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跟蹤研究,《自然》雜誌主編髮現養育小孩的祕密,值得借鑑!


怎樣做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到底養育孩子有沒有祕密?

那麼多自相矛盾的育兒書,我該相信哪一本?

這些問題,不僅是我一直好奇的問題,也是《自然》雜誌(世界上最早最權威的科學期刊)主編海倫·皮爾森的困擾。

作爲3個孩子的母親,海倫·皮爾森一直想知道,如何才能確保孩子的健康快樂?就在她在各種摸索嘗試的時候,她發現了英國的一項研究。

在過去的70多年裏,英國的科學家們追蹤了差不多7萬個孩子的生活,試圖找出爲什麼有些孩子健康而快樂,有些孩子卻在苦苦掙扎。

這項跨度非常大的研究,一直飽受科學界的讚譽:

這項研究被稱爲是世界最長的研究;

也是世界上最成功、最讓科學家羨慕的研究;

它發現了正確養育孩子的祕密。

在海倫的新書The Life Project中,她重新解讀了這些研究,並找到了如何培養健康、快樂孩子的答案。

這項研究帶給我的,不僅是找到答案後的解脫,還有對育兒方式的重新思考。現在把這項研究介紹給大家,希望也能給忙碌於生活的你們,帶來一些啓發。

70年跟蹤研究,《自然》雜誌主編髮現養育小孩的祕密,值得借鑑!

這項始於1946年的研究,剛開始是爲了調查二戰後婦女生育孩子的感受,英國科學家們調查了將近14,000名兒童。

在接下來的1958年,1970年,1990年和千禧年前後,英國科學家們又先後幾次進行了這項研究,最終有超過70,000名兒童,大約5代人蔘與了這項研究。

70年跟蹤研究,《自然》雜誌主編髮現養育小孩的祕密,值得借鑑!


這項研究最大的一個發現是:

貧窮對孩子有着持續一生的消極影響。不僅如此,海倫還詳細列出了貧窮對孩子的具體影響:

貧困家庭長大的小孩,在教育測試上要比富裕家庭的小孩落後一年,而這還只是在他們3歲的時候;

身體超重、高血壓、記憶力衰退,身體欠佳;

找到的工作可能更差、薪水更低。

得出上面這些結論時,海倫自己也忍不住說:

看起來,要成長爲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要做的就是小心選擇自己的父母,不要出生在貧窮落後的家庭。

幸好這不是研究的最終定論。

因爲,英國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是,如何保證貧窮家庭出生的孩子,也可以有很好的成就?

70年跟蹤研究,《自然》雜誌主編髮現養育小孩的祕密,值得借鑑!

於是,在1970年,英國科學家們展開了一場新的研究。

這場針對1萬多名孩子的研究,主要研究:是什麼因素,讓出生在貧困家庭的孩子,可以在學校表現出色。

研究數據顯示,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是父母。

從小擁有一個負責人、關心孩子的父母,和孩子之後在學校表現好有很強的聯繫。尤其是從孩子剛出生到幾歲大這個年齡段,父母的行爲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父母做的很小的事,就能對孩子產生一些好的影響:

傾聽他們說的;

親切迴應他們;

教他們字母和數字;

帶他們去旅行;

養成孩子的規律睡眠時間;

每天爲孩子朗讀故事也很重要。

是不是有點驚訝?就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老生常談的小事,直接影響到了孩子未來幾年,甚至是孩子的一生。

拿其中養成孩子的規律睡眠時間來舉例,英國科學家們觀察了大約1萬個,出生在千禧年的小孩的睡眠時間規律:這些孩子是在固定的時間睡覺,還是在一星期中每天的睡眠時間都不一樣?

研究數據顯示,那些不按規定時間睡覺的小孩,更有可能出現行爲問題。然後那些不按規定時間睡覺的小孩,變成按時睡覺後,經常會在行爲上有所改善。

70年跟蹤研究,《自然》雜誌主編髮現養育小孩的祕密,值得借鑑!


還有一項研究表明,5歲時每天爲他們朗讀故事,10歲時關心他們的教育,孩子30歲的時候變得貧窮的可能性,明顯比那些沒有父母去做這些事的小孩要少得多。

所有這些研究都表明,父母做的某些事,哪怕是很小的事,跟孩子以後能有一個好的結果,都是相關聯的。

70年跟蹤研究,《自然》雜誌主編髮現養育小孩的祕密,值得借鑑!


雖然最終的研究表明,好的育兒方式,也只能將窮孩子和富孩子之間的教育差距縮小一半。

但這已經是很好的消息了。

因爲這種研究,最起碼給了我們育兒的方向和信心,知道我們日常做的小事,都在對孩子產生積極而長期的正面影響。

70年跟蹤研究,《自然》雜誌主編髮現養育小孩的祕密,值得借鑑!


前段時間,哈佛大學46%新生都是富二代、其中30%的新生父母也是哈佛校友的新聞,讓不少人驚歎:精英的孩子還是精英。

這些哈佛新生的父母,是如何培養孩子的?

還記得在2015年,一位把三個孩子送進斯坦福大學的媽媽,也曾經引起整個母嬰圈的轟動,她就是陳美齡。

70年跟蹤研究,《自然》雜誌主編髮現養育小孩的祕密,值得借鑑!


陳美齡年輕時,曾是與鄧麗君齊名的歌手,和張國榮合唱的《原野牧歌》,還曾獲得香港金唱片獎。懷着二胎時,陳美齡赴美讀書,成爲斯坦福大學的教育學博士。

從那以後,陳美齡消失了很久。

直到2015年時,她的三個孩子全部考上斯坦福,陳美齡再次成爲大衆的焦點,這次大家關注的,是她的家庭教育方法。

陳美齡是如何培養出優秀孩子的?

70年跟蹤研究,《自然》雜誌主編髮現養育小孩的祕密,值得借鑑!

在陳美齡的訪談中,我發現她的家庭教育理念,跟海倫·皮爾森的研究,有不少相同的地方。我簡單來舉幾個例子:

陳美齡很注重傾聽孩子說話。

甚至在孩子提問題時,哪怕自己在做飯炒菜,也會關掉爐火,回答完問題以後再開火。

陳美齡很看重孩子與自然的親近。

比如下雨天時,她會帶着孩子去公園,在公園的池塘裏放葉子,比賽誰的葉子跑得更快,玩的時候研究爲什麼會下雨。

比起各種興趣班,陳美齡更支持全家人出去看看。

在日本的時候,她的孩子喜歡去水族館,陳美齡帶着孩子去看了差不多整個日本的水族館。

睡前15分鐘的聊天時間,也至關重要。

陳美齡的大兒子小時候喜歡魚,於是每次睡覺前,陳美齡都會陪着他玩10-15分鐘的假裝漁夫釣魚遊戲。

70年跟蹤研究,《自然》雜誌主編髮現養育小孩的祕密,值得借鑑!


其實,陳美齡的育兒方式,也告訴了我們另一個真相:

真正的教育與父母關聯甚大。

正如福布斯中文網的評論所說,你自己是什麼人,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地成爲什麼人。


70年跟蹤研究,《自然》雜誌主編髮現養育小孩的祕密,值得借鑑!


再來看一個農村孩子成功逆襲的例子。

2016年從哈佛畢業,又在麻省理工學院做博士後研究的中國學生何江,從小在農村長大。提起他印象最深的童年往事,是睡前故事時間。

不管白天幹農活多累,爸爸都會給兩個孩子講睡前故事。做捕魚工的爸爸,算是那個閉塞的小山村中,見過大世面的人。他講的大城市的故事,讓何江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嚮往。

而識字不多的媽媽,總會要求兒子把課本里的故事念給自己聽。遇到不懂的地方,還會跟兒子一起討論。

70年跟蹤研究,《自然》雜誌主編髮現養育小孩的祕密,值得借鑑!


在這種家庭氛圍中長大的何江,低調謙遜、樸素又睿智。他自己也說:"鄉下的成長經歷讓我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而這好奇心在我成長的不同階段,幫助我克服了很多困難,也讓我在一個新的環境裏迅速成長。"

在他的新書《走出自己的天空》中,何江用多半篇幅,都在寫自己的父母,寫他們對自己的影響,寫對童年生活的回憶,而不是寫他的名校生活。

70年跟蹤研究,《自然》雜誌主編髮現養育小孩的祕密,值得借鑑!


正如在這項歷時最長的研究中,英國科學家們所發現的,父母的態度對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以及以後的生活是否成功,都有很大影響。

比如父母是否相信世界是公正的?父母是否認爲努力工作最終會得到回報?如果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麼他們的孩子,往往也會表現得很出色。

還有那些經常與孩子交談,真正傾聽孩子,感興趣孩子熱愛的東西,他們的孩子往往後有更好的表現,長大後也會從事更好的工作。

結語:陪孩子讀書、聽孩子說話、及時迴應孩子……正是生活中這些小到不能再小的瑣事,卻對孩子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其實仔細看完這些研究,我受到的啓發還是挺多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想要孩子健康、快樂又成功,除了信賴科學之外,就是聆聽孩子們的聲音。

不知道大家會有些什麼樣的感想呢?期待在留言區的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