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動時留韻,水靜時成圓 宗教 第1張

曾在江南與北國

走過很多

小小的石拱橋

它們橫跨在碧色溪水上

高低錯落、翩翩起舞

多像是彈跳在水間的音符

描摹出細柳如絲

迎送着漁舟唱晚

在悠揚中撩動萬物的思緒

演奏出一片詩意、一抹畫情

千種拱橋,有萬般模樣

太多的風情

激起了綿綿的漣漪

漾在心頭,不絕不息

只待清風暫消、微瀾漸止

看半拱的倒影靜落水面

鋪就了一方,圓滿的影

風動時留韻,水靜時成圓 宗教 第2張

風動時留韻,水靜時成圓 宗教 第3張

水面隔絕道路,橋樑便架起通途。

路過緊貼着水面的橋,只需平直的走,一步步落在與溪水不過幾寸的地方。

如果走過的是一座拱橋,沿着一彎弧度,則不免腳步低了又高、身影起了又落。

拱橋,是一曲凝固的音樂,在碧色溪水上高低錯落、翩翩起舞,像彈跳在水間的音符,讓每一個遠眺或走上去的人,都融進那聲聲平仄,側耳傾聽它的韻律悠揚,淺吟低唱。

風動時留韻,水靜時成圓 宗教 第4張

風動時留韻,水靜時成圓 宗教 第5張

可拱橋之美,卻並非美在自身。最美的,是它拱起的身姿、架起的橋洞,能讓絲縷清風自在穿梭,託着潺湲流水輕緩往來,迎送烏篷漁舟穿橋而過。

清風、明月、碧波、浮萍、野鶩、搖櫓,拱橋的身影包容了萬物,從獨唱變為了合奏,堅實的橋身下,虛空的橋洞間,是無限悠遠的遐思,飄搖而至。

風動時留韻,水靜時成圓 宗教 第6張

從獨自成景,到協同入畫,拱橋的開闊與包容,讓羸弱的枯幽,變成了豐滿的充盈,成就了更美的自己。

拱橋像跳出了詩文的字句,化作了萬般風情。

秋日的涼夜,空中的半弦明月已早早向西沉去,獨留隱約的微光,淡淡照亮纏綿的水霧。

烏鳥聲低,繁霜暗凝,晦暗的樹影摩挲着着映在跨水的楓橋上,乘風而來的幽渺寺鐘,穿過橋洞,和着星星點點的漁火,在浸骨的寒風中,時斷時續,若隱若現。

風動時留韻,水靜時成圓 宗教 第7張

泊至楓橋邊的詩人,將秋夜的幽寂清冷和羈旅者的孤孑清寥,都落在了筆下: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十七孔橋,像一條纖長的玉帶,落在了頤和園昆明湖東堤和南湖島間,將無垠的水面分出了層次,千畝碧波盡收眼底的空曠渺遠,也因橋的點綴,使得孤寂消弭無蹤,怡然翩躚而至。

風動時留韻,水靜時成圓 宗教 第8張(圖片作者:丁趣)

橋額北面書着“靈獸偃月”,南面書着“修鍊凌波”,橋像吹不散的彩虹一般伏於湖面,而十七個橋洞,正將長風明月攬入懷中:

虹臥石樑,岸引長風吹不斷。

波回蘭槳,影翻明月照還空。

風動時留韻,水靜時成圓 宗教 第9張

拱橋的故事說也說不盡,縱有萬種風情,它也只是不爭不搶。

在取捨之間,與身旁的萬物相和諧,將自己的身子壓低,才共同撐起了一片好光景。

每當夕陽灑落,金色的斑駁便從水面一躍而起,像無數大小的遊魚,輕盈的在橋上蹦跳躍動,金鱗閃耀出的光影,暫時攪亂了平靜。

若逢着大風裹挾落雨,大珠小珠碎在橋邊,揉皺了水面,也模糊了倒影,一汪亂水,橋影混沌。

風動時留韻,水靜時成圓 宗教 第10張

《石橋禪》中,佛陀弟子阿難為等愛慕之人路過,而甘願化身石橋,數百年間與風雨廝守。

但無論是怎樣的風雨,拱橋默然屹立兩岸,只待風雨暫消、波瀾漸止的水靜時,便與倒影一同,畫成了滿圓。

風動時留韻,水靜時成圓 宗教 第11張

風動時留韻,水靜時成圓 宗教 第12張

生命歷經過風雨琢磨後的飽滿,平和內斂,又滿心歡喜。

拱橋記錄着每一個過客,橋身上,橋洞中,那些隨波逝去的光影,那些靜默流淌的歲月,還有清風,有明月,有我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