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道導演談過這個話題,在他看來,黃渤更像宋康昊,段奕宏更像河正宇。對這個觀點,我部分認同。

陳正道導演認為黃渤與宋康昊都善演小人物,而段奕宏與河正宇則都被警匪懸疑之類的電影偏愛。

黃渤與宋康昊有共同點,但對比起來,也還有差距。宋康昊戲路更寬,《生死諜變》中的特工,《共同警備區》中的軍人,《辯護人》中的律師,《思悼》中的王,《殺人回憶》中的警察等等,宋康昊是你隨便給他一個角色他都能百分百完美演繹的演員。

在韓國,宋康昊是國寶級的演員,演技臻於完美。而且他的職業態度也讓人讚歎,他曾經講過,不會讓觀眾在電影院之外的地方看到他。他也是這麼做的,不參加綜藝,很少接受採訪,每年拍幾部好電影,如果換作國內的流量明星,沒有人能耐得住這種寂寞。

對比之下,黃渤則有些局限,黃渤更多的天賦是在喜劇上,偶爾演一些悲情的小人物。如果非要在韓國演員中找一個對標,最恰當的應該是吳達洙。

段奕宏與河正宇的相似度更高一些,氣質接近,也多出演警匪片。兩人對演戲的態度也稱得上是楷模。

迷影最喜歡的韓國演員是宋康昊、河正宇和黃政民,就像上面說的一樣,目前能與宋康昊、河正宇這兩位演員拿出來相提並論的少之又少,上面兩位可以將就比較。

段奕宏演繹過元朗、龍文章、伊谷春等經典角色,他演起戲來與河正宇一樣有一股瘋勁。為了融入角色,他會拚命的鑽進人物的內心,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很難從人物中抽離。

希望兩位實力派演員能繼續磨練演技,拓寬戲路,早日達到宋康昊和河正宇那樣的高度。


有,我非常肯定的說有。我泱泱中華大地人才濟濟。演員多如牛毛,優秀的演員也是非常多,那為什麼沒有一個人獨挑大樑撐起一整部電影呢,恐怕這個不是演員找不到,而是中國還沒有這樣的導演編劇。水平太低,商業大於藝術。導演編劇投資商都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從觀眾的口袋裡賺取更多的錢。他們的眼裡有的就只是錢了。好的劇本找不到好的投資商,明星片酬占影片投資一大半。你說能排出什麼好電影啊,就比如一個工程,光拿地就花了十幾個億,在一層一層轉包,到最後施工單位就只有那麼一點資金了。還要盈利,材料就不可能都挺好的。用次品材料就成了必然。中國人才多的是,缺的是好的導演編劇。這是我一個普通人的瞎侃,大家不喜勿噴啊!


一部電影的成功不是單憑某一個人的努力就可以實現的,而是演員、導演、編劇、製片、後期等諸多工種合力之下才打造而成的,但是,偏偏就是有那麼一些人,憑藉著高超的演技和龐大的影響力足以帶動整部作品,在某種意義上,這類人就是票房的保證,比如老當益壯的成龍大哥,再比如不靠臉吃飯的實力派影帝黃渤,或是藉助「囧」系列打出一片天地的徐崢······

提問中有三個指標:國民度,自然指的就是龐大的粉絲群,但私以為「國民」二字,就必然要具備普適性,主要在年輕群眾里圏粉的小鮮肉、小花旦基本上就被排除在外了;而票房號召力,則要有一定的高票房電影作品來做保障,哪些靠著小眾化文藝電影征服無數觀眾的戲骨也就難以上榜了;最後,演技,這是至關重要的一點,無論粉絲多少,票房多高,如果沒有相匹配的表演,那就都算不上挑大樑,最多就是個吉祥物罷了。

綜合這些考慮,成龍絕對算一個,國民級電影明星,上至80下至8歲,幾乎沒有不認識他的,光是名字拿出來一亮,都會有大批觀眾跑去影院買賬,就算近年來成龍年紀大了,打戲不再激烈,電影的口碑評價也不如以往,但票房依舊保持在5億之上,簡直是中國合家歡電影的品牌人物。不過,成龍雖然是無可置疑的票房保證,但他的作品風格太過於統一,動作喜劇看久了難免也會有些膩,別的演員都是看演的像不像角色,到了成龍這裡卻往往是被拿來和過去比,這即是一種認可,但也有些無奈。不過,成龍的新片《英倫對決》最近倒是屢受好評,年過六十的成龍終於被贊有演技,想像還真些點期待了。

不只是成龍,中國大陸其實還有不少足以挑的起電影大梁的優秀演員。坐擁60億票房的黃渤,各種影帝拿的還少嗎?在當今這個看臉的時代,我渤哥堪稱一股清流,用實力說話的典範啊。徐崢的「囧」系列部部大賣,「大師」系列也備受好評,妥妥的票房保證。以「葛優癱」爆紅的葛大爺,同樣是人見人愛的影視大咖。

不過,這些人雖然自身實力不俗,但電影的成功依舊不是他們自己的事情,成龍有自己的成家班在幕後支持,徐崢也多與陳正道、王寶強等人合作。新海誠能再早期一個人承包整部動畫作品的工作流程,但《你的名字。》的大火依舊藉助了諸多業界高人的幫助,而電影對團隊的要求可能更加嚴苛,所以嚴格來說「一個人挑大樑」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只不過在一部優秀的作品中,優秀的演員往往會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而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罷了。


我堂堂大中華人才濟濟,找幾個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的老戲骨、好演員還是很容易的,但從國民度+票房號召力+演技三個角度綜合分析的話,難度就有點大了,因為票房號召力是一大關。

老戲骨演技好,有的大眾反響也不錯,但票房卻很難保證,這倒不是說我們的演員、導演、編劇不行,我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的觀眾不行,因為肯花錢去影院看電影的主力畢竟還是青年人居多,特別是學生,有錢又有閑(當然可能是父母的血汗錢),但他們更愛的還是小鮮肉主演的電影,根本不在乎這些小鮮肉有沒有演技,電影有沒有深度。說白了就是一幫腦殘粉撐起了高票房,但導演又不能忽視小鮮肉的票房號召力,哪怕對口型、文替也要砸上億的錢請他們。錢都花在小鮮肉身上,電影質量就很難保證,更遑論各種面癱的演技。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電影創作範圍問題,棒子國電影八九十年代還在跟風港片,沒多大意思,但是現在絕對走在亞洲前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電影放得開、敢於自黑。宋康昊的《辯護人》,河正宇的《恐怖直播》,薛景求的《不可饒恕》都是敢於拿自己開刀的典範,也使他們一個人能撐起一部戲,還有不錯的口碑和票房。當然棒子有他讓人討厭的地方,但不得不承認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如果非要在我們大陸找一個宋康昊、河正宇這樣的演員,我想張涵宇、黃渤、姜文應該算吧,張涵予《湄公河行動》票房口碑都不錯,厚積薄發的演技也不是蓋的,他的代表作還有《智取威虎山》也是一個人撐起一部戲。

黃渤就不用說了,60億影帝,從看《民工》中的薛六時,我就說這小子神演技,前途不可限量,當時說這話還被一眾朋友嘲笑。《瘋狂的石頭》他雖然不是主角,但很「驚艷」,《殺生》、《鬥牛》絕對是靠他一個人演技撐起。

姜文一直是個牛人,不管是做演員還是導演。從和劉曉慶演《芙蓉鎮》就覺得很好,更不用提後來的《紅高粱》,後來一部《讓子彈飛》站著把錢掙了,足以說明一切,他還有更牛的作品,我就不多說了,我有一個女同事,她心裡中國影壇只有姜文一個純爺們兒。

我們大中華的演員還是非常不錯的,只是電影生態環境差了些意思。


不請自來,作為一個骨灰級影迷、劇迷和影視從業者,閱片無數,可以給你專業的回答,如果你有關於電影或藝術的相關問題,也可以關注我,邀請我回答。

首先鄭重聲明:我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不叫大陸,港、澳、台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

其次,你這個問題充滿了對中國影視演員的歧視,有崇洋媚韓之嫌,下面我來告訴你中國有沒有一個人能獨挑電影大梁的演員。

奧斯卡終身成就獎:成龍(Jackie Chan)

成龍1971年進入電影圈,1976年首次擔任主角,至今已經過去了47年,他出演的電影全球總票房超過200億。《新精武門》《龍騰虎躍》《警察故事》《神話》《飛鷹計劃》《紅番區》《尖峰時刻》《功夫夢》《十二生肖》等那個不是他一個人獨挑梁, 2016年8月20日,獲得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是繼黑澤明、宮崎駿和薩蒂亞吉特·雷伊之後第四位獲此殊榮的亞洲人。

高智商高情商影帝:黃渤

黃渤在2000年以電視電影《上車,走吧》進入影視圈,2009年,憑藉《鬥牛》獲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截至目前其出演的電影總票房超過60億。在《親愛的》《殺生》《瘋狂的賽車》中都是獨挑大樑的存在,在中國影視圈有演而優則導的傳統,黃渤也加入到導演的行列,其處女作定檔2018年暑期檔。

知名導演+影帝:馮小剛(小鋼炮)

小鋼炮作為導演的成就自然不用多說,1997年,他就執導並出演了中國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2015年,憑藉《老炮兒》里的六爺獲得第52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2017年上映的《芳華》票房高達14.21億(截止2018.2.13),其電影成就之高不言而喻。

宋康昊、河正宇的演技的確很不錯,但超越他們的中國演員(段奕宏、張涵予、姜文、張豐毅、王學圻、陳道明、陳寶國……)多如牛毛,在此不一一贅述,也煩請你不要戴崇洋媚外的有色眼鏡看待中國影視行業。


我們中國大陸其實還是有很多優秀演員的,只不過平時娛樂頭條都被沒演技的小鮮肉霸佔著。

黃渤、葛優、段奕宏等其實演技都非常好。獨挑大樑完全沒問題,中國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好編劇,沒有好體制!

中國真心編劇慌,垃圾要死的電影劇本竟然都能上春節檔,這撈錢的明目張胆!大家自行體會,去年春節檔都是垃圾為主!

另一點就是體制:韓國電影大家估計都知道,編劇是老大,導演老二,電影票房決定演員的酬勞,所以大家都非常賣力,一絲不苟的演。都教授、李敏鎬等小鮮肉,那演技也是一流。《隱秘而偉大》和《江南1970》,大家可以看看。

反觀國內,屬於還沒拍就漫天要價,這些小鮮肉沒演技但是就是牛,在劇組,沒有牛逼導演的話,他們才是老大。隨隨便便一部戲就要價上千萬過億,都是一群什麼粉絲捧得,簡直就是在糟蹋中國的電影市場。

現在,發現一個規律。即電影電視劇只要有小鮮肉撐場,那就是爛片無疑,反倒是一群完全不認識的新演員拍的電視劇電影倒是比較好看。


看了幾個評論,覺得這個問題並不單單是列舉幾個名字就可以的,也不是列舉幾個善於挖掘演員的好導演就可以的,更不是批評體制對創作者的限制就可以的。早知道,一個簡單問題的背後,並不單單是一個簡單的答案就能回答全面的。

首先說中國沒有好演員嗎?當然有,其他的回答和評論里已經列舉了許多名字。那麼中國沒有好導演或者好的題材嗎?當然也有很多。那麼是我國電影的體制束縛了創作者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難道好的電影就一定要反應那些不被允許的事嗎?或者一個講了不被允許的事的電影就一定是好電影嗎?以題主提出的韓國電影為例,抨擊韓國體制的電影確實不少,但仍然誕生了大量諸如《觸不到的戀人》、《假如愛有天意》、《野蠻女友》和《建築學概論》這種壓根不需要抨擊體制的經典作品。金基德的作品直擊人性,也有單純的商業大作《奪寶聯盟》和《釜山行》,甚至宋康昊的成名作、近年被國內導演爭相模仿的《殺人回憶》也並非抨擊體制之作。這些足以說明,寬鬆的體制並非誕生優秀作品的主要條件。

那麼究竟是什麼使得我國電影處於如此的現狀呢?我認為原因有三:

一,資本爆發導致作品爆發,稀釋了優秀作品在市場中所佔的比重。往影視界注入的錢多了,項目自然就多了。項目多了卻總不能保證質量,爛片就多於好片了,從而給人一種好片幾乎沒有的感覺。

二,良莠不齊的觀眾對製作粗糙的作品給予了無限的寬容度。質量低劣的作品仍有大量觀眾買賬。這裡並非是因為粉絲經濟的原因,年輕一代人的消費觀也決定了約會的地點早已從公園小河旁變成了幽暗的電影院,和男神女神一起看電影時,電影的質量早已不重要,通俗易懂有談資才是上佳之選。

三,優秀資源無法合理分配。好劇本遇不到好導演,好導演找不到好演員,好演員遇不到好劇本。三者都佔了,卻有時因為資金不到位而作罷。

這三點無疑都是跟市場有直接掛鉤的,因為能持續誕生優秀的影視作品的國家和地區,其市場一定是健全的。近年來國內觀眾津津樂道的美國和韓國就是很好的例子,反而曾經在國人印象中無限輝煌的影視大國法國和滋養了無數80後90後的香港地區,其影視市場的不健康導致門面型作品質量下降。商業作品代表了一個國家和地區影視作品的門面,決定了該地區影視作品的下限,也支撐了該地區影視界的發展。而大家津津樂道的藝術作品,只是一桌豐盛大餐上的甜點而已,對於正處於影視初級階段的我國,還是要先吃飽再吃好。由此來看,我國影視圈其實是處於一個良性發展的階段,只是在資本注入下有些矯枉過正,過於重視市場所處的位主導地位而已。誠然如此,但這一現狀確實也導致了影視界部分資方一切向錢看,許多項目在創作之處就已經處處受限。這早已並非規章制度的問題,而是思維已經被規章制度限制了。

跑了這麼遠的題,說回有沒有好演員的問題。好的演員當然不勝枚舉,但為何仍然有人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是之前真的不關心影視圈嗎?相信一個毫不關注影視圈的人也不會跑到這裡提問。為何我國當下的影視圈會讓觀眾產生如此簡單卻又複雜的疑問,這一點也許才是值得讓整個行業去思考的。


有啊有啊,你看那些片酬上億粉絲過千萬的小鮮肉小鮮花們,那麼爛的片子都可以收穫很高的票房,他們是真正的扛大樑的「演員」,一個人扛整部電影!

但是提問題的人啊,你仔細想想,這世界上哪裡存在一個演員扛整部電影的人呢?

你的題目中說的宋康昊、河正宇,演技高超沒話講,但這演技就是一部電影的全部嗎?

沒有劇本,哪來的台詞?

沒有導演,哪來的表達?

沒有化妝,演員的表現先扣50分吧。

沒有其他配角,演員的張力再扣30分吧。

就算是類似《活埋》這種只有一個主要演員的的電影,也不可能讓他自己一個人叨逼叨一整部電影。

題主所說的「一個人扛整部電影」的演員,只是在驚嘆他們的演技超群而已。

那麼中國有沒有這樣的演員?

太多了。

多到我根本不想一個一個的列他們的名字。

但我明白你為什麼會提這樣的問題。

因為天天出現在頭條的,是當紅的小偶像們,是技藝生疏、半斤八兩的年輕演員。

他們是票房的號召力,他們是年輕人喜歡的對象。

但他們是電影的青春痘。

一部優秀的電影是無數幕後目前的工作人員共同完成的結果,電影本身就是一項集體作業,當所有人發揮到100分,才可能得到一部60分的電影,因此一部上70分的電影更是得來不易。

希望所有人都可以明白電影拍攝的艱辛,不要把功勞和過錯都歸給演員。


黃渤,1974年8月26日出生於山東青島 ,中國內地男演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配音專業。

黃渤早年曾有過駐唱歌手、舞蹈教練、影視配音等多種工作經歷。2000年,黃渤出演管虎執導的電視電影《上車,走吧》,這是他的第一部影視作品。2006年憑藉寧浩執導的電影《瘋狂的石頭》而成名。

2009年,憑藉《鬥牛》獲得第4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2012年,主演懸疑喜劇電影《殺生》,奪得第20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和第4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男演員獎。

《鬥牛》是由管虎執導,黃渤、閆妮等主演的黑色喜劇電影。

該片講述的是抗戰時期,一頭奶牛和一名老鄉共同經歷的生死故事。片中,黃渤飾演信守承諾的農民,負責看管共產黨留下的奶牛,期間,日本鬼子、土匪、難民,紛紛打起了奶牛的主意。

該片於2009年9月1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管虎導演拍攝《鬥牛》前大概準備了半年時間,其中對景花費的功夫最多。因為現在儘管是在偏僻的農村也已經多了很多現代化的東西:空調等現代化電器隨處可見,而且現在的樓房必須做舊,一些在當地生活劇照 的居民得遷走,這些都是非常大的工程。而且《鬥牛》除了黃渤和閆妮外,「牛」也是一大主角,但動物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了,這也是拍攝《鬥牛》中遇到的一大問題。導演透露對待動物就是耐心,只要豁出時間豁出精力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對於《鬥牛》管虎覺得許多自己原本沒有設想到的內容電影反而有了,這些都是因為動物的不確定性反而給《鬥牛》多了驚喜。電影本來就是這樣,都是都是設計好了在拍,就跟捧著一碗水一樣一路一路灑,灑得少點好點,灑得多點就慘了。沒有一個電影和預先設想的是一樣。儘管導演對拍攝的困難已經做了很多預知和準備,但還是覺得對黃渤有點歉疚,因為《鬥牛》是在要求演員有巨大的能量才能完成,讓導演吃驚的是黃渤遠遠超過自己認可的體力狀態,完成了很多演員沒法完成的任務。

個有自己的特點吧 河正宇就是河正宇 他演不了段奕宏 段奕宏也演不了河正宇 你讓葛大爺演黃海那也不是那個味 你讓河正宇演活著 那也沒感覺 演員的表演技巧和本身的可塑性達到一定高度後就會給觀眾一種不可取代的感覺 這種不可取代體現在先入為主 就好比如果是葛大爺演了黃海 然後你再讓河正宇去演就感覺怎麼演怎麼不順眼不對勁 但是河正宇演過之後你就會覺得黃海這部不適合葛大爺的氣質 我們沒有多麼高級的演技審視能力 只是這樣一部電影 是某某演的 大家都覺得很震撼 人物表現也好很透徹 再換個人 就感覺很不對勁 其實都是因為演員的水平太高 只要讓他演了 就會覺得他就是這個角色 六小齡童就是孫悟空 王寶強就是樹哥 河正宇就是倒霉的計程車司機 葛大爺就是富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