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的音樂風格屬於巴洛克,1600——1750年這150年間就叫巴洛克時期,這個時期的音樂就叫巴洛克音樂。它的特點是節奏強烈、跳躍,採用多旋律、複音音樂的復調法,比較強調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速度的變化。巴赫和亨德爾、維瓦爾弟一道成為這個時期音樂的代表人物。他作品深沉、悲壯、廣闊、內在,充滿了18世紀上半葉德國現實生活的氣息。

巴赫全名叫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出生於德國愛森納赫,1750年死去。父親是一位樂師,他本人為德國作曲家,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巴赫被普遍認為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並被尊稱為「西方近代音樂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巴赫一生的主要功績是:第一,把音樂從宗教附屬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來,使之平民化。音樂不總是歌頌上帝,也歌唱平凡的生命;第二,他把復調音樂發展成主調音樂,大大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力;第三,他確立了鍵盤樂器十二平均律原則;第四,除了聲樂作品外,巴赫奠定了現代西洋音樂幾乎所有作品樣式體例基礎,就是在這個意義上,他被稱為「西方音樂之父」的。

但是,巴赫在生前並沒有享受到巨大的名聲和隆譽,並且還很清貧。這和巴洛克音樂的遭遇有關。「巴洛克」一詞來自於葡萄牙語,意思是彎曲、不均勻,當時是個貶義詞,是批評這個時代的誇張和過分。後來,又過了近百年,人們才對巴洛克音樂有了新的認識和讚賞。

這得感謝一個人:義大利的哲學家、神學家、音樂家、醫生、人道主義者、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阿爾伯特·施韋澤(1875——1962),他在20世紀初寫了一本長達70萬字的涵蓋巴赫研究方方面面的巨著《論巴赫》,挑戰了西方長期流行的對巴赫的陳見,對巴赫的天才和音樂史上的貢獻做了發掘和重新肯定,讓世人沐浴於這位史上最傑出音樂家之一的光輝中。


楊曉東藏王:巴赫的音樂,現代與當今認為是巴洛克風格,實際是基督音樂,更是學西方音樂專業的人的靈魂、在所謂古典音樂中排名第一/光彩奪目。如果沒有西方古典音,地球上起碼有五十億人活著無趣味。巴赫的音樂似人類語言中的妙語佳句,有關其音樂撰風格,本人撰有二十萬字的書稿,以後會與您見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