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自公衆號

  這個世界可以有多大的善意?

  我想先請你看一個故事,再思考問題的答案。

  《一個人的籃球隊》/ 咚瓜視頻

  這個五分鐘的視頻,講述了一個特殊籃球隊的故事。

  球隊五個人,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葉沙”。

  他們球衣上的號碼看起來很奇怪,這些數字裏藏着一個日期:2017年4月27日。

  這一天對大部分人來說只是個尋常的日子,但對這五個人來說,他們在死神面前又活了一次。

  這一天,16歲的少年葉沙突發腦溢血逝世。

  葉沙的父母,在悲痛中籤下器官捐獻協議。

  葉沙的心、肺、肝、一對腎和一對眼角膜,救了七個苦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

  半年後,受益者中的五位成員組成了一支圓夢籃球隊。

  他們想要實現葉沙生前的願望:和職業籃球隊打一場球賽。

  這支球隊,叫做“葉沙隊”。

  1

  一個人離開

  七個人重生

  2017年4月26日中午12點,葉沙打電話給爸爸,說頭很痛。

  送往醫院後,葉沙被診斷爲顱內出血,第二天搶救無效後去世。

  這個16歲的靦腆男生,最大的愛好就是打籃球。

  葉沙與同學一起打籃球 /《熱線12》暖春行動

  葉沙成績也十分優秀,一直是年級前幾名,還在數學競賽中獲得過一等獎。

  16歲的葉沙,是個非常優秀的少年 /《熱線12》暖春行動

  提起葉沙,湖南紅會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主任何一平深深感嘆,“天妒英才”。

  面對葉沙的死亡,父母還沉浸在噩耗中難以接受,就面臨另一個考驗:

  器官捐獻的協調人員找上門來,希望葉沙父母能夠同意兒子的遺體器官捐獻。

  剛剛喪子的葉沙媽媽強烈反對,可在朋友和葉沙爸爸“讓葉沙以另一種方式活下去”的勸說下,她還是流着淚答應了。

  短短兩小時,葉沙爸爸就完成了器官移植的所有手續。

  就像何一平所說,“器官捐獻,並不是人類的天性,是教育的結果。”

  捐獻表上,葉沙爸爸順着表格一項一項的打勾:心、肝、脾、腎......

  看到肺時,他停下來問工作人員:“我可以留一樣東西不?”

  這是情理之中,工作人員答應了。

  可當時配型的孩子心、肺都需要移植,葉沙爸爸得知情況後立馬在“肺”後面也打上勾:

  “好,好,不就是一個勾嗎。”

  4月27日晚,醫院爲葉沙進行了器官摘取手術。

  葉沙父母撲在兒子遺體前嚎啕大哭:“你怎麼丟下爸爸媽媽就走了!”

  醫護人員也站在葉沙遺體前,對他進行最後告別。

  手術結束,葉沙的心臟、肝臟、肺臟、雙腎和一對眼角膜被摘取。

  7個人,獲得了新生。

  2

  那幾個名叫“葉沙”的人

  7個人,以“葉沙”的名義,繼續活在這個世界上。

  最終,5人組成了這支“葉沙”籃球隊。

  葉沙的“眼睛”,是一個14歲的湘西女孩,顏晶。

  因爲右眼上的腫瘤,她從小經歷了無數次的嘲諷和排擠。

  現在的她擁有葉沙的一隻眼睛,笑起來眼睛彎彎,特別好看。

  葉沙的“肝”,是桂林一個小城裏從事司法行政工作的周斌。

  53歲的他在移植前肝臟極度萎縮,醫生給他判定了死刑,“最多活不過三個月。”

  幸運的是,他等來了健康的移植肝臟。

  當知道捐獻者是一個16歲的男孩時,周斌在病牀上敬了個禮。

  周斌向葉沙敬禮 /《熱線12》暖春行動

  葉沙的“腎”,是尿毒症患者胡偉。

  病重的他連排尿都成了一種奢侈。

  移植前,每隔一天,他就要做一次長達四小時的透析,痛苦不堪。

  身體恢復後,他同樣在器官捐贈協議上籤了字。

  葉沙的另一隻眼睛,是23歲的剷車司機黃山。

  他因爲圓錐角膜問題,面臨失明。

  儘管他不知道捐給他角膜的是怎樣的一個人,但他還是承諾:

  “我要保護好我自己的眼睛,讓自己恢復過來,代替他繼續看見這個世界。”

  黃山想要代替葉沙繼續看這個世界 /《熱線12》暖春行動

  葉沙的肺,是48歲的物流公司包裝工人劉福。

  因爲常年輾轉於礦井之間,他患有嚴重的肺塵病。

  他一度想過輕生。

  所幸,公益組織承擔了他的手術費用,還等來了合適的肺源。

  他迎來了新生。

  3

  一場特殊的籃球比賽

  如果不是葉沙,這5個人可能此生不會相遇。

  但因爲葉沙,他們成了一家人。

  五個人像家人一樣相處 /《熱線12》暖春行動

  在接到組建籃球隊的電話後,黃山對家人說,“我必須去,我有這個義務。是葉沙給了我光明,我要幫他實現他的願望。”

  劉福也同樣懷着感恩的心理,“我總是在想,我想知道他是誰,他父母是誰。”

  走進WCBA打比賽,必然要面對鏡頭,很可能要暴露所有的個人隱私信息。

  但葉沙的“肝”周斌毫無顧忌:“別人能夠把自己的器官捐獻出來救活我們這些需要器官的人,接續生命,現在輪到我要去宣傳,我還要什麼隱私?”

  拍攝公益宣傳片時,幾個人長時間在悶熱的攝影棚裏,面對着強光照射。

  儘管工作人員都已經跟他們打過招呼,有一點不適就立即停止拍攝。

  但依然沒有一個人喊停,大家都一直汗流浹背地堅持着,最後拍完下來時完全虛脫。

  “他們就是想用最好的一面,呈獻給幫助過他們的人。”

  5個隊員成功組隊,他們要和中國女籃在2018年全明星賽上,打一場2分鐘的友誼賽。

  在提前觀看比賽看到對方的實力後,大家都有些沮喪。

  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這支臨時組建起來的業餘隊伍,根本難以和專業籃球隊員抗衡。

  可大家還是很認真地對待比賽。

  五人回去後立刻開始集訓,每天都認真在訓練和配合,工作人員甚至有些擔心他們的身體。

  期間大家也一度也出過一些問題。

  來自湘西大山的顏晶十分靦腆,覺得自己很差不好意思,打着打着就有些懈怠了。

  年紀最大的周斌在場上活力萬分,但在場下休息時也氣喘吁吁。

  放棄的理由有千千萬萬,可堅持的理由只有一個:他們要替葉沙圓夢。

  比賽這一天,儘管在比賽前還需要吃藥,他們依舊鬥志滿滿。

  拿着那件16號球衣,這是屬於16歲的葉沙的。

  他們自我介紹的方式很特別:

  “我是葉沙,葉沙的肝”,

  “我是葉沙,葉沙的腎”,

  “我是葉沙,葉沙的肺”,

  “我是葉沙,葉沙的眼睛”……

  果真如大家所料,這支隊伍真的十分業餘。

  在女籃隊員完全放水的情況下,也還是投球不進,連對方隊員和裁判都忍不住幫他們。

  大家都喊着:“葉沙隊,加油!”

  周斌進球后,全場都在爲他歡呼。

  比賽時間結束,裁判和女籃隊員依舊給了顏晶投球機會。

  看着她屢投不進,還現場指導她投籃。

  顏晶進球后,又是一次全場歡呼。

  比賽結束,大家都歡呼着“圓夢了”!

  4

  因爲一個人

  溫暖在無數人之間傳遞

  葉沙的“肺”劉福,也是一位器官捐獻者的家屬。

  2015年,劉福妻子發生意外去世。

  紅十字會的器官捐獻協調員同樣上門詢問,劉福壓根沒有聽說過什麼是“捐獻器官”,一開始很難接受,兒子也強烈反對。

  但因爲自己也深受病痛折磨,最後還是動搖了。

  “我願意我老婆,以另一種方式活在這個世界上。”

  劉福簽下捐獻協議,劉福妻子的兩腎一肝,挽救了3個人的生命。

  可他簽字時,應該從未想過自己會有一天成爲器官捐獻的受益者。

  現在的劉福成爲了一名志願者,除了做一些簡單的引導工作,還會爲一些肺移植患者做心理疏導,用自己的經歷寬慰那些患者。

  葉沙的爸爸,在籃球比賽後寫過一封信,內容是這樣的:

  “葉沙在我身邊生活了16年,而今我將這16年的感情,揉成了若干份,分派到你們每一位的身邊,陪伴在你們的左右。

  你們的快樂,是我的快樂。

  你們幸福,我也幸福。

  或許我們都曾因人性冷漠而憤怒過,也對世態炎涼絕望過。

  但請相信 ,這世上的溫暖和不幸一樣多。”

  直到現在,籃球隊的5個人每年4月27日都要聚在一起,過他們自己的生日。

  他們用葉沙的眼睛看世界,用葉沙的肺呼吸世界,用葉沙的一部分感受世界……

  好像這個16歲的少年從未離開過。

  “這永恆像標本里的蝴蝶,生命逝去卻永世再生……”

  生活本身殘酷而波折,但生活裏的人總在命運裏爆發出單薄卻堅韌的力量。

  守望相助,不離不棄。

  美國棒球運動員傑基·羅賓遜說:我相信人類,我相信人心的溫暖,我相信人性的正直。

  我們將這個關於生命的故事告訴你,願你在失望中不要放棄希望,願你相信黑暗中總會有一絲曙光。

  (文中葉沙、葉俊傑、劉福等人均爲化名)

相关文章