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2人,我都非常喜歡。

先說說素素。

李勝素,我們的大素素。

河北省出來的小姑娘李勝素,一唱成名。從學豫劇的驚艷,到13歲改學京劇,工青衣、花衫,後來為玖爺的入室弟子。由於自己的努力加上通過刻苦的天分,很快展露頭腳,葆玖先生毫無保留的傳授,大素素一齣戲一齣戲紮實的學習,梅派的精神與精髓在老師傳授的歲月中,在無數個寒暑的苦練中,在一場場演出的觀眾的檢驗中,映在了她的身上心中。素素的青衣扮相大氣、雍容、典雅、高貴。在繼承傳統同時還大膽創新,給老戲注入了自己的活力自己的理解。 2001年調入中國京劇院京劇團,青年團任團長,很快的成了中國京劇的領軍人物。我喜歡看素素演的戲,好看,大氣,有沒派的雍容華貴的氣韻,這種氣韻在很多青衣上面是很難體現出來的那種雍華,我特別喜歡聽她唱的《大保國》《四郎探母》《二進宮》《宇宙鋒》《霸王別姬》《白蛇傳》《鳳還巢》《穆桂英挂帥》《謝瑤環》《野豬林》《紅鬃烈馬》《生死恨》《廉錦楓》《楊門女將》《梅蘭芳》《滿江紅》等等,都是我喜歡的。我喜歡大素素的唱腔,清麗華貴,是所有剛入門的戲迷最喜歡聽的,在唱法上則融入了新的元素。而很多觀眾則認為素素近年來的唱功退步了,很多人歸咎於她近年來與于魁智搭檔唱了很多京歌,可是我個人認為,正是由於她唱了這麼多京歌,在對京劇的推廣與發展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很多剛入門的戲迷,正是聽了大素素的演唱才喜歡上了京劇,個人覺得素素更接近古典女子的婉約,更有梅派的風韻,氣質非常好,個人是非常推崇大素素。

史大姑娘就不用說了,史姐姐是上京院的台柱子。刀馬旦出生, 後來學唱梅派,也是名師教導,有幸在現場聽過幾場史姐姐的演唱,梅派韻味很足,很多老戲迷都喜歡聽史依紅的演唱,有人說他在扮相上對比李勝素稍遜一籌,主要是因為笑臉的緣故, 在演唱風格上我個人非常喜歡她的梅派,甚至覺得比大素素唱的,還有韻味,演的戲也很有味道。史姐姐個人也非常的努力,從聽她近年來的現場來看,進步非常大,幾乎每年都在進步。我喜歡聽她的《霸王別姬》《玉堂春》《楊門女將》《穆桂英挂帥》真的演得非常好。這個文武昆亂不擋的上京院名角,唱作俱佳,文武兼善,做工細膩沉穩,扮相大家風範。大量的排演新的曲目,勇於探索創新,所扮演的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特點,擁有很多大量的粉絲戲迷。

兩個名角都為當今的梅派藝術發揚光大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與努力。唱念做打都具有自己的特點,都是非常優秀的演員,深受大家的喜歡,兩個人不分伯仲、一南一北,聽了她們的演唱讓我們為梅派藝術點贊。


我個人是很喜歡梅派藝術的,李勝素和史依弘她們兩位我都很喜歡聽,相比起來,李勝素的人氣更旺一些,史依弘的音域較廣,很多高音都唱的上去,而且梅派味道更為濃厚一些。

李勝素和史依弘誰唱的更好,這個還真的挺難回答的,畢竟她們兩個人雖然都是梅派青衣,但是特色不同,喜歡的人群也不同,實在不好比較。

李勝素的資格要老一些,唱腔比較甜美,做工很有特色,相對起來比較全面,不管是扮相、身段、演技等等都比較完美,但是相比起史依弘,又少了那麼些梅派的特色。

史依弘的嗓子很好,唱功出色,屬於那種一張嘴就能聽出很濃的梅派韻味的,聲音比較接近梅蘭芳。不過其他方面沒有李勝素那麼全面,做工相比較李勝素而言,差了一些。

李勝素在十歲的時候就開始學戲了,不過那時候是學戲豫劇,到了13歲開始改唱京劇,開始學青衣和花旦。不過她學梅派青衣較晚,在22歲才開始跟梅葆玖學習梅派藝術。

雖然李勝素學的晚,但是她的天賦很好,很快就領會了梅派藝術的要領,還添加了許多自己的特色。梅葆玖先生在2009年曾說過,他學生中最好的是李勝素。除此之外,李勝素還是京劇史上第一個,將京劇藝術帶到音樂之都維也納的金色大廳的,為傳播京劇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史依弘雖然比李勝素小了幾歲,但也憑藉著自己的實力,去彌補這幾年的差距。史依弘的唱腔比較有味道,酷似梅蘭芳大師。不過由於她一直在上海工作,不免有些偏向海派京劇。

兩個人對比的話,李勝素的京劇邊聽邊看比較好,史依弘的京劇光聽不看也行,兩個人各有千秋。但是如果論貢獻的話,還是李勝素要高些。另外李勝素一直在鑽研京劇,而史依弘則還兼演影視劇。


謝邀!兩位都是當今梅派傳人里響噹噹的大青衣,粉絲遍布國內外,祖師爺賞飯吃同時自身又很努力的優秀代表。

但倆人發展的方向決然不同:李勝素是京派路子,端莊大氣,師承梅葆玖大師,除了京歌和偶爾的新編戲,其他還是主要圍繞梅派劇目的傳承來走的;史依弘是海派路子,清麗典雅,早先是武旦的底子,功夫好,又有一條好嗓子,所以演起戲來膽子也大,梅尚程荀四大流派的戲都敢演,還直接把「文武昆亂史依弘」取成演出主題名字的當今怕是只有她敢了。電視劇、京劇《巴黎聖母院》等等,也不怕人議論,喜歡的直接都嘗試了。

倆人的粉絲也都特別可愛,像是李勝素和于魁智搭檔幾十年,早就圈了一大波cp粉,動不動就怒刷「扛起鯉魚大旗」的彈幕,超級粉紅。前段時間由廣東粵劇改編的新戲《帝女花》又美哭了一批人。史姐姐搭檔經常變,大家也樂於看不同配對的神奇化學反應,崑曲大師蔡正仁、崑曲王子張軍、京劇凌柯、王珮瑜、金喜全都合作過,近期和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王平合作的《野豬林》和《打漁殺家》反響也都很好。

梅蘭芳大師當年其實玩得挺開的,傳承和創新算是一半一半。而且北京上海住的時間都挺長,受傳統科班和外來文化影響也都自然融合起來了。現在經常演的《天女散花》《霸王別姬》《鳳還巢》《紅線盜盒》《太真外傳》等等都是梅先生的新編戲,不過是現在都流傳下來了就成了新的傳統戲。流派藝術,還是需要活態繼承,不能泥古不化,也不能是無源之水,梅先生所言「移步不換形」,放在台上是好的作品、是屬於京劇的作品、是梅派靈魂的東西那就成。


肯定的說,各有千秋。 其實兩人都是由「武」入行的,只是說起兩位觀眾們都傾向於他們唱。

舞台上,史依弘還經常有刀馬、花衫之類的戲,而近些年的李勝素則是很少見到了。 若論唱的話,李勝素宗梅派。自從第一節青年京劇大獎賽被梅葆玖發現以來,一直專心的學習梅派,直到現在也沒有改編。2004年,她和于魁智登上維也納的金色大廳,李勝素演唱的是《杜鵑山》的選段,這是她帶領國粹藝術走向世界的一個「里程碑」。李勝素說,梅派的特點就是「自然」,因為自然也讓人覺得她特色不夠鮮明,但是其實不然,要做到這點非常之難。不出挑,更難得。 史依弘呢,上海京劇院的當家旦角,最近剛剛演出完「梅尚程荀史依弘」的專場演出,所以論唱腔的話,她是比較全面的。這次演出她還專門找李薔華先生再次說戲,之前她挑戰《鎖麟囊》還跟張火丁有過一段溝通,或者說是「請教」的經歷。所以說,以全面而論的話,史依弘是更加全面一些。

這個問題以前曾回答過,此處再言幾句。李史二位都是梅派青衣,二人的經歷也都非自小就是學京劇梅派的,走到今天,卻都是發揚光大梅派的得力之人。李勝素條件全面,唱念做打無一不佳,尤其是得天獨厚的嗓子,他人難及。史依弘的條件也相當優越,尤其突出的是創新精神,她的《巴黎聖母院》中的角色恐無人能繼。這裡主要以梅派的演唱試作比較。梅蘭芳先生有一條好嗓子,所以梅腔的特點是脆亮高亢與甜美圓潤相結合,這個特點與其他幾大名旦的演唱一比較便立可分明。李勝素的好嗓子,很適合唱梅派,故在梅派傳人中,梅葆玖先生稱她是學生中最好的一個。史依弘得過鼻炎,影響了嗓子的脆亮,唱梅腔不如李勝素傳神,也趕不上董圓圓。在京劇發展的歷程中,梅蘭芳先生是講求不斷創新的,而這奌史依弘倒是有了繼承和發揚,以後如續寫京劇旦角發展史,實可記上一筆。


說實話 梅派藝術傳承到今天 已經沒剩下幾分了 後輩演員都只能側重梅蘭芳先生的部分特點 加之自身的條件和理解 來繼承的梅派 包括玖爺在內 也難及梅蘭芳先生之萬一 比如身段上的差距(由於玖爺不是科班學藝 肯定會差點 不過我絲毫沒有不尊重玖爺的意思) 俗話說旦角梅蘭芳 老生余叔岩 挑不出毛病 有人說梅派的特點是沒有特點 這句話我不敢苟同 因為梅派藝術自然 大氣 雍容華貴中不失樸實 唱、念、做、表樣樣俱佳!

那麼拿李勝素和史依弘二位來比較的話 我談談我個人的淺見 素女神由於在國家京劇院的緣故 經常搭配於院出現在各大晚會 不管京歌也好 京劇也罷 我作為一個九零後對京劇的朦朧印象是她留下的 她的美震撼人心 天生的貴妃氣質 扮相上當仁不讓坐頭一把交椅 而唱腔上 有自己的特色 比較符合現代的審美吧 不知道是不是被京歌帶歪了……

史依弘作為上海京劇院的頭牌 被瑜老闆譽為色藝雙絕 確實不過分 刀馬旦的底子好 扮相上不如素女神那麼驚艷 但也別有一番風情 唱功上更有質感 也更加「梅派」 今年多次演唱尚派 程派 荀派名劇 也是技驚四座 我個人趕緊她要是唱尚派可能會更好 畢竟尚小雲先生的武生底子做根基 史老師更接近

總之 二位無意是當代梅派的領軍人物 我個人更喜歡素女神… 第一次做回答 有錯別字 格式問題請大家多多包涵 九四年的後學末進 喜歡京劇國粹 如有偏頗處 請大家多多指教 ??


各位看官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都沒錯,可也就坐而論道一說一樂。正經的兩位「角兒」各貼五天戲,文武昆亂,青衣花衫,現代古裝,盡己所能,各展才華。北京上海各為主場,最後以票房論伯仲。那絕對是京劇的一個盛事,戲迷肯定過足了戲癮!多好!


李勝素和史依弘是活躍在當今京劇舞台的兩位梅派大青衣名家,兩人雖說都宗梅派,但又各有特色,都深得戲劇愛好者喜愛。李勝素是京派代表,史依弘是海派代表。兩人難分高下,不宜用簡單的誰唱的更好來評判,只能看你更喜歡哪種風格。李勝素天生好嗓子,唱功自然流暢,輕鬆自如,行如流水,不留痕迹,給人以輕鬆大方的感覺。史依弘重在對劇情和人物的揣摩,感情充沛,氣息控制講究,能將觀眾聽眾帶入戲中,給人以甜美雅緻的感覺。兩人都為梅派青衣唱腔的傳承、發展做出了貢獻,願她們為廣大戲劇愛好者奉獻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使國粹藝術發揚光大!


我對這種評比感到煩感,人們是選擇米飯和饅頭那個解飽呢?我們答案是都解飽,人與人的口味是不同的!非要比個高低輸贏嗎?每個人的欣賞是不同的審美觀也是不同的,南派與北派也是不同的,是一流演員就行了,又何必排個一二三呢,照這樣每個行當都如此進行分個排行榜,那是對演員是不公平的,人為地製造矛盾,每位演員都有它的強項或弱項,十全十美是不好在的,多一些表揚和讚賞,少一些批評和指責,讓良好的環境為和諧創造更多的方便。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