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1位腸癌患者組團一同看望他們當年的主刀醫生陳賢貴。

  本報訊 近日11位腸癌患者組團一同看望他們當年的主刀醫生陳賢貴。陳賢貴是原浙江省腫瘤醫院大腸外科主任,在腫瘤領域工作了50餘年。

  這些康復的病友們,從發現癌症至今,已經活了十幾二十年,最長的有30年。

  腸癌發病率上升

  便血是明顯信號

  見到陳賢貴醫生,大家不約而同地鼓掌,有的人甚至飽含熱淚。富陽的田女士情緒有些激動,眼圈都紅了,她偷偷轉過頭和一旁的老公說,陳醫生真的沒變,還是那麼的慈祥,有親和力。真的不敢相信,我能活到現在,我們還能相見。

  田女士今年54歲,距離發現腸癌已經過去了整整26年。“1993年,有一天我下班回家,上樓梯腳一點力氣都沒有,進家門上了廁所,發現便血嚇壞了,趕緊把老公叫回來。後來發現是腸癌,是陳主任親自動的刀。”

  說到這裏,幾個病友附和,“對對對,我也是便血發現的毛病。”

  72歲的張大伯如今常年居住在雲南,這次專程趕回杭州,就爲了見救命大恩人一面。雖然年過七旬,但他身子壯實,說話有力,精神頭也很好,根本看不出曾是癌症患者。

  回憶起30年前,張大伯感慨萬分,“當時,我有半年時間一直在便血,嚴重的一次,流了半臉盆的血,這麼嚴重的毛病,陳主任都把我救回來了。”

  多年前,在許多人的印象中,癌症幾乎等於死亡,醫生將患者從死神手上“搶”回來,不僅拯救了一條性命,而是挽救了一個家庭。

  這背後,當然是靠過硬的技術。1963年從浙江醫科大學畢業以後,陳賢貴醫生一直奮鬥在腫瘤臨牀工作一線,從醫50餘年,獨創了直腸並陰道後壁(或包括子宮及其附件)切除和重建術、陳氏結腸肛管吻合術等新術式。

  每頓吃1~2兩飯

  一週吃10種食物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肯定是:什麼東西能吃,什麼不能吃?。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十餘個病友先反思起發病前的飲食是不是出了問題。“是不是飲食不規律?”“是不是水果吃少了?”“是不是油炸、油膩食物吃多了?”

  在確診癌症之後,他們又是如何調整飲食習慣的呢?錢報記者對來參加病友會的11位康復期癌症患者進行了問卷調查,年齡從54歲到79歲不等。

  經過分析,發現了以下幾個共同點——

  1.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不喝咖啡或茶,以喝白開水爲主,每天保證2杯的攝入量(1杯爲500毫升),有的會加點菊花、玫瑰在開水裏。

  2.紅肉(豬肉、牛肉、羊肉等)吃得少,每週吃1~2次,每次1~2兩。據瞭解,很多年前美國關於結直腸癌預防綱要中就明確指出,少吃紅肉可降低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3.每週吃1~2次海鮮,每次控制在2~3兩,吃黃魚的患者最多,其他還有石斑魚、帶魚、蝦。

  4.每天吃半個或1個雞蛋。

  5.每天吃3頓飯,中晚餐共吃2~3兩飯,早中晚餐的比例是1:2:1,也就是說,晚上一般不會吃太飽。

  6.飲食呈多樣化,每週一般進食10餘種食物,包括肉類、蔬菜、海鮮,大多選擇當季蔬菜,常見的有青菜、花菜、南瓜、山藥、胡蘿蔔、冬瓜等。

  7.超過八成的患者表示,每天都會吃1個蘋果,其他被提到的水果還有香蕉、橘子、芒果、梨和青棗。

  8.適當補充粗糧,一半患者會食用燕麥、小米、黑米、玉米。

  9.絕對不碰的食物:酒、煙、辛辣食物、油炸食物、糯米類食物。

  10.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的同時,大多患者還會配合運動。76歲的吳奶奶堅持每週游泳,54歲的田女士晚餐後要散步一小時等。

  本報記者 鄭琪

  本報通訊員 王屹峯 葉斌 陳丹

  (鄭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