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帖,某米的誠意滿滿,只在乎把事情說清楚,而不在乎篇幅了,不知道大家看得還過癮不?

做為開年帖的收尾帖子,今天則說一下我說我支持日更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人質疑的問題。以前在有妖氣貼吧會遇到反對和質疑聲,在知乎也同樣遇到這種質疑。每一個人都解答實在太麻煩了,而且還有人刪帖,讓我的回應直接白費,這種刪帖的人十分可氣。所以我直接在我的文章里,把這個事情說透,之後同類問題,我就懶得回應,直接轉帖了。

首先,我需要和這些對日更漫畫產生懷疑的人一個糾正:你能有這個觀點,要麼是你本身覺得做不到,做到了質量就會下降,要麼是你看過幾個日更但質量一般的作品,所以覺得日更沒有前途。也就是說,你這種自以為是的判斷方式,本身已經出了問題,所以,根本沒辦法當做看待這個世界的標尺。

我先說下鄰居的真實情況:當初網路小說出現日更的時候,紙媒那群傢伙也跳出來抨擊,蔑視。但現在才短短十幾年過去,作協裡面已經有了網文作家的席位。甚至我可以鄙視那些聲討網文的紙媒創作者,因為他們引以為傲的小說,在宋朝是個什麼地位?不也是下等創作么?

歷史中從來都是這樣,新生的創作形式,因為剛剛誕生的時候十分稚嫩,所以看似當時並不起眼或者並不好,但不代表這種形式本身有問題,一旦有後來者開始進一步完善這個領域,這個領域就必然會成長成為一個全新的存在形式!你們身為文學創作者,竟然連點基本的歷史都不清楚,還好意思寫東西,不嫌丟人?

說完了鄰居的事情,我們再說我們現在中國的現實。很多人在聲討日更,無非能打出的牌就是:日更質量差,日更情節水等乾巴巴的問題。我就從這兩個問題分別開始討論。

先從質量差說起:你說日更質量差,可你知道另外一個現實嗎?現在國內基本活下來的漫畫團隊,如果把每個平台的漫畫都總結在一起,早就能做到,甚至遠超過日更的速度了,這種現實你知道嗎?如果你僅僅從某一個漫畫不是日更,質量看起來還好,但是有一個漫畫日更,質量不好,就盲目判斷,日更不合適,質量會變差,就是一葉障目。

而且,我再說個現實:你所知道的日本漫畫圈,你以為只有上面蹦躂那幾個只做周更的大佬,就能撐起這個產業鏈?你知道很多作者在成為超一線之前,其實每天創作的漫畫嗨了去了,據我所知,有個日本漫畫工作室,他們最高日更數量能達到驚人的七十多頁,而他們人手卻只有五個人,更而且,他們的作品質量還不算差。

即便不說這個,我再說個現實:當初日本的黑白漫畫誕生的時候,就被稱為快餐式漫畫,也就是說,這種周更,在歐美人眼中,已經是快餐了。那麼,不快餐是什麼樣子?漫畫《德魯娜》做為和《亂馬1/2》同時代得獎的作品,現在《亂馬1/2》結束都二十多年了,你要不要查一下,仍然沒有連載結束的《德魯娜》出了幾本?一共多少頁?

但是你現在敢說,日本的周更漫畫質量差,沒有前途么?現在動漫甚至就是日本對外的重要旗幟之一,他們的漫畫在歐美、中國等幾乎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有廣泛的受眾群。

說到這裡,我又不得不倒回來,再說說我們的鄰居網文圈,當初被國內紙媒嘲笑的網文圈,現在的影響力有多大?知道現在歐美人很多人就等著盜版網站的翻譯看么?甚至去年,哦,現在說應該是前年了,還傳出一個新聞,一個美國小伙兒,就是因為喜歡上了中國網文,而戒掉了大麻,雖然這種事情被暴走漫畫的王尼瑪調侃,說他只是戒掉了生理鴉片,轉抽精神鴉片了而已。但這就是中國網文在全世界的影響力。

然後,我再給你一個現實,《知音漫客》上連載的一個朋友創作的時候,有一次我就在旁邊,那一期MK要求加頁數,最後頁數總量是32頁。那你以為這是多長時間完成的?他和兩個人打配合,主要還是他自己做,我看著表,從分鏡到成稿,總共只用了26小時。當然,他是不眠不休26小時熬出來的,如果把32頁平均到每一天工作八到十小時,那也就是三天的工作量。平均一天十頁以上在MK雜誌上連載的質量。

而同一時刻,我問他同時一共幾個雜誌連載,他說一共十幾個吧。

這,夠日更了嗎?

這是現在現有中國團隊的現實,還有另外的現實:人工智慧上色、三維體型和建築場景、帶繪畫修正功能的軟體等等,各種輔助工具的誕生和完善,未來這個速度只會越來越快。現在都已經能超越日更的諸位,未來只會更快更好,何來質量變差一說?

還有就是,技術進步下,信息類別的產品就會變得越來越直白,越來越通俗,因為散發的成本降低了。當初我們只能在甲骨上刻字的時候,只能刻最關鍵的組織賴以生存的數據,誰會搞什麼風花雪月在骨片上?但能在竹片上刻字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有了更直白、更有思想的東西誕生了,比如《詩經》、百家爭鳴的各種老子孫子等等。後來有了紙張,才有了更風花雪月的詩歌流行出現,而不是之前對話都只能出自《詩經》。再後來,紙張的進步,就有了詞,到後來吳承恩寫《西遊記》、蒲松齡寫《聊齋》等等,都是寫了一輩子,現在紙媒那些嘲笑網文低俗的貨,你們幾年出一本書?和老祖宗比,你們不汗顏?

不需要汗顏!這就是時代進步的必然!

即便不說別人,說到我自己,我覺得我這種奇葩更能說明問題。因為我我雖然身在漫畫圈,卻也在網文圈混過。做過漫畫日更,最快的時候是兩個日更加一個周更同時進行。也做過網文日更,日更六千到一萬字,只有靈感爆發的時候才能做到日更兩萬字,創作了一年多,不到兩百萬字。

題外話,因為以前做到過一天更新六千字以上,所以覺得今年不限字數(最後還是給自己加了個限制,就是一千字以上)的思考,做起來應該很輕鬆,結果,我小看了思考的力量,只能說我之前碎片化的思考根本算不上什麼,我對思考的力量一無所知……

所以,因為兩個行當我都有經驗,我有資格做這兩者的對比。我說一下我自己的經驗感受:我感覺,做網文日更更累。

漫畫我負責劇本、分鏡和修型三個步驟,其他可以交出去給別人,雖然也很累,但是創作的內容比網文少了太多,而且工作切換,也不會那麼只是盯著小黑屋打字那麼疲憊,就跟國外那個數學家鋸木頭放鬆的原理一樣,雖然也累的要命,但是,兩個日更加一個周更,都沒有一個日更小說那麼累。

如果你讓我選日更小說還是日更漫畫,我現在百分百選日更漫畫,輕鬆且人氣高,比小說累死還撲街強太多了。

所以,如果你覺得網路小說日更,你不覺得質量差的話,那麼我也真心誠意的告訴你一個現實:漫畫日更更輕鬆,只不過漫畫的入門門檻,比網路小說要高得多,所以畫漫畫的還是比寫小說的人要少得多。

綜合上述,就是我在未來看好日更漫畫的原因:

第一,網路對於漫畫未來的要求,必然會達到日更要求。因為我們不是各個漫畫平台之間的競爭那麼簡單,而是要想形成產業,我們必然需要參與到和優酷、愛奇藝、抖音等大平台,爭奪用戶最長打開的十幾個APP之一。第二,現在國內的絕大多數能活下來的漫畫團隊,其創作的速度早就已經達到甚至超過日更的速度,而漫畫的質量並沒有真實的下降。第三,連載漫畫可以團隊合作,而內容也比網文少,所以創作過程比小說日更要輕鬆。第四,各種外在的新工具誕生,可以進一步加速創作的速度。等等吧,還有些其他我覺得不是很重要,或者暫時沒有想到的細節,就不叨叨了。

總之就是:這是未來的趨勢之一,不管你喜歡不喜歡,支持不支持,害怕不害怕,能不能做到……這種未來,都終究會到來。

當然你說日更誕生,現在漫畫是不是沒有活路了?現實是,紙媒的小說大佬,現在活得更滋潤了。

比如,我最喜歡的小說作家畢飛宇,之前沒有幾個認識人知道,但這幾年,因為互聯網的原因,把文學的門檻拉低了,因為讀者也會長大,當網文不能滿足受眾群的精神需求的時候,就會轉向傳統文學圈。因為這種原因,畢飛宇在越來越多的民眾面前曝光,還當了某大學文學系的教授,甚至他的話,都可以成為新聞,成為多個平台的主推新聞之一,周圍人也有人開始反過來告訴我,他們知道了一個厲害作家畢飛宇,讓我這個2001年就因為《玉米》跪了、隨後用摳唆的生活費買了正版《平原》的粉絲,很是得意的回一句:「你才知道啊。」

村上春樹從來沒在乎過網路日更的事情。

莫言也沒有因為網文,就此沒落了。

金庸大師去世的時候,舉國默哀。

再往前數,吳承恩、蒲松齡等一輩子寫一部書的大佬,沒有因為金庸、古龍等老爺子的誕生而銷聲匿跡,而李白、杜甫等牛人,也沒有因為小說誕生就被埋沒。

即便回到漫畫領域,《德魯娜》等牛叉的作品,也沒有因為日本有了日更,而沒落了,相反,它在自己的領域裡,還是王者。就算不說遠了,富奸你總知道吧?不多說了。

最後的結論就是:下個時代,你的作品會不會毀了,原因不在外界用什麼辦法、什麼形式創作,而在於你的核心內容,是不是具備被讀者認可的價值。如果你的作品有價值,管你怎麼更新,都會有人支持你。你的作品受不受歡迎,與日更不日更沒關係,是你個人實力問題。

這,就是簡單粗暴的現實。

好了,開年帖進行到了這裡,終於徹底結束了,這麼長,還為了大家看起來順暢,而沒分成一千字一章的發,我也是拼了。2019年已經開始,我一旦有了全新的思考和發現,就會立刻發上來分享給大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