豫選擇前者,因為,節目就是做給觀眾看的,觀眾的觀感是最終標準。至於各期埋的彩蛋,各種提醒,比如某期分上下兩期,就要提醒觀眾不要忘記看下期,都做得很好,這不是什麼技巧,但是需要責任心和細心,需要無窮的付出。顯然馬東團隊的傳統強項所在。

最後,說到剪輯中的提醒,不得不悲傷地說,在最新播出的第十期中,一開篇就是馬東的提醒,提醒大家四個渠道幫忙宣傳《樂隊》。

為什麼如此呢?因為,《樂隊》還是不夠火嘛。至少,並沒有火到當年超級女聲、好聲音或歌手的全民級的程度,也沒有火到奇葩說的程度。儘管《樂隊》的豆瓣評分早超過了前面那些音樂綜藝。

這就尷尬了,我這裡啰啰嗦嗦說了《樂隊》這麼多優點,怎麼到了最後還是不夠火呢?

這就回到了最初第一個問題上,選題。搖滾樂以及它所決定的受眾人群,最終決定了它是不是一個全民級的節目。

這恰如一個創業項目,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是戰略。

戰略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定位。做什麼,為誰而做,然後才是用什麼方式做。舞美也好,編排也好,都是戰術級別的事情,而選題是戰略的事情。

《樂隊》最新一期,新褲子開玩笑說馬東食言了,當初說的是參加這個節目能給新褲子帶來100萬微博粉絲,可現在還不夠10萬。數據赤裸裸說明了一切。火透了的口碑爆表的《樂隊》可能某種意義上,還是沒能出圈。

根本原因是受眾年齡比中國有嘻哈之類的節目偏大,指望越來越習慣了沉默的30歲以上「中年人們」瘋狂地推廣,瘋狂地追星?這是違背自然規律的事。

綜藝節目如果缺少低年齡人群的關注,這個問題對節目的火爆的影響有多大?只能說非常非常非常大,十倍百倍地大。

我這樣的奇葩說和《樂隊》忠實粉絲,至今也沒在微博上關注奇葩說的任何辯手,同樣也不會關注任何樂隊的微博,原因倒是簡單,因為我根本不用微博。這恐怕是不少30歲以上中年人的常態,儘管未必不用微博,但基本特徵是沉默。而我的十幾歲的外甥女,可是把王俊凱的頭像弄得到處都是的。

至於80後老年粉絲被迫營業?那得是周杰倫這種級別的偶像,而問題在於,周杰倫可不是今年夏天才煉成的。

但是無論如何,我尊敬馬東團隊,這是我寫這篇文的原因。在第十期里,馬東說了這樣的話:做內容,就是智力和體力的總投入的集合,不然就是對不起觀眾。我自己與搭檔做創業公司4年了,公司說是做合同,但本質上到今天為止做的還是內容,做內容有多苦哈哈,認真做一下就會知道。大概也因此才對馬東的話更加感同深受。

也因此我主觀地認為,儘管《樂隊》還沒給新褲子帶來100萬粉絲,但它可能只是慢熱,欣喜看到第二期已經開放樂隊報名了。它也已經給這期的樂隊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假以時日,破圈可能只是遲早的事。

而這一點,是一個願意做事的人,應該有的企圖心。

向馬東同志學習!

我的微信:fatianshi523

作為一個中年人,為啥喜歡《樂隊的夏天》?

我也曾喜歡朴樹


盤尼西林為什麼還沒出局???

人生第一個百贊、

一打開真的驚到自己、

謝謝大家!

1、盤尼西林:第一個出場、這個分數???反光鏡、青年小夥子的老臉往哪裡放???朋克都被投死了、然後這時候你給老子來了個三大件拿了個最高分???打分的腦子壞掉了吧???

2、海龜先生:全場最實在的樂隊、死的最冤的吧???別人唱的那都是青年時代啊!!!專業樂迷怎麼想的???那些人是真的專業還是真的樂迷???人家還有兩套衣服沒穿呢!!!

3、新褲子:彭褲子就是彭褲子、把內心的自卑和絕望完全演繹出來了、我相信其實很多人年輕的時候都有相同的經歷、因為學習不好、淘氣、喜好跟大家不一樣等原因遭到排擠、很少交到朋友、根本追不到妹子、當然很多肯定都是自身原因、但那個時候並不會有人關愛、那時候的一些感覺最後成了一生的烙印、

新褲子之所以是宇宙之王、是因為他有血有肉、是因為他理解生活懂得生活、是因為他跟我們經歷過同樣的苦難、

4、旅行團:選魯冰花這首歌跟新褲子有些異曲同工、這個世界上有一個美好的童年真的是一個十分幸運的人、演繹的還不錯、只是做不到新褲子式的絕望、孔一禪看起來有些柔弱但卻總是希望帶給人們充滿力量的東西、我覺得有的時候把那些內心的脆弱和悲痛全部暴露在歌里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5、click#15:從選歌就已經贏了、Beyond誒!終於有人唱Beyond了!!!演唱表現也都十分到位、開始在舞台上放鬆下來了、開始學會如何比賽了、

6、九連真人:最用心的絕對是他們、感覺不論是編排還是演繹給人的整體感太棒了、雖然一直都聽不懂客家話、但是超級喜歡他們的態度和作品、別的樂隊都是在比賽、只有九連和新褲子在用這個機會去表達自己、

7、面孔:期待在今年春晚看見你們、耶!

8、刺蝟:全場最會比賽的樂隊、改編的超級棒、非常適合現場演唱、在電視前的感受會差很多、頭上的包、在現在的年紀再去聽、更有韻味、

9、痛仰:終於回過味知道怎麼玩了、玩的也很棒很喜歡高虎在台上的感覺、這首歌很棒、可我最喜歡的還是那首我願意!

ps.盤尼西林什麼時候被淘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