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年來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都開始越來越重視內訓師的培養,甚至開始組建企業商學院。為什麼會這樣呢?

第一,內訓師與外部講師相比,更加熟悉企業內部的情況,對內部業務流程和管理模式更加了解。

內訓師可以運用企業中的真實事件作為教學素材和案例。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內訓師的課程對企業員工會更有實用性。

第二,培訓結束之後,受訓學員如果對課程內容有什麼疑問,或者在運用所學內容的過程中出現什麼問題,也可以隨時找到內訓講師解答疑惑,讓培訓更有延續性

第三,內訓師授課比在外部找講師授課成本更低。

擁有一支優秀的內訓師團隊,能夠幫助企業提高培訓效率,降低培訓成本,促進學習效果的轉化。

因此,內訓師可以說是各個企業隱藏的寶藏。但是,內訓師在成長過程中,面臨著三個難題:

第一, 內訓師會應上級領導或人力資源部的要求來編寫課件和進行授課,授課內容普遍是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內容。但是他們只有較少的時間去研究外部真正優秀的專業理論,所以課程內容的高度和深度還是有待改進。

第二, 由於工作繁忙,內訓師也許抽不出太多時間來準備課程,因此授課的內容可能不是那麼的系統化和豐富化,由此導致參訓學員在培訓中的參與度不高,實踐性不強,培訓效果不易顯現。

第三,內訓師除了講授和自己經驗高度相關的專業課題之外,有時候也要根據公司和領導的安排,講一些自己可能不是特別擅長的課程。這種情況下,內訓師就會很頭疼。很多內訓師面對「規定」要講授、而自己又沒有太多內容可以分享的課程,只能去找度娘。

但是,百度上能夠搜索到的課件資料,要麼是已經過時的資料,要麼是沒有太多技術含量的資料,要麼是做得比較low的資料,要麼是不夠實用的資料。如果拿著這樣的課件去做內訓,很難達到培訓效果。

由此可見,內訓師在能力提升方面的問題主要是:課程內容的高度、深度、系統化程度有待精進,交付效率也需要提升。

2

從這三個問題的角度上來說,內訓師要提高自己的核心能力,有兩種途徑。

第一種途徑是認證版權課。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成熟的版權課程可以認證,比如華商基業的《結構性思維》、格諾威的《情境高爾夫》系列課程、《領導者之劍——問題分析與解決》等等。

認證版權課程,相對來說比較快捷

因為版權課程有一整套完整的工具給到你,包括課件PPT、課程講義、學員手冊、案例手冊、課程流程圖等等,甚至精確到每10分鐘你需要做什麼,每一個知識點怎麼講,每個案例以什麼樣的方式呈現,每一個學習活動怎麼安排,也都設置得非常詳細。

版權課程一般經過嚴謹的設計和論證,符合成年人的學習特點和記憶規律,認證了之後,只要按照規則來授課,都不會有什麼失誤,並且可以為自己後期開發課程提供參考。

內訓師認證版權課程之後,回到企業,可以根據企業內部的培訓需求和管理現狀,進行深度二次開發,讓這個課程和企業的實際情況相匹配。

3

內訓師提高自己的第二種途徑,是化書成課,也就是從專業的書籍中提取能夠開發為課程的智力資源

什麼是化書成課呢?

很多人理解的化書成課,就是把一本書,按照書中內容的呈現方式,轉化為一門課。

然而,作者寫書就像是搭建一座高樓大廈一樣,這座高樓大廈裡面,有他過去的閱歷經驗和知識結構,化書成課的時候,不應該把書的作者搭建起來的這座高樓,原原本本的照著它的模樣,依葫蘆畫瓢的再修建一座一模一樣的樓房,這樣修建起來的樓房,外表看起來和作者的樓房一模一樣,但是裡面卻是空的。

真正的化書成課,其實是在你自己經過這麼多年的積累、已經搭建好的樓房中,去截取一部分建築材料和書的作者的建築材料進行整合,然後重新搭建起一座新的高樓大廈。這才是化書成課的意義所在。

化書成課的前提條件是,你得先把書中的內容先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然後才能轉化成課程來分享,所以對於內訓師來說,化書成課的這個過程,其實就是自己學以致用的過程

內化之後,你搭建起來的一定是一座新的樓房,而不是作者原來修建的那座樓房,你的思維模式和作者的思維模式不一樣,你的地基和作者的地基不一樣,所以,化書成課的時候,你不是在作者的底層思維上修建樓房,你是在自己的底層思維上搭建樓房

因此,化書成課,本質上是將書中的內容進行拆解、整合、重建、延伸、設計、創新之後,最終形成可被分享的、體系完整的課程。

其精髓,在於書本知識的快速內化與轉化輸出。最終的呈現,是書中知識與你的經驗結合而成的「智識」

4

那內訓師在化書成課的時候,是不是只需要在自己所授課程的領域,找一本書來化就可以了呢?

化書成課,並不是把一本書轉化成一門課程。

當然,內訓師剛開始的時候,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刻意練習,但是後期,最好是把一個領域的同類書籍合併起來開發成課程,這樣可以增加你看問題的角度,拓寬你的思路。

一本書對於一個問題的解釋可能是單一化的,但是同類書對於一個問題的解釋是多元化的,這樣有助於我們帶著辯證的觀點去學習書中的內容,也便於把書中的內容進行整合加工之後,升級成為新的方法論

其實,樊登讀書會的所有內容都是樊登老師化書成課來的,並且得到了很好的市場反饋和聽眾的認同。

4

那麼,內訓師如何化書成課呢?

首先,內訓師可以根據公司的安排和自己的興趣經驗,確定課程方向,然後再選擇和這個方向相關的書單。

選定合適的書籍之後,就要梳理課程內容,縮小目標範圍,確定書裡面的哪些內容是要用來開發成課程的,哪些內容能開發成課程,哪些內容不能,把內容梳理清楚之後,你就能確定這個課程的價值了。

所謂課程價值,就是學員學了你的這門課程之後,行為上能發生什麼樣的改變

當你對課程目標足夠明確的時候,再來一步步的搭建課程結構,思路就會非常的清晰,你設計出來的課程結構也會有邏輯性和條理性。

接下來就是設計內容的轉化形式,把書中的內容轉變成有利於學員理解和體悟的案例,把書中各種不同的知識點轉變成恰到好處的學習活動,來幫助你的學員更好的學習和吸收,並通過有效的課程設計,來促進學以致用。

最後是課堂呈現的總體規劃,也就是設計你的課程實施流程。

總的來說,化書成課不是內訓師提升自己核心競爭力的唯一技能,但卻是必備技能

無論如何,內訓師都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實力。內訓師的能力發展和經驗積累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對於內訓師來說,能不能在短時間內開發出有質量的課程內容,並通過有效的課程設計來幫助學員學以致用,是優秀內訓師和普通內訓師之間的分水嶺。

1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年來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都開始越來越重視內訓師的培養,甚至開始組建企業商學院。為什麼會這樣呢?

第一,內訓師與外部講師相比,更加熟悉企業內部的情況,對內部業務流程和管理模式更加了解。

內訓師可以運用企業中的真實事件作為教學素材和案例。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內訓師的課程對企業員工會更有實用性。

第二,培訓結束之後,受訓學員如果對課程內容有什麼疑問,或者在運用所學內容的過程中出現什麼問題,也可以隨時找到內訓講師解答疑惑,讓培訓更有延續性

第三,內訓師授課比在外部找講師授課成本更低。

擁有一支優秀的內訓師團隊,能夠幫助企業提高培訓效率,降低培訓成本,促進學習效果的轉化。

因此,內訓師可以說是各個企業隱藏的寶藏。但是,內訓師在成長過程中,面臨著三個難題:

第一, 內訓師會應上級領導或人力資源部的要求來編寫課件和進行授課,授課內容普遍是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內容。但是他們只有較少的時間去研究外部真正優秀的專業理論,所以課程內容的高度和深度還是有待改進。

第二, 由於工作繁忙,內訓師也許抽不出太多時間來準備課程,因此授課的內容可能不是那麼的系統化和豐富化,由此導致參訓學員在培訓中的參與度不高,實踐性不強,培訓效果不易顯現。

第三,內訓師除了講授和自己經驗高度相關的專業課題之外,有時候也要根據公司和領導的安排,講一些自己可能不是特別擅長的課程。這種情況下,內訓師就會很頭疼。很多內訓師面對「規定」要講授、而自己又沒有太多內容可以分享的課程,只能去找度娘。

但是,百度上能夠搜索到的課件資料,要麼是已經過時的資料,要麼是沒有太多技術含量的資料,要麼是做得比較low的資料,要麼是不夠實用的資料。如果拿著這樣的課件去做內訓,很難達到培訓效果。

由此可見,內訓師在能力提升方面的問題主要是:課程內容的高度、深度、系統化程度有待精進,交付效率也需要提升。

2

從這三個問題的角度上來說,內訓師要提高自己的核心能力,有兩種途徑。

第一種途徑是認證版權課。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成熟的版權課程可以認證,比如華商基業的《結構性思維》、格諾威的《情境高爾夫》系列課程、《領導者之劍——問題分析與解決》等等。

認證版權課程,相對來說比較快捷

因為版權課程有一整套完整的工具給到你,包括課件PPT、課程講義、學員手冊、案例手冊、課程流程圖等等,甚至精確到每10分鐘你需要做什麼,每一個知識點怎麼講,每個案例以什麼樣的方式呈現,每一個學習活動怎麼安排,也都設置得非常詳細。

版權課程一般經過嚴謹的設計和論證,符合成年人的學習特點和記憶規律,認證了之後,只要按照規則來授課,都不會有什麼失誤,並且可以為自己後期開發課程提供參考。

內訓師認證版權課程之後,回到企業,可以根據企業內部的培訓需求和管理現狀,進行深度二次開發,讓這個課程和企業的實際情況相匹配。

3

內訓師提高自己的第二種途徑,是化書成課,也就是從專業的書籍中提取能夠開發為課程的智力資源

什麼是化書成課呢?

很多人理解的化書成課,就是把一本書,按照書中內容的呈現方式,轉化為一門課。

然而,作者寫書就像是搭建一座高樓大廈一樣,這座高樓大廈裡面,有他過去的閱歷經驗和知識結構,化書成課的時候,不應該把書的作者搭建起來的這座高樓,原原本本的照著它的模樣,依葫蘆畫瓢的再修建一座一模一樣的樓房,這樣修建起來的樓房,外表看起來和作者的樓房一模一樣,但是裡面卻是空的。

真正的化書成課,其實是在你自己經過這麼多年的積累、已經搭建好的樓房中,去截取一部分建築材料和書的作者的建築材料進行整合,然後重新搭建起一座新的高樓大廈。這才是化書成課的意義所在。

化書成課的前提條件是,你得先把書中的內容先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然後才能轉化成課程來分享,所以對於內訓師來說,化書成課的這個過程,其實就是自己學以致用的過程

內化之後,你搭建起來的一定是一座新的樓房,而不是作者原來修建的那座樓房,你的思維模式和作者的思維模式不一樣,你的地基和作者的地基不一樣,所以,化書成課的時候,你不是在作者的底層思維上修建樓房,你是在自己的底層思維上搭建樓房

因此,化書成課,本質上是將書中的內容進行拆解、整合、重建、延伸、設計、創新之後,最終形成可被分享的、體系完整的課程。

其精髓,在於書本知識的快速內化與轉化輸出。最終的呈現,是書中知識與你的經驗結合而成的「智識」

4

那內訓師在化書成課的時候,是不是只需要在自己所授課程的領域,找一本書來化就可以了呢?

化書成課,並不是把一本書轉化成一門課程。

當然,內訓師剛開始的時候,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刻意練習,但是後期,最好是把一個領域的同類書籍合併起來開發成課程,這樣可以增加你看問題的角度,拓寬你的思路。

一本書對於一個問題的解釋可能是單一化的,但是同類書對於一個問題的解釋是多元化的,這樣有助於我們帶著辯證的觀點去學習書中的內容,也便於把書中的內容進行整合加工之後,升級成為新的方法論

其實,樊登讀書會的所有內容都是樊登老師化書成課來的,並且得到了很好的市場反饋和聽眾的認同。

4

那麼,內訓師如何化書成課呢?

首先,內訓師可以根據公司的安排和自己的興趣經驗,確定課程方向,然後再選擇和這個方向相關的書單。

選定合適的書籍之後,就要梳理課程內容,縮小目標範圍,確定書裡面的哪些內容是要用來開發成課程的,哪些內容能開發成課程,哪些內容不能,把內容梳理清楚之後,你就能確定這個課程的價值了。

所謂課程價值,就是學員學了你的這門課程之後,行為上能發生什麼樣的改變

當你對課程目標足夠明確的時候,再來一步步的搭建課程結構,思路就會非常的清晰,你設計出來的課程結構也會有邏輯性和條理性。

接下來就是設計內容的轉化形式,把書中的內容轉變成有利於學員理解和體悟的案例,把書中各種不同的知識點轉變成恰到好處的學習活動,來幫助你的學員更好的學習和吸收,並通過有效的課程設計,來促進學以致用。

最後是課堂呈現的總體規劃,也就是設計你的課程實施流程。

總的來說,化書成課不是內訓師提升自己核心競爭力的唯一技能,但卻是必備技能

無論如何,內訓師都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實力。內訓師的能力發展和經驗積累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對於內訓師來說,能不能在短時間內開發出有質量的課程內容,並通過有效的課程設計來幫助學員學以致用,是優秀內訓師和普通內訓師之間的分水嶺。

作者:袁茹錦

中國鷹隼部落成都部落酋長

2017中國培訓「我是好講師」系列大賽推廣大使

2017中國培訓「我是好講師」成都賽區輔導教練

2015中國培訓「我有好課程」大賽全國10強

《建構主義7D精品課程開發》授權講師

註冊國際高級職業培訓師(CISPL)認證

《環球人力資源智庫》原創作家

中菁世紀「職掌未來」特聘職場導師

天力亞太高級諮詢顧問

【化書成課研習社】培訓平台創始人

擅長領域:化書成課,性格魔方,社群運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