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陳君碩╱北京報導】

高中歷史課綱13日確定通過,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並以主題式單元取代朝代編年史。大陸涉台學者指出,此次修改的目的明確,是為了淡化甚至改變台灣民眾的「中國認同」,建構台獨史觀,是去中國化的集中體現,可說是「同心圓」史觀的再進化,也會增加未來兩岸統一的代價;儘管大陸目前尚無法直接改變台灣的教育文化制度,但未來必將推出更多積極措施,促進兩岸文化教育交流。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張文生13日受訪指出,新版歷史課綱,是台獨意識形態對教育的滲透,當中台獨的性質明顯,是去中國化和文化台獨的集中體現,會誤導台灣學生的歷史觀和認同觀,使台灣青少年的「中國意識」越來越淡薄,也把下一代改造成為綠營選民。

李文生分析,此種史觀可謂「同心圓史觀」再進化,用主題式、問題式建構,將台灣史與中國史完全切割,過去台灣史之外,還有中國、東亞,現在直接將中國歷史納入東亞史,是比同心圓史觀更直接、無理進化。

李文生不諱言,目前大陸對台灣尚沒有辦法直接影響到教育體制,所以對於這類文化台獨的行徑,並沒有一個非常直接有效的方法來反制,不過他相信,當接受台獨史觀的台灣青少年,等他們長大步入社會後,隨著接觸的知識和人越來越廣,會漸漸對歷史有更正確的歷史觀和認同觀,他相信大陸未來也會採取更多積極的措施,促進兩岸教育文化交流。

一位熱衷歷史的大陸青年受訪表示,中華文化有五千年的文明,就是一個一個朝代走到今天,對於台灣取消朝代編年史的作法,他無法理解,「每個國家有自己的領土、文化,美個朝代有輝煌有衰落」,對於中國史被納入東亞史,他更妙喻「一天三頓飯也不能混成一頓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