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矽谷、法國的索菲亞、日本的筑波、台灣的新竹、印度的班加羅爾、北京的中關村、上海的張江、天津的泰達等等,已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園區,成為當今園區經濟發展的典範。它們像巨大的「區域黑洞」,吸引了來自全球的各種資源,參觀人員絡繹不絕,客商也會不請自來。  但是更多的園區特別是新建設的園區,並不能享受這份榮耀,它們最大的工作可能就是如何讓人家認識自己,或者是提升園區的認知度和知名度。在日趨激烈的園區經濟競爭中,如何進入到投資客商的決策視野,如何吸引優質的產業資源,園區推廣和品牌創建無疑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前,我國園區經濟發展已經步入了品牌化經營階段,產業園區越來越需要像企業一樣重視推廣和品牌創建工作,積極引導園區從產品經營走向品牌經營。對園區來說,成功的推廣和品牌創建,能夠有效提升園區的核心競爭力,吸引企業入駐、個人投資以及人才湧入,增加企業、投資商和個人對園區的認同度與忠誠度,是為園區長遠發展的隱形助推劑。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更是如此。園區品牌塑造需要支付一定的經濟成本,即需要花費真金白銀,這是看的見的支出,然而其效果卻未必能看得見。由於效果不能立竿見影,所以不少人認為建設園區品牌是燒錢的玩意兒,對園區發展的作用有限,至少沒那麼明顯。對此觀點,我們不敢苟同。但凡有這種想法的人,一定是對「品牌」沒有認識到位的人。品牌是要講求策略的,燒錢的都是胡亂推廣,或者是打造品牌前沒有做好品牌的塑造。

  園區推廣需要品牌塑造  作為一種經濟事物,園區需要為外界所認知和認可,以便為其發展爭取最有利的資源。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對園區的外部形式加以調整和修飾,這一過程通常稱之為品牌塑造。為突破習慣認知,使品牌表現出獨特的設計個性,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園區通常還會藉助某種新的概念或特定的理念,以便更好的向外展示形象,即是所謂的園區品牌塑造。  不言而喻,品牌塑造是為園區推廣服務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推廣就是營銷。有利於推廣和營銷是園區品牌塑造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梳理營銷推廣亮點是做好園區品牌至關重要的環節,園區究竟拿什麼作為「賣點」,如何將「賣點」推出去,從而吸引推廣對象的眼球,是園區品牌策劃者需要認真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品牌塑造在於整合營銷

  對於園區而言,品牌塑造的目的是為謀求推廣對象對自身發展理念的認同,提高園區知名度,增加投資額,並獲得推廣對象對園區的長期關注。應用傑克·特勞特的定位理論,園區必須在預期客戶頭腦里建立一個「地位」,它不僅反映出園區的優勢和劣勢,也反映出其競爭對手的優勢和劣勢。  作為一種營銷手段,品牌塑造被國內外很多園區應用,並造就了很多知名園區,如中關村就以「中國矽谷」聞名世界,但其中也不乏敗筆之作。同樣藉助概念包裝,為什麼有的成功,有的失敗?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從實踐來看,失敗多是因為沒有做好整合營銷。  園區在做品牌塑造策劃時,首先需要對自身可利用的優勢資源,可發揮的功能作用,可提供的投資環境,可承諾的誠信服務等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和清晰的認識,在整合的基礎上,再進行「品牌塑造」。園區的「品牌塑造」是對園區的資源、功能、價值、環境、價格、政策、服務等多個方面的整合表述,它既是針對核心利益相關者的「賣點」,也要與園區特質、現狀和規劃相符合。  營銷工具和推廣渠道

  找到「賣點」只是園區品牌塑造的第一步,還要利用各種營銷工具進行有效的包裝,然後藉助多種推廣渠道進行廣泛的推廣。

  園區品牌塑造後的營銷,也不僅僅限於媒體廣告,還可以利用事件公關、文化推廣、活動推廣等推廣方法的組合來進行傳播,讓品牌塑造的「概念」進入不同的傳播推廣渠道,以達到樹立品牌和推動園區吸引投資的目的。  園區推廣需要持續運作  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會發生質變。因此,園區推廣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考驗,找對正確的方法,循序漸進地展開自主品牌創新之路。  今天,信息充斥著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人們每時每刻都受著不同信息的影響。信息的泛濫弱化了人們對於信息的敏感度。在此條件下,新的信息進入人們的頭腦並沉澱下來就變得越來越不容易,迫切需要信息傳播者反覆傳播,最好能給受眾帶來耳熟能詳的感覺。

  從某種意義上講,園區推廣就是要為推廣對象的頭腦傳遞信息,只有持續運作,才好實現預期效果。當前,我國很多園區的推廣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缺長效,不是把推廣當作一個長久持續的工作,而是一曝十寒,想起來就做,想不起來就不做,結果可想而知。在此,我們建議園區統籌安排推廣工作,建立長效機制,分階段、有步驟、有目標的加以推進,力求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品牌園區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