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的過程,我們常會希望可以知道對方在想什麼,但是最直接能夠接收到的言語,卻是最能夠被掩飾的一種表達方式,如果我們順著這些話語走,後來可能會陷入迷惘,總是搞不清楚「為什麼對方說的跟做的不一樣?」。

其實,除了這些話之外,我們還需要仔細觀察對方所表現出來的非語言訊息,可以讓我們獲得更多資訊,可能能夠道破對方心中的感受,也或許是偵測到對方態度的轉變,這些資訊能夠幫助我們去核對確認對方的言行是否一致,還是對方所表達的訊息語帶玄機或意有所指。

undefined

Photo by mari lezhava on Unsplash

 

在此提供一些方向,讓你在觀察的時候能夠快速上手。

 

  1. 從腳走到頭,誠實向下走。
    往往我們在觀察一個人的時候,大多聚焦在一個人的頭部、軀幹、肩膀、雙手,一方面與我們的視線範圍有關,另一方面,我們傾向於從一個人的表情去推論對方的內在感受,雙腳反而是我們最常忽略的訊息來源。
    雙腳,在人開始行動時,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無論是要逃跑、戰鬥或者是靜止不動,所以當人在面對壓力或情緒時,雙腳最容易洩漏人內心的感受。而且雙腳的範圍也象徵著一個人的勢力範圍,當一個人的雙腳佔據的範圍越大,意味著他對自己是越有自信的。

     
  2. 建立基準線,反差易出現
    每個表情、手勢、動作在大多數人身上可能具有普遍類似的涵義,但因為每個人來自不同的文化環境,成長歷程也大不相同,不見得這些普遍性的意義能夠適用於每個人。
    當我們希望能夠瞭解對方狀態時,最一開始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為對方的行為畫下一條基準線,瞭解對方在安穩、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會有什麼表現,然後在去觀察對方的表現在溝通的過程中是否出現什麼樣的變化,這就是反差。
    蒐集這些反差的過程就像在做實驗一樣,我們可能從某些反差當中獲得一些假設或推論,但不見得代表已成定局,我們透過蒐集一致性的反差來驗證,當這樣的訊息越多、越一致,意味著我們的假設可能得到驗證。

     
  3. 改變的背後,是誰在左右
    非語言訊息出現改變時,往往代表當下個體內在也在變化中。如果我們有先建立起基準線,我們可以去記錄自己所提供的那些刺激引發了對方這些改變。例如當我與對方在聊著著日常生活時,對方的狀態可能還算安穩,但是當「母親」這個詞被提起時,我觀察到對方的雙腳內縮,雙手交叉在胸前,雙肩下降,背部拱起,我感覺對方好像變得比較防衛。
    這是否代表著對方對於母親的感受被表現出來,我可以直接指出這些觀察,並與對方確認,我也可以反覆確認,蒐集更多一致性的變化時,再跟對方討論。我通常選擇後者,因為我總會將對話的安全感放在第一位,當這些不自覺得改變出現時,當事人不見得會意識到,可是當這些改變過早被察覺到,當事人可能轉為防衛,意識反而更加鞏固,可以繼續追尋下去的線索就斷了。

     

以上是我無論在生活或工作之中,嘗試藉由非語言訊息去瞭解對方時會注意的部分。

溝通的過程有非常多訊息在空氣中流動,有些是外顯的,有些是隱晦的。很多時候重點不在於你得到了哪些訊息,而是在於對方為何會表現出這些訊息,或這也代表著你對於面前的這個人所帶有的好奇心,讓我們願意一次又一次地去觀察、去感受、去蒐集、去驗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