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文╱陳愛珠】

外資從今年2月開始,連續6個月賣超台股後,7月以來轉為小幅買超(統計至8/10)。統一全天候基金經理人朱文燕表示,外資對台股賣超逐漸緩和,且主要買進權值股,加上美國科技股財報佳,激勵那斯達克指數創高,台股加權指數近期也維持高檔震盪,由於台灣上市櫃公司上半年財報於8月15日前公布完畢,投資人將依業績及公司對未來營運展望而調整持股,大盤仍需一些調整時間,但多頭不變。

朱文燕指出,由於第2季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貶值,上市櫃電子公司有匯兌收益,多數公司財報普遍表現不錯,不過,利多尚未能完全反應在盤面上,這牽涉到個別公司的業績數據、下半年獲利預期、股價位置差異以及籌碼面等因素,目前電子股仍在整理階段,沒有明顯的強勢主流族群。

另一方面,朱文燕說,觀察今年來漲幅居前且本月仍維持強勢的類股,首先是水泥類股,支撐因素主要是獲利亮麗、第2季財報佳,且下半年進入產業旺季,後市看好。電器電纜類股則是原物料價格波動受惠股,有第2季財報績優加持,另外像是塑化股,則是「電信499之亂」受惠股,外資看淡電信業未來獲利動能,調整高殖利率股的持股配置,減碼電信股、轉進加碼塑化股。

展望行情,朱文燕認為,電子產品接單即將步入出貨旺季,另外企業調薪轉趨積極、廠商獲利成長,皆有助提升消費動能,台股下半年仍有可為。朱文燕表示,持續看好電子股,在短線整理告一段落後,有望重掌多頭主流,留意族群包括汽車智能化、IoT、AI、5G相關,以及需求維持成長的Data Center,傳產股則傾向於個股表現,仍以業績穩健成長的續優股為主要選股依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