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酸了,她留在舞台上是現場觀眾自己投票投出來的。

首先請您明白一點,頂級編曲只能給作品錦上添花,不可能化腐朽為神奇。再牛逼的大師也不能把「一起學貓叫」「嘴巴嘟嘟」這種歌編成格萊美。

其次要說明的是,曾軼可目前唱過的四首歌里,John Congleton(就是你們說的格萊美級別大師)編曲的是《彩虹》、《流言》、《水的記憶》,其中《流言》曾軼可本人也有參與編曲。而第三場的《軀殼》編曲是曾軼可和她自己的三位樂隊成員,我並不覺得《軀殼》比另外三首歌遜色,她那一場也拿了很不錯的成績。

另外,這節目目前的9位唱作人里,只有梁博是完全自己編曲的,請問剩下的7位是因為窮請不起好的編曲老師嗎?當然不是。而且格萊美級別的編曲也不是花錢就能請來的,人家去年就跟她合作過一張專輯了,如果他覺得曾軼可寫的歌垃圾還會一直跟她合作嗎?

陽春白雪,下里巴人。你可以不理解曾軼可的音樂,也可以不理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喜歡她,但是請你尊重別人。


介於你並不是很能聽懂曾軼可的情況下,盡量用你能聽得懂的話給你解釋。

編曲審美是很重要的素養,尤其是人聲,詞曲能和編曲搭配上,才能營造出完美的音樂氛圍,且音樂作品突出一個對話,有些人自言自語,有些人就是不敬天地敬鬼神,有些人向死而生,有些人用力量突出柔軟脆弱,藝術里比較常見的兩種審美,一種是死亡美學,一種是暴力美學,都有很多受眾和追捧者,這些都沒問題。

她很清楚自己在說什麼,她唱的東西,和她所有樂器唱的東西,保持了高度一致,這比太多詞曲不匹配,詞曲編曲不匹配,尤其是我就不點名了,她比這些人好太多了,因為沒有良好編曲審美,就很容易出現,編曲唱的是一個情緒,曲唱的是一個情緒,詞還寫的是另一個情緒,這種屬於嚴重音樂情緒輸出障礙,除了梁博,或多或少都有。

當然也不是說她就沒問題,只不過你能說出編曲和唱作人沒有關係的話,就證明了你對樂器的忽略已經到了你根本聽不出來,不好的歌,為什麼不好。

你的觀念還停留在所有樂器為人聲服務,但人聲原本就是作為一種樂器存在的,樂器唱的是一種聲音,人唱的是另一種聲音,這才是最可怕的事,可惜很多人還意識不到。


當然是能唱,還會作曲寫詞。能讓大部分人感受到,甚至喜歡曾軼可想表達的音樂。可能你不喜歡她的風格,但你會認為她是個在純粹追求自己內心音樂的人。如果你喜歡,就會去聽她以前的音樂,去了解她是怎麼從獅子座開始一點一點成長,一點一點變化。

她既然能在快女時期拿到名次,就說明她有閃光點,是可以開出更絢爛的花。再說,快女那會,還有高曉松一直支持她。後來曾的一首歌也是高曉松寫的詞。簡單的風格,有意思的詞。即使有人不喜歡高曉松,但他的眼光也不能說是爛的。

曾是有實力的。她的風格不大眾化,所以你可能不會哼在嘴邊,但天天抖音紅曲的調調也實在是太繞。是時候來點新鮮感了。

對於曾軼可會參加唱作人,我挺驚訝的。我對她的印象從獅子座開始。那個時候挺喜歡她的,獨特,自我。對於網路上一直存在的對她的質疑,曾軼可也許以前往心裡去過,但無論如何,這個對她實在是沒啥影響。她一直在做自己喜歡的音樂,拍喜歡的MV,做喜歡的事。在該勇敢的時候勇敢,在無人的地方自己歌唱,這樣挺好的。

她的風格有在變,有可愛,輕快,也有搖滾,電音。有想像,有小孩,有愛情,有生活。我喜歡曾的原因是,她的歌能準確的讓你捕捉到她寫這首歌,唱這首歌的心情,想法。很純真的人。我喜歡用她的歌曲去調節我的心情。對我作用比較大。


謝邀。怎麼說呢,我覺得曾軼可留在這個舞台是一個必定的結果。她代表的不僅僅是一種音樂風格,一種音樂態度,更是一類人。

題主說曾軼可矯揉造作,但在我看來卻完全不這樣。她真的就像一隻綿羊,小心翼翼卻又格格不入。很害怕別人的目光,卻又很希望能夠融入,聽到毛不易的幾句讚美就像看到黑暗中的光一樣,屢次在採訪中說毛毛是懂她的,是理解她的音樂的。曾軼可過於純真,也就會讓她被很多人不理解,過度解讀。

再回到她的音樂,我覺得她是自成一派的,不管別人的看法如何,也不管她這個人怎麼樣,但就她的歌來說,我真的很喜歡。不管是在節目中的歌,還是她老一點的歌。像《三的顏色》《夜車》《黑天鵝》等等,每一首歌我都能聽出情感。就像毛不易所說,她的歌詞里有美好,有勇敢。有人說她的歌很壓抑,我覺得相反,她的歌總是能給人力量,就算窮途末路也會有陽光灑在身上。

算了,我的文學功底不足以讓我描述我的感受,但不管從哪個層面來說,我們都不應該把曾軼可固化為唱《獅子座》的曾軼可,綿羊音的曾軼可了。她是唱作人曾軼可。以上。


不得不承認,曾軼可是一個有才華又極具個性的唱作人,在第四期中我覺得曾軼可的歌和毛不易之前的《水鄉》有異曲同工之處就是都有4D感。且,她本期的歌真的很4D哈哈,怎麼說呢,就是真的有種慢慢跟著她的歌沉在水中的感覺。前幾期大家對於曾軼可的音樂爭議很大,而我的看法是:首先,曾軼可的詞曲是非常曾軼可的。這點好壞暫且不論,但她的歌的編曲很值得一提,幾期聽下來她的編曲每一次都很恐怖,怎麼個恐怖法呢?就是極富渲染力,就像我之前所說的4D感。我一直認為這種渲染力才是音樂最本真的東西,做音樂就要這樣子,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條條框框的東西上。從現如今的情況來看,曾軼可正走在「打破「的路上,我也非常非常期待曾軼可之後的作品,加油!!!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