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雞小隊》是我女兒喜歡的國產動畫片之一,這個片子很受歡迎還出了英文版和系列玩具,

主角是雞媽媽和四隻雞寶寶,他們的鄰居是蟾蜍媽媽和蟾蜍寶寶,蚯蚓叔叔,蛇叔叔等。

總之這個片子里沒有爸爸的角色,而且裡面的雄性都是單身的,有雄性蛇、雄性兔子等,唯獨沒有雄性的雞,雞媽媽天煞孤星。

主題歌里是這樣唱的,不要害怕,不怕跌倒,因為媽媽愛著你,不要害羞,不怕孤單,因為媽媽愛著你。

如果換成是「不要害怕,不怕跌倒,因為爸爸愛著你,不要害羞,不怕孤單,因為媽媽愛著你」多好,父愛天然更有勇氣更冒險。

喜歡的另一部動畫片是美國的《小豬佩奇》,主角是豬爸爸、豬媽媽、佩奇和弟弟喬治一家四口,

有一次豬媽媽在用電腦工作,豬爸爸在樓下做午餐,豬媽媽的電腦出故障了,喊豬爸爸來幫忙修,她去做午餐,豬爸爸說我不太擅長,但是可以試試。

在中國的家庭不太常見。

最常見的場景是忙碌了一天,男人回到一處房子,沒刷的新聞、沒看的朋友圈、錯過的娛樂節目,通通要補上才算完美的一天。

這個房子里的女人和小孩淪為背景音,跟開著電視耍手機的感覺沒什麼兩樣。

夜深了,男人玩累了手機酣然入睡,只留下女人一個人在活不下去的念頭裡掙扎。

都說孩子是天賜的禮物,不準確,

對於「隱形父親」來說,孩子才真的是天賜的禮物,因為都屬於「不知道為什麼就屬於你」的存在,剛得到是蒙圈的,習慣了就是理所當然的。

政府和社會制度也有待改善,中國父親陪護假僅為15天。

在紐西蘭,父親有兩個星期強制性的有薪陪產假,由政府買單。在歐洲,以瑞典為例,是90天。而且瑞典父母雙方一共可享有16個月(480天)的產假。頭390天,休假的一方可以拿到原有薪水的80%。390天之後的產假薪水會降低。

在北歐的街上到處可以看到爸爸帶孩子的情景。下圖是我喜歡的在瑞典生活工作的「北歐三寶媽」拍的公園一隅。(侵權刪)

亞洲的主流價值取向是男人的價值在出色的事業,女人的價值是獲得男人的寵愛。

在韓國中國《爸爸去哪兒》都火了一把,從來沒人想看《媽媽去哪兒》,因為媽媽帶孩子身邊到處都看得到,人們只好奇爸爸帶孩子什麼樣子。

主流意識形態下的大部分的中國爸爸們在家庭里似乎都是隱形人。

小男孩長大繼續他父親的活法,畢竟一個人的婚姻家庭模式最初就是從原生家庭習得,

如果正好娶了一個從小父親角色缺失的女孩,她總是要求很多愛,他就變本加厲的逃。

又能逃去哪。

不過世上又多一個疑神疑鬼歇斯底里的女人,一個晚上停好車卻不肯下車回家的男人。

小女孩如果一直對父愛求而不得,一般會早戀或者早早結婚,或者花很多精力學習心理學重建內心秩序。

反而從小跟父親關係親密的女孩不太容易早戀,

因為情感需求已經被滿足,再者父親是每一個女孩最初的男性化身,她們內化了父親的價值觀,不太能看得上青春期幼稚的男同學。

在之前的一期《奇葩大會》上,高曉松首次對外談起自己的原生家庭,父子關係非常糟糕,糟糕到他從來都沒有問過他父親一個問題。

我自己也是生活在一個父親角色缺失的家庭,幸運的是5歲之前父親花了很多時間陪伴我,5歲之後父親就在外地工作。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回來一次。

12歲我離家住校,之後我們碰面更少了。

他的事情都是聽我媽模模糊糊說的,因為那時候我媽一吵架喜歡跟我抱怨,

幾年前我跟他開車去一個地方,一個封閉空間一次單獨相處的機會,但聊的很少,印象最深的是他說沒怎麼跟我打過交道,並不怎麼了解我。

確實是。

婚後我徹底從原生家庭里獨立出來,跟他聯繫更少了,我媽跟我打電活的時候他在旁邊聽著,經常開玩笑說你爸老了你要是不管拄著拐棍去找你。

問題是老了以後的事情我們此前從未談起過。

在每一段疏離的父子(父女)關係里,都有一個不稱職的父親,可是我們卻恨不起來,因為他們也曾經是孩子,他們也不過是代際中的受害者之一,

最靠譜的是,我們要藉由嬰兒的存在來感知自己「內在的小孩」,在親子關係中療愈自己。因為如果只是切斷讓自己不舒服的感受,一味逃避,成為父親的男孩不會成長,他的孩子將繼續成為苦難的輪迴。

不要重複製造著下一代人的命運,亦不讓上一代的錯誤摧毀自己的一生,這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生。

作者:小k,心理學碩士 二級心理諮詢師

深耕女性成長、親子教育,擅於揭滅浮虛、

刨挖深層心理,從根部還原健康人生。

往期推薦

扯白|花錢這回事

扯白|北方姑娘的南方寶寶哭求放過系列第一句:你今天乖不乖,有沒有聽××話?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