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全球金融市場開紅盤就展現氣勢,台灣加權指數即將挑戰本波最高價位10,882點,和去年底病懨懨疲態判若兩人,「年終獎金自己賺」的紅包行情已然展開。

主要原因在於全球景氣仍在明顯擴張期,多頭趨勢不變。例如美國供應管理協會剛公布去年12月採購經理人指數59.7,連續第16個月高於50;IHS Markit公布歐元區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為60.6,創歐元問世以來最高點;中國官方製造業PMI為51.6,財新製造業PMI為51.5;日本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終值54,連續第16個月保持在榮枯分界線50之上。國際經濟呈現欣欣向榮。

美股展現「領頭羊」特色,回檔有限,再創新高,主要題材來自稅改,根據美國國會預算局(CBO)評估,此一政策將讓今年家庭所得與民間消費同步增加,可提升GDP成長0.32個百分點,況且企業獲利也受惠,若三成用於投資,預估可提升GDP 0.2個百分點,如此一來,美國 2018年GDP將因此再拉高0.52個百分點,為已經和緩的經濟打了一劑強心針,股市自去年底就強勢表態,帶動全球股市走出「元月效應」。

台灣經濟亦不差,根據中經院統計,去年12月製造業PMI指數為58,連續第22個月呈現擴張,為指數創編以來最長擴張期,各產業中,以電子暨光學、化學暨生技醫療、交通工具、電力暨機械設備等對未來六個月景氣看法樂觀,基礎原物料持平,僅食品暨紡織產業轉為緊縮;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NMI) 53.3亦是擴張,對未來六個月景氣狀況有住宿餐飲業與營造暨不動產業看法緊縮,整體「外熱內溫」。

景氣既然沒有疑問,資金遲早回籠推動股市。去年底,法人結帳賣壓湧現,造成台灣加權指數回測半年線,外資在12月27日開始轉賣為買,讓整月賣超金額縮減為340億,與此同時出現資金匯入跡象,據金管會統計,截至去年12月28日止,外資淨匯出12.2億美元,以單日觀察,新台幣兌美元在12月28日升值1.23角,重點在盤中創下2014年1月3日以來新高的29.748,透露外資提前收假歸隊跡象,「資金瘋狗浪」再度啟動。

本欄持續建議七成多單,但特別提醒的是,「主流換人做做看」,鎖定「價值」與「雙低」(低基期和低市值)兩大主軸。

首先,原物料族群將是奇兵,以這次多頭憑藉的美國稅改為例,受惠較大類股為原本稅率較高的能源、公用事業和必需消費等產業,科技則是影響有限。適逢原油和黃金價格走揚,相關ETF低檔有限,棉花價格去年異軍突起,今年高檔震盪,產業面改善,惟化纖中上游股價低於淨值者如南紡、遠東新、新纖等價值偏低。

其次,維修市場的汽車零組件類股,去年受新台幣升值影響,匯損吃掉獲利,股價基期低,近期美國東岸出現「炸彈氣旋」帶來的超強暴風雪,已有13個州發布警報,後續又有「極地渦漩」,將迎來庫存回補旺季;生技醫療指數去年在一片多頭聲中,端出負報酬成績單,業績成長股價原地踏步者不在少數,美國NBI(那斯達克生技指數)已形成多頭排列,台灣不至於落後太多。電子股本波以個股表現為主,5G即將在本年度啟動,網通族群股本小、股價低,可留意輪動契機。

(作者是資深證券分析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