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春暖花開,伴隨着清脆的鳥語,宜人的花香,人們逐漸走向空曠的原野,感受春天帶來的氣息。

  但與此同時,過敏性皮膚病也緊跟而至,一些祭祖、踏青的人,長出了紅疹,或是皮膚瘙癢、乾燥脫皮等,令其苦惱萬分。

  這種疾病最喜歡在這個季節出來“搞事情”。

  過敏性皮膚病雖然一年四季都可見,但以春季高發。

  首先從外因上來講,春季剛從寒冷的冬季過渡過來,氣溫忽冷忽熱,乍暖還寒,各種蚊蟲、植物花粉、塵蟎隨風飛揚,與皮膚接觸後極易引發各種過敏性皮膚病。

  其次,皮膚經過冬天的養護,黑色素減少,膚色變白,對紫外線敏感增加,某些光敏性皮膚病就接踵而至。

  相較於成人,嬰幼兒皮膚屏障功能較成人薄弱且不夠成熟,皮膚通透性高,經皮吸收增加,故嬰幼兒更容易罹患過敏性皮膚病。

  另一方面,再講到內因,部分人本身屬於過敏性體質,就更容易發病。

  另外,精神壓力、飲食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內分泌功能失調等也會成爲過敏性疾病的誘發因素。

  皮炎、溼疹、蕁麻疹等是春季最常見過敏性皮膚病,該類病患佔到這個時間段皮膚科門診就診患者的50%以上。

  主要表現爲紅斑、風團,伴顯著瘙癢,急性溼疹還可以出現滲液、結痂等表現。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臨牀特點以皮膚出現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鮮紅色風團。

  常常突然出現,數小時後自行消退,且不留任何痕跡,但其他部位又有新的風團,此起彼伏,部分人羣還可伴有發熱、氣促、腹痛等表現。

  而溼疹的皮疹形態具有多樣性,在急性期表現爲紅斑、丘皰疹、滲液等,瘙癢明顯。

  經過一段時間後,進入亞急性期,此期皮疹較急性期減輕,皮膚變得乾燥,會有輕度的浸潤。

  急性溼疹或亞急性溼疹經久不愈,逐漸轉變爲慢性期,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煩擾。

  此外,對紫外線過敏的人羣,在接觸日光後,會出現顏面、雙手及前臂等暴露部位的瘙癢性紅斑、丘疹等皮膚表現。

  要趕走這些煩人的皮膚病,應注意以下幾點:

  (1)合理飲食:

  老百姓常說的“發物”,包括一些容易引發機體過敏性皮炎的食物,常見的有蝦蟹、牛奶、雞蛋白、大豆、牛肉、芒果、腰果等。

  同時食用一些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韭菜、肉桂等更容易誘發過敏性皮膚病的發生。

  還有些人羣食用光敏性食物還可以導致光敏性皮膚病,這些食物中所含有的光敏性物質進入人體,如果照射陽光皮膚,就會與其發生反應。

  生活中常見光敏性食物有灰菜、香菜、油菜、芹菜、雪菜、檸檬、芒果、菠蘿等。

  大家在生活中,首先避免食用已知過敏的食物,飲食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同時要合理膳食,不挑食,營養均衡。

  (2)合理護膚:

  皮膚是人體抵禦外界環境的第一道屏障,春季皮膚乾燥、氣溫多變容易引起皮膚屏障破壞,接觸過敏物質促進皮膚病的發生。

  在春季日常護膚中,最重要就是保溼和潤膚,同時要避免反覆搔抓皮膚。

  不用太燙的熱水洗浴,合理的水溫是25℃-35℃,同時不能過度洗浴,在春季合理的洗浴次數是1周2-3次。

  還有對於已經罹患溼疹、瘙癢症等皮膚病的患者,不要使用肥皂、沐浴露等鹼性洗滌劑。

  對於光敏性皮炎的患者來講,在防曬的同時,還需要合理選擇遮光劑。

  此外,避免使用過期、成分複雜、含有激素等的護膚品,選用新產品時可先在手背上試用,無不良反應後可繼續使用。

  (3)規避特殊環境:

  春季萬物復甦,微生物、花粉都開始出現,道路兩旁的花草、城市的公園及農村的原野都是容易接觸過敏物質的環境。

  對於容易過敏的患者要穿戴好衣物,帶好口罩,儘量規避到此類環境中去,同時,還要保持所居住房間的乾淨衛生,勤洗衣物等。

  另外,在清明前後,雨水較多,空氣溼度大,是黴菌、害蟲的環境溫牀,也是容易引起過敏性皮膚病原因之一。

  要注意適時的關窗和通風,巧用乾燥劑,晴天時間記得晾曬牀單、被子,保持乾爽、潔淨的環境衛生。

  (4)健康的生活習慣,增強體育鍛煉:

  人體的免疫力、內分泌均衡與健康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

  熬夜、勞累、精神壓力、不健康的飲食等都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從而導致各種皮膚病的發生。

  因此,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人體的健康及其重要。

  此外,合理的體育鍛煉,能提高人體的抵抗力,能改善皮膚的營養,增強對人體對外界環境各種因素的抵抗力。

  (編輯Anne。圖片來源網絡,僅供參考)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人民醫院 皮膚科 主任醫師 馮浩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