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在小區裏,遇到了一位老人,閒聊中,她說了這樣一件事……

  自己今年剛退休,本來計劃跟老伴到外地去旅遊,然後上個老年大學。因爲旅遊這件事,和上大學這件事,是自己年輕時候的一個願望。年輕的時候自己特別喜歡旅遊,可是經濟條件差,一直不捨得出去。而且自己有一個上大學的夢,特別想去實現,所以趁着剛退休,想去過幾年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巧的是,兒媳下個月就要生了,是第二個孩子。兒子和兒媳都給自己打電話了,想讓自己搬過去住,順便幫忙照顧孩子。按人之常情來說,自己退休了,沒有了什麼重要的事情,幫兒子兒媳帶孩子也沒有推辭的理由。可是,如果自己搬過去住了,那自己的計劃肯定就泡湯了。如果自己拒絕了,又擔心兒媳會生氣,自己現在也老了,用不了幾年,就得指望兒子和兒媳來照顧自己。

  因爲這件事,自己糾結了好多天,一直沒有給兒媳正面回覆。老人問我:“如果我真的拒絕了兒媳,不去幫她帶孩子,那她以後還會給我養老嗎”?

  面對如此現實的問題,我也“酣暢淋漓”的給老人做了如下分析……

  1、如果拒絕幫兒媳帶孩子,兒媳肯定會心中有芥蒂

  雖然老人沒有義務幫兒媳帶孩子,但是從人之常情來說,老人幫忙帶孩子,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有些老人不喜歡帶孩子,可能會選擇給兒媳一些錢,讓兒媳去顧保姆。實際上,錢的作用跟幫忙帶孩子,完全是兩碼事。給兒媳錢,也只是爲了添補自己內心的虧欠,但兒媳不一定會領情。

  雖然兒媳嘴上不會說什麼,但是心裏肯定會有芥蒂。老人幫忙帶孩子,兒媳是完全放心的,畢竟是有血緣關係的。若是顧一個保姆來全職照顧孩子,做媽媽的肯定不會放心,畢竟那是個外人。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老人對兒媳好,兒媳肯定會心存感激,未來也會加倍奉還。如果老人不近人情,在兒媳困難的時候沒有出面,那未來在養老的時候,兒媳或許會指望不上。

  2、如果的確有自己的想法,不妨跟兒媳商量

  如果一家人感情好,老人是不可能不願意幫這個忙的,畢竟老人也是需要充實生活的,有個小寶寶照顧,自己的生活也會多姿多彩。但是,的確有個別的現象,那就需要去跟兒媳談心、商量,我覺得千萬不能別在心裏不說。把自己的心裏話跟兒媳說說,我想每個人都心存善念,不會去爲難老人的,雙方建立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再去想一個比較周全的辦法,這纔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總不能自己既不想出力,又想讓兒媳未來給自己養老,這種單方面的付出,擱在誰身上,可能都不太公平。如果兒媳能理解,並且同意用其他的方法來彌補自己,那是最好不過了。如果兒媳態度堅決,我想做老人的也該認真考慮一下。如果說老人並不指望兒媳給自己養老,那就不需要考慮太多,大家都生活的獨立一些就好了。

  寫在最後:我覺得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過得好,所有的子女,也都希望父母能安享晚年,前提是大家都得互相理解,相互讓對方一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