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一到春回大地,精神氣爽,一年的勞作從此開始,春耕春種,開始忙碌。祭拜祖先,追憶先人,也在同時進行。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掃墓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在傳統習俗中,每到三、四月,人們最重視的就是清明節。

  父親生前極愛釣魚,樂此不疲。主要是野釣。可惜父親於去年病故了,享年82歲。在去世的一年前,他還在家人陪同下到水庫釣過兩次魚。父親在住院時,曾對陪伴他的我大哥說:春天來了呀,要是天氣好的話,我還能去釣魚的。他多麼熱愛生活和希望自己病好起來。但住院一年後他走了,永遠走了。沒能實現他再去釣魚的心願。

  安葬那天,我們流着淚把他用過的魚竿,焚化在他老人家墳前、他說的釣魚的那句話,記在我心間,永遠不會忘記。我想念父親!願他老人家在天之靈安詳快樂!魂歸故鄉南嶺上,長跪祭奠父墳前!

  背起曾經父親心愛的漁具跨上陪伴多年鐵騎直奔多年垂釣水庫。五分鐘後到達目的地。放下愛車,拎着漁具直奔釣點。首先,打窩一共三個窩點。遠觀清水湖波,銀亮一片,兩面被初綠的林子圍着,一面鄰着遊覽公路,一面是大壩閘橋。幾個防洪大堤,如牛飲的舌頭,伸到水裏。不知怎的,這裏的水色是銀鉻色,暗亮暗亮的,明眸一般閃動着。

  想起父親無數次的在這個地方釣魚的情景,父親用的是他們老家釣魚的方法:底墜、雙鉤;雙鉤連接處有用電線塑料管彎成的天平;爲的是防止兩線纏繞,用的是蚯蚓加麪粉。在水深三到四米的水閘邊垂釣,半天也沒提一次竿。不像我們臺釣;一下一條。

  此時我窩內的水草有晃動,我意識到可能大魚進窩了,便掛條整蚯蚓,慢慢將鉤沉到窩內,漂剛豎直還沒站穩,便慢慢黑了,我以爲放到了深處,便輕輕向上一提,在線繃直的瞬間,感覺一股大力傳來,水花一翻,一個巴掌大的肚子一閃便將線拉到斜左邊,頓時竿體大彎,魚在水下亂竄,我心狂跳,驚喜直衝腦門,將魚向左領出,一條健鯉,足足1斤靠上。

  金閃閃的鱗片,映着陽光,在手中鮮活地跳着,那提竿的一瞬間真是快感。希望多無到有,快樂在剎那間爆發。信心也隨着心跳而充溢了全身。這便是釣魚的魅力所在!變幻莫測的水域,瞬息萬變的天氣,溫度,餌料,釣具的組合,個人的技術等,無數個不定因素疊加在一起,孕育出了一個驚喜,一個成功的中魚機會。

  這未知的因素會讓你滿腔的熱望一點點化爲冰涼,信心一點點流失,耐心一點點消耗貽盡,讓你由笑變成惱羞成怒,也會讓你在某一時刻重新鼓起信心的帆,載你駛向快樂的港灣!釣魚苦嗎?苦!累嗎?累!髒嗎?髒!還耗時間!可我們釣魚人依然癡心不改,且一旦牽手,便終生相伴。

  受父親的影響,在有生之年我將盡享受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不辜負生命之精彩與人生的豪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